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徽
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以天、地、人和諧統一為主線,把中國的文字、書法和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融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體現了“心智、身體、精神”和諧統一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會徽圖形部分,即由紅、藍、綠三色構成的“之”字形,以書法的筆觸表現出一個運動的人形,仿佛一個向前跳躍的體操運動員,又如一個正在鞍馬上凌空鏇轉的運動員,體現了運動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達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歷經坎坷最終達到目標獲得成功。
在會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紅色,寓意著太陽;深藍色,寓意著藍天;綠色,寓意著大地。3種顏色的3個筆劃綜合起來成為一個運動的人形,即為“天地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達了現代人秉持科學的發展觀,追求運動的和諧,人的自身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會徽的色彩還充分體現了北京奧運會的三大理念。紅色,是具有濃重中國特色的“中國紅”,體現了“人文奧運”理念;深藍色,代表著高科技,體現了“科技奧運”理念;綠色,代表著環保,體現了“綠色奧運”理念。
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天地人”以漢字作為會徽圖案,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印章作為會徽圖案,“中國字”和“中國印”都是中國傳統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滿了中國文化特色,兩者在思想上和藝術風格上遙相呼應。兩個會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輝,突出了“人文奧運”理念,寓意深刻,表現力強。
根據北京殘奧會體育競賽項目設定情況,北京殘奧會共20個體育圖示,分別是射箭、田徑、腳踏車、馬術、七人制足球、盲人柔道、帆船、游泳、桌球、硬地滾球、五人制足球,盲人門球、舉重、射擊、坐式排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輪椅網球,賽艇。
組織結構
殘奧會部:負責協調製定北京殘奧會籌備工作規劃、工作方案;協調、督促各部門殘奧會籌備工作的進展和落實;負責與國際殘奧委會、國際單項殘疾人體育聯合會和國內殘疾人組織的溝通、聯絡和協調;對各項殘奧會專項特殊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協助殘奧會相關的各項培訓、推廣、宣傳工作。
體育圖示
北京2008年殘奧會體育圖示是根據殘奧會運動項目的特點,借鑑往屆殘奧會的成功經驗,特別考慮到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賽時景觀的周期有限,為了保持形象景觀設計風格的延續性,北京殘奧會體育圖示採取奧運會體育圖示相同的創意理念和設計風格,根據奧運會運動項目特徵,進行全新設計的體育圖示有12個,他們分別是馬術、硬地滾球、射箭、五人制足球、盲人門球、舉重、射擊、坐式排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輪椅網球。以奧運會體育圖示為基礎,根據殘奧會運動項目特徵進行微調的體育圖示有兩個,分別是七人制足球和腳踏車。其餘六個圖示沿用奧運會體育圖示,分別是田徑、盲人柔道、帆船、游泳、桌球、賽艇。
北京奧運會體育圖示設計小組成員,中央美術學院負責設計創作和修改完善北京殘奧會圖體育圖示及進行相關測試。其間眾多的設計界專家,殘奧會專家包括殘疾人運動員代表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總體工作計畫,北京殘奧會體育圖示設計工作於2006年5月啟動,經過研究規劃,設計創作和評審修改三個階段,於2006年11月完成了設計工作。2006年11月7日在第145次奧組委辦公會議上討論通過了殘奧會體育圖示設計方案。2006年12月7日,殘奧會體育圖示設計方案提交第47次執委會審計通過。
一屆殘奧會的體育圖示不但要經過當屆奧組委會的審核,還必須經過各體育聯合會的批准。最終需獲得國際殘奧會的批准。2006年12月8日,北京奧組委向國際殘奧委會及各國際殘疾人單項體育聯合會提交殘奧會體育圖表設計方案。此後陸續接到了各國國際殘疾人單項體育聯合會的批准函件,截止到2007年2月8日,各國國際殘疾人單項體育聯合會均審議並通過相關殘奧會體育圖示設計方案。在此基礎上,2007年4月30日,國際殘奧會回復批准了殘奧會體育圖示設計方案。也就是全部的設計方案已經通過了國際相關組織的批准。
吉祥物
綜述
