北國江城

吉林省第一大地級市,也是我國唯一一個與省重名的城市。境內居住漢、滿、蒙、回、朝鮮等35個民族。

別名概況

吉林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城市,位於長春市以東124公里處。吉林原名“吉林烏拉”,古代滿人居住地。滿語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環繞的群山和迴轉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東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連檣接艦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稱。

城市概況

吉林市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土地、水利、礦產、森林、野生動

北國江城夜色北國江城夜色
植物資源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水利資源蘊藏量較大,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國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烏拉街滿族風情,阿拉底村、興光村朝鮮族風情,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吸引著大批中外遊客。吉林市最繁華的街市在東市場、大東門一帶。
吉林是中國北方著名山水城市。城東有“左青龍”——城市森林公園龍潭山如青龍迤邐而臥;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長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盤踞;城南有“前朱雀”——風景如畫的朱雀山鍾靈毓秀;城北有“後玄武”——遐邇馳名的北山、玄天嶺、桃源山古廟掩映。松花江似玉帶,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詠“城臨鏡水滄煙上,地接屏山綠樹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吉林市具備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滿、白山、紅石三個水電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為國家級旅遊區,吉林霧淞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龍潭山鹿場被列為國家級旅遊景點。
吉林市歷史悠久,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甲級開放城市
北國江城冬景北國江城冬景
和全國32個特大城市之一。吉林市還被評為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央視《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福布斯》中國內地最適宜開工廠的城市榜首。公元14至19世紀,吉林是東北地區重要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在清末、民國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會城市。在市區有1742年修建的東北最大的孔廟--吉林文廟;有佛、道、儒三教雜揉的北山古廟群;有明代留下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有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之最”吉林石隕石,還有地方特色濃郁的傳統民族風情。
吉林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獨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觀更令海內外賓客心馳神往。與黃山雲海、泰山日出、錢塘潮湧並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的吉林霧凇。還有全國著名的北大湖滑雪場是亞洲設備最先進條件最好的滑雪場,2007年亞冬會雪上項目在此舉行。以滑冰館、練習館、速滑場組成的大型冰上運動中心,經常舉辦國際性冰雪項目競賽。

地理概況

吉林市地處東北腹地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三面臨水、四周環山。東經125°40′E~127°56′E,北緯42°31′N~44°40′N。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南與白山市通化市、遼源市毗鄰。總面積2712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3636平方公里。
自然氣候:吉林市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寒冷多雪。受地形影響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溫3.9℃,一月平均氣溫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氣溫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時數一般在2300~2500小時。特殊的氣候環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勝地,冬季是冰雪旅遊樂園的自然環境
地貌特徵:吉林市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的形勢。由於不同時期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江河的侵蝕、剝蝕和堆積,形成了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區的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的地理景觀。
中山山區,位於吉林地區中、東部和東南部,是全市主要林區和特產區域。南有長白山地龍崗山脈,檔南有龍崗山脈的余脈富爾嶺,東北部和呼蘭嶺。松花湖東有老爺嶺,湖西有摩天嶺、南樓山、肇大雞山,皆為中山山群。山區中有1000米以上高峰110座。最高山峰南樓山,海拔1404.8米。
低山丘陵區,分布在蛟河、樺甸和舒蘭市、永吉縣的中部。山嶺海拔300-400米,少數山峰高600-700米,是開發較早的區域。森林已經逐漸減退。除占地1748平方公里的吉林市城區外,其他區域是全省重要的農業、林業、畜牧、漁業及工礦區。
峽谷湖泊區,分布在豐滿電站大壩到白山水庫上游金銀別的沿湖、沿區區域,是豐滿、紅石、白山三大梯級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地貌區域,環境幽美,景色狀觀,是大有前途的能源、特產、漁業、旅遊綜合性經濟開區和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生態經濟區。
河谷平原區,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縣北部、舒蘭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一般海拔170-220米,耕地集中,土壤肥沃,適宜農事耕作,是重要的農業經濟區。
吉林市土地總面積為27659.79平方公里,各類耕地面積2000年為9959851.3畝,占總面積24.01%,園地381895.1畝,占總面積0.92%,林地面積25298167畝,占總面積60.7%,未利用土地面積1442020.5畝,占總面積3.48%。
自然資源:
東部山區:吉林省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 長白山脈連綿千里,素有“長白林海”之稱。全省林業用地面積982.86萬公頃,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2.03%,列全國第12位;其中林地面積788.2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0.19%,列全國第8位。 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為8.18億立方米,列全國第6位;林木年均生長量2324.36萬立方米,生產率2.88%; 森林覆蓋率為42.1%。 全省最高點為長白山白雲峰,海拔2691米。 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藏136種。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產78種。 有2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五位。 石油、 天然氣、 煤炭的儲量也很豐富。吉林省山地資源豐富,尤以長白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最。吉林省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靈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頭蘑、田雞油等都在國內外很有影響。
中部平原:吉林省土質肥沃,氣候條件優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時,無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熱同季特點,對各種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特別適宜種植糧豆、油料、甜菜、煙、麻、薯類、人參、藥材、水果等各種作物。播種面積為395.9萬公頃。糧食人均占有量、 糧食商品率、 糧食調出量、 玉米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吉林省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大豆,水稻等。松遼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間。
西部草原:吉林西部是歐亞草原的最東端,是中國著名的草原之一。 西部地處松嫩草原中心, 是我國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產羊草而馳名中外,生長以多年生根莖禾草和叢生禾草占優勢,覆蓋率達50%—70%,屬平原草甸草場類。
水資源
源於長白山天池的松花江,自東南而西北斜貫整個吉林地區,曲折流經400多公里。除此之外,轄區內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流長10公里以上的乾支河流374條,河網配置和發育良好,僅松花湖面積就達550平方公里。地表水資源1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7億立方米。白山、豐滿、紅石三大水電站均在市轄區之內,使吉林市成為全國少有的水豐電足的城市。
森林資源
吉林市東部山區素有“林海”之稱。全市現有林地面積14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3%,森林總積蓄1.45億立方米,居全省前列。植物有73目,2,400種之多,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長白山植物區系。其中材用植物主要有紅松、雲杉、落葉松、岳樺、鑽天楊、蒙古柞、水曲柳等近50種;藥用植物主要有人參、黨參、黃芪、天麻、貝母、五味子等875種;還有食用類植物、香料類植物、觀賞類植物、纖維類植物、飲料類植物等豐富多彩,酷似一個巨大的植物博物館。
野生動物
魚類主要有細鱗、江雪、哲羅、鯉、狗魚等15科50多種;獸類主要有東北虎、豹、狼、狐、鹿、貂、獺等6目20多種;鳥類主要有鷹、大天鵝、丹頂鶴、鷗、雁等18目277種;還有眾多的兩棲、爬行、昆蟲類動物,其中以野生林蛙最為有名。吉林市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的故鄉,其中人參和鹿茸產量居全國之首。
礦藏資源
長白山區獨特的地質構造,生成了種類繁多的地下寶藏。主要有金、銀、銅、鋁、鎳、鉬、煤、油母頁岩、鈾、鐵、錳、鈦、稀土以及五花八門的建材用礦藏。現已發現的礦藏6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43種。其中進入全國前十位的5種,居全省首位23種。吉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成礦條件好,大多埋藏比較淺,地質水文條件好,靠近鐵路、公路、能源,便於綜合開發利用。

