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園

北半園

北半園即陸氏半園,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古典園林建築。占地1130平方米,位於白塔東路60號。該園為清順治年間沈世奕所築,沈世奕,字韓伯,號竹齋,江蘇吳縣人,順治十二年中了進士,官至洗馬。 清鹹豐年間道台、安徽人陸解眉擴建,取名“半園”,又因在倉米巷史氏半園之北,俗稱“北半園”。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2向公眾開放。清鹹豐年間道台、安徽人陸解眉建,取名“半園”(因在倉米巷史氏半園之北,今俗稱“北半園”)1949年解放後,曾先後由木器盆桶社、織帶廠、東吳絲織廠、第三紡織機械廠使用。

基本信息

特色

景觀2 景觀2

園在住宅東部,水池居中,築以黃石駁岸,環以船廳、水榭、曲廊、半亭,建築多以"半"為特色。園東北部的二層半重檐樓閣,為蘇州園林所僅見。園中植有白皮松、黃楊、紫藤等花木。

修復

北半園 北半園

北半園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該園布局以狹長水池為中心,築以黃石、太湖石駁岸,周圍環以旱船、四面 廳、水榭、半亭等建築,以曲廊斷續相連。園中多以“半”為特點,半橋、半亭、半榭等。園東北角建有藏書樓,造型別致,重檐高閣,外觀二層半,小巧玲瓏,為蘇州園林所僅見。園中植有黃楊、紫藤等名貴花木。面積雖小,然布局緊湊,建築精巧,環境雅致。由於長期無人打理,在修繕工作前,由於種種歷史問題,這一座蘇派園林的代表作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古建專家韓炳文、蘇州國畫院葉放一直強調:“要修舊如舊、恢復原貌,要努力保持其原結構、原位置、原構件尺寸、原建築特點、原材料質地,更要在確保古建築原有形制的基礎上,大膽採用新工藝、新技術,因地制宜,不斷提高古建築維修質量,使古建築收到良好的維修效果,更使古建築舊貌換新顏。”終於,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北半園那株500年的紫藤,今 年開得特別明媚。從此,這裡成為蘇州文化界人士經常駐足品茗,聽絲竹琴韻、攜三五同游的佳處。真可謂是巔峰之上去玩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