2008年北京殘奧會吉祥物是一個可愛的小牛的形象,名為“福牛樂樂”。“福牛樂樂”是中國奉獻給殘奧會和世界的友好形象大使,它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和文化特色,詮釋著豐富的奧林匹克精神,蘊含著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006年9月6日晚。象徵著中華民族悠久文明的八達嶺長城腳下燈火輝煌。夜幕降臨時分,北京進入了2008年殘奧會倒計時2周年。在這個重要時刻舉行的紀念活動中,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
20點2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用手觸動發布裝置上的開關,5道絢麗的焰火划過晴朗的夜空,現場的大螢幕上勾勒出吉祥物輪廓,一頭憨態可掬的小牛形象被定格在大螢幕上。同時,2個2米多高的充氣吉祥物卡通人從大螢幕後走上舞台——這就是人們期盼已久的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福牛樂樂。它的誕生是無數人智慧的結晶。
期盼
正如期待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誕生一樣,人們再次期待著北京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對殘疾人奧運會的感情和理解,期待著殘疾人奧運會的理念在東方古國延續。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一隻叫做瓦爾迪的小狗作為吉祥物首次出現在奧運會上。此後,吉祥物成為多屆奧運會的核心形象之一,是傳達奧林匹克精神和奧運會理念的重要載體。2000年,鬣蜴里茲開始了吉祥物作為殘奧會形象大使的歷程。從悉尼到都靈,殘奧會吉祥物無不表現出殘疾人奧運會的理念。
近幾屆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的設計大多以主辦國家當地珍稀動物為原型。其中,2006年都靈冬季殘疾人奧運會吉祥物冰精靈阿斯特的雪花形象可算例外。這些吉祥物帶有極強的地域色彩,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都通過自身的展示,向全世界傳達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悉尼殘奧會吉祥物里茲就是其中的代表。以動物作為原型進行吉祥物設計已逐漸成為殘奧會吉祥物設計的趨勢。
北京殘奧會吉祥物的設計是否也將延續這一趨勢?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如何體現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這次的選擇和設計是否能像“福娃”一樣再度感動世界?2005年11月11日,“福娃”面世後,北京奧組委隨即緊鑼密鼓地展開了殘奧會吉祥物的評審修改工作。
選擇
北京殘奧會吉祥物是選擇以虛擬形象為藍本還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是以動物為藍本還是像都靈一樣給類似雪花的物體賦予生命?吉祥物評審委員會面臨著選擇。
殘奧會吉祥物設計的徵集工作開始於2004年8月5日,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設計徵集同步。2004年12月1日17時30分,徵集活動截稿。在此期間,負責徵集工作的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成了最繁忙的地方,諮詢電話、郵寄信件、電子郵件不斷從世界各地湧向這裡。在近4個月的時間裡,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有效作品87件。
2005年11月11日,孕育“福娃”的艱苦工作完成,殘奧會吉祥物的評審修改工作被提上了日程。同年12月30日,87件作品被呈現在由專家、學者、殘疾人藝術家、殘疾人代表等各方人士組成的評審會面前。這些作品中既有以動物為藍本創作的形象,也有以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或人物為原型的設計。經過評審,美猴王、哪吒兩個神話人物形象和白鰭豚三件作品引起了評審們的注意。
評審會初次確定的這三個形象,基本確定了殘奧會吉祥物創作修改的方向,然而,最終究竟是神話人物戰勝珍稀動物,還是珍稀動物更受寵愛,或者二者都無法滿足設計要求?所有這些答案都將隨著修改工作的進行而浮出水面。
難題
隨著三件作品的確定,專家修改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然而意想不到的難題卻將另一個形象推到桌面。
電視劇《西遊記》和卡通片《大鬧天宮》讓美猴王的形象深受中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喜愛,而哪吒的故事也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可以說,在認識度和中國文化的代表性上,這兩個形象“代言”北京殘奧會都有著極大優勢。而白鰭豚以其瀕危物種的身份和精靈可愛的形態也為自己贏得了不少支持。然而,隨著修改工作的深入,這三個形象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吉祥物
首先加入修改工作的是“福娃”的主要設計修改者,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之後,韓先生將修改創作工作委託給了參與“福娃”設計修改工作的另一位主創人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吳冠英先生繼續進行修改工作。