經濟建設

綜述



2009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戶數達到1 166戶,全市規模工業資產總計達1 335.7億元,同比增長4.7%;負債總計739.8億元,同比增長21.9%;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 689.9億元,同比增長4.4%;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 710億元,同比增長5.8%;實現工業增加值489.6億元,現價同比增長8%,占地區GDP的32.6%;實現利稅144.9億元,同比增長13倍(同期利潤是虧損);實現利潤42億元,同比扭虧增盈85.7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231.52,同比增加48.5個百分點。民營工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09年民營規模工業企業1 051戶,占規模工業總戶數的90.1%。2010年吉林市GDP達到1800.6億元,在全國各城市GDP排64名,增長12.3%。

農業

 2009年,全年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惠農強農政策措施,農業取得良好發展,糧食連續六年豐收。按同比口徑,糧食總產量達440萬噸,按省新口徑,糧食總產量為365萬噸。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3.9億元,增長2.6%。種植業結構有所調整。糧食播種面積增加7.3%,其中大豆播種面積增加1%;水稻播種面積增加1.8%;玉米播種面積增加11.2%。
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19.9億元,增長2.4%。糧食總產量365萬噸,其中水稻90.5萬噸,玉米247.8萬噸,大豆19.1萬噸,油料產量 0.7萬噸,菸葉0.2萬噸。
全年實現牧業產值125.4億元,增長2.3%。生豬出欄594.0萬頭,增長28.1%,肉牛出欄 138.6萬頭,增長9%。豬牛羊肉產量達到68.6萬噸,增長24.2%,牛奶產量12.8萬噸,增長24.3%。
全年漁業完成產值8億元,增長2.9%。水產品總產量達到 3.6萬噸,與去年持平。
全年林業產值完成8.4億元,增長10.3%。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550公頃,增長1%,有林地造林面積25022公頃,增長1.5倍;跡地更新面積1133公頃;全年四旁植樹217萬株,增長6.9%。
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54萬千瓦,增長20.7%。

工業

2006年,吉林市規模工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906.1億元,超出計畫56.1億元;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速達18.2%,超出計畫3.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2.1億元,超出計畫5.1億元。
重點骨幹企業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新的經濟成長點不斷湧現。2006年,吉林市依託70萬噸乙烯、50萬噸燃料乙醇擴建、20萬噸冷軋帶鋼等一批工業大項目,規模工業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重點30戶企業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714.5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8.9%;累計實現利潤21.3億元,是規模工業利潤總額的1.8倍。同時,晨鳴紙業、恆盛毛紡等改制企業經過重組開始成為吉林市工業新的經濟成長點。
民營企業成長顯著。2008年,吉林市民營規模工業企業共333戶,同比增加69戶;工業增加值可比增速達46.8%,高於全市規模工業28.6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11.3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利潤總額的93.4%,同比增加2.4億元。
縣(市)區工業成為拉動地區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2006年,縣(市)區規模工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46.9億元,同比增加77.2億元,占全市增量的51.4%,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10.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05.5億元,同比增加26.8億元,占全市增量的66.5%,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14.4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潤13.2億元,同比增利2.3億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