隨著修改工作和評審工作的不斷深入,哪吒因為形象上的原因需要不斷地完善和修改,而另一形象美猴王卻因為形象、精神內涵上等綜合原因早早地退出了“角逐”。評審會發現,由於中國民間存在的美猴王形象不計其數,設計上很難有大的突破;而且美猴王是一個極具個性,具有一定反叛性格的形象,這與北京殘奧會所提出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以及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主創人員2006年5月份提交的創作方案中,美猴王的形象被另一種動物——牛所取代。
在此次提交的方案中,哪吒和白鰭豚得以保留,但都作了很大修改,但是這兩個得以保留的方案也在最終的角逐中輸給了新加入的牛。專家組對這一輪的修改方案進行討論時發現,雖然經過修改,“哪吒”在造型上有了很大改進,但典型性不夠,而且國外對這位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了解不多,缺乏代表性,其性格中少許的叛逆性也促使其退出了競爭。而白鰭豚雖然是我國“國寶級”的瀕危野生動物,既具有代表性,同時也在推動動物保護方面具有現實意義,但由於白鰭豚及類似的形象近年來多次被一些重要的運動會和節日作為吉祥物使用過。因此,以白鰭豚為吉祥物很難與這些已經存在並註冊的吉祥物形象進行區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會遇到很多困難。
此時,所有參與評審的專家、代表便將目光投向了在87件應徵作品中都沒有出現過的牛身上。
優勢
牛的入選僅僅是專家組在前三個形象不好修改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嗎?如果不是,它又具有哪些優勢呢?
修改工作開始之後,主創人員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難題,而評審委員會此時也決定跳出原先三件作品的局限,尋找另外的創作方向。經過眾多評審、專家和殘疾人藝術家們的反覆論證和實踐,評審會決定將吳冠英今年5月提交的設計方案中出現的牛的形象作為創作修改方向。
剛開始呈現在評審會眼前的小牛並不活潑可愛,甚至還有點死板。然而,牛身上所具有的與殘奧會理念不謀而合的特質很快贏得了大家的喜愛。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殘奧會吉祥物評審王濤回憶第一次看到這個形象時說:“牛本不在最初三個方案中,但當這個形象第一次出現在我眼前時,我覺得終於看到了可以體現殘奧會精神的代表形象。”
眾所周知,從2000年悉尼殘奧會開始,歷屆殘奧會的吉祥物幾乎都選擇了當地最有特色的動物作為吉祥物創作原型,一隻普普通通、司空見慣的小牛何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擊敗”那么多“選手”脫穎而出呢?評審組在反覆討論後認為,牛這種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動物恰巧能反映出殘疾人是我們共同大家庭里平等、普通的一員。牛大眾化的形象更契合殘疾人的現狀,也反映他們要融入社會的願望。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牛的形象最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和北京殘奧會的理念。
牛的形象創作靈感來自古老的農耕文明,作為人類最古老的朋友,牛,扎紮實實、勤勤懇懇、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牛的良好形象蘊含著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與殘奧會運動員奮發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
牛,樸實、樂觀、勤奮,體現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奧林匹克運動會提倡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哲學,殘奧會更倡導身體有障礙的人們和健全人一樣,享有在賽場上比賽的權利,並將這種精神延續到生活當中,做生活的強者,為社會的進步增添力量。
牛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富有親和力。在世界文明的長河中,田園牧歌是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嚮往與禮讚,牛的形象廣泛出現在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自然、舒緩、詩意的田園生活中,體現出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憧憬與希望,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反映出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理念。另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還有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平安、祥和之意。
牛的形象在國際上具有廣泛認同性,牛是人類最早表現的動物,如法國拉斯科壁畫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澗岩畫中都有牛的形象。牛的形象正面,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認同。選擇人類最熟識的動物形象作為殘奧會吉祥物,有別於選取珍稀動物的傳統思路,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精神層面上與殘奧會理念的高度契合使牛這個形象贏得了不少讚譽。然而如何將這個形象完美地表現出來?評審組和專家們此後又經過了無數個日夜的論證和修改。
誕生
牛與殘奧會理念的契合讓評審會的專家和主創人員為之振奮。將這種契合更加完美地表現出來又成了專家們接下來的工作。8月,一隻可愛的小牛“誕生”,他的名字叫“福牛樂樂”。
2006年6月30日,以牛為原型的設計方案在北京奧組委第68次執委會上審議並原則通過。這一形象的創作修改工作也繼續展開。殘奧會吉祥物的設計思路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相同,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怎樣展現中國特色與現代感的融合,成為創作初期的討論焦點。為了突出中國特色,最初的設計方案吸收了剪紙、年畫、版畫、木刻等民間美術表現形式,但設計出來的小牛民族性有餘,世界性卻不足。
讓原本有些死板的設計變得活潑可愛並賦予它精神內涵,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在具體的修改過程中,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解決——小牛的眼睛是長一些還是短一些,小牛的鼻孔怎么翻,要不要有下巴?這些細節都關係到小牛的設計是否簡潔、具有代表性,能否體現中國文化。創作修改過程凝聚著方方面面的智慧,靳尚誼、常沙娜、韓美林等著名藝術家為創作修改工作貢獻了寶貴的意見:縮小鼻孔,體現美觀;將尾巴末端設計成圓球,突出可愛;調整眼睛的高光點,體現眼神的堅毅與自信……
綜合多方意見,吳冠英調整了設計思路,決定採用中國民間的年畫、版畫表現手法,結合現代卡通造型的特點,將傳統民族風格、大眾情趣與時代氣息完美地結合起來。版畫線條和年畫色彩的巧妙運用,與殘奧會會徽的色彩系統相互呼應,使得小牛的整體造型亮麗而不失含蓄;過渡色的使用更加深了視覺的層次感,卡通畫元素的融入也增加了小牛的現代感。
在小牛的形象設計中,最具中國特色的要數頭上的“鏇兒”。在吳冠英厚厚的幾本原稿畫冊中,側面、正面、跳躍、奔跑、開心、憨厚、調皮……旁邊的空白處密密麻麻地標註著修改意見。指著小牛額頭上的“鏇兒”,吳冠英興致勃勃地說,這是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鏇兒”是中國民間動物繪畫的普遍特徵,是版畫風格的表現之一,加上“鏇兒”的小牛確實平添了幾分聰明和俏皮。
這樣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版畫和年畫的技法,頭上的這個“鏇兒”不僅體現了中國風格,更使小傢伙“牛勁十足”,聰明、可愛的特質表露無遺。這個“鏇”還有著另外一層含義,它形似蒲公英,而蒲公英在惡劣環境中不屈不撓茁壯成長的堅毅品格,又使它在無數的文學作品中成為殘疾人的象徵。
小牛簡潔明快的設計方案還給他帶來了另外的好處,即宜於絨毛、塑膠等多種材質的開發,適合體育項目造型與殘奧會紀念品的搭配組合,吉祥物紀念品可使用單一材質製作,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質、結合形象特點進行組合製作。此時,這個小傢伙已經具備了讓人喜愛的特質,並為走進千家萬戶做好了準備。
有了完美的形象當然還得有一個叫得響的名字。然而小傢伙有了漂亮的外表就犯起了“牛脾氣”,給他起名字還真費了不少周折。北京奧組委為此邀請了很多殘疾人藝術家、殘疾人代表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國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以及廣告界的精英們也紛紛獻計獻策。首先,大家都認為應該用一個疊音為小牛命名,因為“福娃”的名字就是疊音,殘奧會的也用疊音,能夠更有親切感,更易被兒童和各方面接受。其次,如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疊音,而不在它前面加上定語的話,就會出現太多重名,尤其是與一些兒童食品、飲料和玩具的品牌名稱重名。大家一致認為就像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名字“福娃貝貝”那樣採用疊音前加定語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查重率,且容易上口。於是,“福牛樂樂”、“祥牛樂樂”、“大牛強強”等帶有吉祥含義的名字湧現出來。
在仔細推敲了大量候選名字的中英文發音和意義後,“福牛樂樂”,及其漢語拼音“FuNiuLele”高票當選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的中文和英文名字。這個名字不僅在查重率上符合標準,而且在他與“福娃”的關聯更容易體現出北京奧運會和北京殘奧會由同一個組委會籌辦,符合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要求。
讚譽
2006年8月28日,國際殘奧委會審核批准了“福牛樂樂”成為北京2008年殘奧會吉祥物。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的形象景觀專家對其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它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和殘奧會理念,具有較強親和力,一定會被全世界人民認可和喜愛。
國際殘奧委會曾提出要求:殘奧會吉祥物的形象、名稱必須完整;與殘奧會的色彩系統必須有天然的聯繫;體現與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聯繫。為實現“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在創作思路、數量和風格上,“福牛”鮮明區別於“福娃”。在中國特色和中英文名字的套用上,兩者又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說,“福牛”與“福娃”既相得益彰,又各有特色。
歡樂
9月6日,北京殘奧會迎來倒計時兩周年,從此,“福牛樂樂”將與五個奧運福娃一起,承載起中國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追求。他們將一起向世界傳達“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信息,他們一起作出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他們把激情與歡樂、健康與智慧、好運與繁榮帶往世界各地。他們向世界發出邀請——北京歡迎你共享奧運歡樂。
吉祥物特點
(一)詮釋出豐富的北京殘奧會理念和奧林匹克精神
牛,扎紮實實、勤勤懇懇、堅韌不拔、永不言敗。牛的良好形象蘊含著殘疾人運動員自強不息和頑強拼搏的精神,與殘奧會運動員奮發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殘奧會“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
牛,樸實、樂觀、勤奮,體現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奧林匹克運動會提倡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哲學,殘奧會更倡導身體殘疾的人們和健全人一樣,享有在賽場上比賽的權利,並將這種精神延續到生活當中,做生活的強者,為社會的進步增添力量。
(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反映出北京奧運會“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理念
牛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富有親和力。在世界文明的長河中,田園牧歌是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嚮往與禮讚,牛的形象廣泛出現在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自然、舒緩、詩意的田園生活中,體現出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憧憬與希望。
另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牛還有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和平安、祥和之意。
(三)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文化特色
設計方案吸收了中國民間版畫、年畫與玩具的造型與設計風格,並結合現代卡通造型的特點,體現了傳統民族風格、大眾情趣與時代氣息的完美結合。
(四)牛的形象在國際上具有廣泛認同性
牛是人類最早表現的動物,如法國拉斯科壁畫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澗岩畫中都有牛的形象。牛的形象正面,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認同。選擇人類最熟識的動物形象作為殘奧會吉祥物,有別於選取珍稀動物的傳統思路,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五)具有廣闊的延展設計和市場開發空間
設計方案符合穩定性原則。它的基本形象適合體育項目造型與殘奧會紀念品的搭配組合,也宜於絨毛、塑膠等多種材質的開發。吉祥物紀念品可使用單一材質製作,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質、結合形象特點進行組合製作。
火炬接力傳遞安排
8月29日至9月6日,為期9天的北京殘奧會火炬接力沿“中華文明”和“時代風采”兩條路線同時傳遞。傳遞城市和展示地點總計12個。“中華文明線”從北京天壇出發,途徑中國著名的文化古都與歷史名城黃帝陵、西安、呼和浩特、長沙、南京、洛陽,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壯麗秀美的自然風貌;“時代風采”線也同樣從北京天壇出發,途徑深圳、武漢、上海、青島、大連,最終到達北京,突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建設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帶頭作用的同時,也展示了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的成果,集中展現中國改革開放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時代風采。9月5日,經兩條路線傳遞的殘奧聖火在北京匯合後進行傳遞,9月6日到達殘奧會開幕式,歷時9天。
火炬接力傳遞路線圖
火炬接力火種燈和聖火盆
火種燈的設計延承了火炬的設計風格,天圓地方的外形體現了中國傳統宮燈華美古典的意象,銀色金屬光澤和晶瑩剔透的玻璃間的對比傳達了殘奧聖火自由奔放靈動飄逸的精神。
聖火盆的設計以中國傳統的“鼎”和北京殘奧會核心圖形“祥雲”為設計元素,在形式上與火炬、火種燈協調一致,形成系列。聖火盆高130厘米,盆體深29厘米,立柱高為112厘米。56朵祥雲象徵中國56個民族把祝福帶到五大洲;四柱八面象徵北京殘奧會歡迎四面八方的賓朋。火炬樣式
北京殘奧會火炬與奧運會火炬設計理念相同,創意靈感來自“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其所代表的“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意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捲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殘奧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火炬接力口號
北京殘奧會火炬接力口號
點燃激情 奉獻關愛
火炬接力主題
北京殘奧會火炬接力以“超越融合共享”為主題。“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它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和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特點,展現了殘疾人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殘疾人摒棄偏見、渴望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訴求,是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精髓。“融合”體現奧林匹克“團結”“和平”“和諧”的價值觀和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理念。“共享”體現了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屬一個世界、攜手共創未來的崇高理想。
國際殘奧會發展歷程
1960年,來自歐美23個國家的400名傷殘運動員聚集羅馬,舉辦首次世界殘疾人運動會。1976年,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與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合併,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第一屆國際傷殘人士奧運會。
獎牌榜
排名代表團金銀銅總數
1中國897052211
2英國422931102
3美國36352899
4烏克蘭24183274
5澳大利亞23292779
6南非213630
7加拿大19102150
8俄羅斯18232263
9巴西16141747
10西班牙15212258
11德國14252059
12法國12211952
13韓國1081331
14墨西哥103720
15突尼西亞99321
16捷克631827
17日本514827
18波蘭5121330
19荷蘭510722
20希臘591024
21白俄羅斯57113
22伊朗56314
23古巴53614
24瑞典53412
24紐西蘭53412
26中國香港53311
27肯亞5319
28義大利47718
29埃及44412
30奈及利亞4419
31阿爾及利亞43815
32摩洛哥4127
33奧地利4116
34瑞士32611
35丹麥3249
36愛爾蘭3115
37克羅埃西亞3104
38亞塞拜然23510
39斯洛伐克2316
40芬蘭2226
41泰國15713
42葡萄牙1427
43挪威1337
44賽普勒斯1214
45拉脫維亞1203
46委內瑞拉1124
46新加坡1124
48沙烏地阿拉伯1102
49匈牙利1056
50中華台北1012
50土耳其1012
52蒙古1001
53以色列0516
54安哥拉0303
55約旦0224
56塞爾維亞0202
56立陶宛0202
58阿根廷0156
59斯洛維尼亞0123
60哥倫比亞0112
60保加利亞0112
60伊拉克0112
63波赫0101
63阿聯0101
63巴基斯坦0101
63紐幾內亞0101
63羅馬尼亞0101
68黎巴嫩0022
69波多黎各0011
69比利時0011
69愛沙尼亞0011
69納米比亞0011
69牙買加0011
69敘利亞0011
69寮國0011
69馬來西亞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