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擔負首都供水重要使命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他的前身是始建於1910年的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屬官督商辦形式。舊中國,北京自來水事業發展緩慢,至解放前夕只有東直門一座水廠,29口水源井,日供水能力僅為5萬立方米,管線長度只有364公里。當時的自來水只供達官貴族飲用,大多數普通市民只能飲用苦井水或河水。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年,北京市供水事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第九水廠的建成投產,標誌著首都的供水事業在工藝、技術、管理、水質檢測等諸多方面達到了國際現代化水平。

(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擔負首都供水重要使命的大型國有獨資企業,他的前身是始建於1910年的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屬官督商辦形式。舊中國,北京自來水事業發展緩慢,至解放前夕只有東直門一座水廠,29口水源井,日供水能力僅為5萬立方米,管線長度只有364公里。當時的自來水只供達官貴族飲用,大多數普通市民只能飲用苦井水或河水。新中國建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20年,北京市供水事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第九水廠的建成投產,標誌著首都的供水事業在工藝、技術、管理、水質檢測等諸多方面達到了國際現代化水平。

簡介

(圖)測水質測水質

1999年8月26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這對於有著近90年歷史的供水企業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轉折,它標誌著北京的供水事業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自來水集團公司承擔著北京市城八區(石景山區部分)和門頭溝、延慶、懷柔、密雲、房山、大興、通州等區縣的自來水供應,涉足污水處理和中水行業,同時還承擔著地下供水管網的安裝、搶修、管件器材、水錶的生產供應,管道維護及水費的查收等。截止到2006年底,自來水集團公司有水廠19座,日供水能力293萬立方米。全市年供水量7億多立方米,供水管線總長度近8000公里,供水服務面積600多平方公里,市區用水普及率達100%。

從1910年每日僅1600多立方米的水量,到今天擁有市區水廠10座,郊區自來水公司9家,再生水公司1家,污水處理廠3座,近8000公里供水管線,293萬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回首往昔,人們不難發現,從京師自來水有限公司的初創,到1949年建國前的近40年中,北京始終只有一座東直門水廠;而她的發展則主要集中在解放後的50年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中,我們的供水事業與首都北京同呼吸,共命運,同步成長。它是新中國首都北京城市蓬勃發展的歷史見證。

大事記

(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1908年4月28日清慈禧太后下旨批准大臣溥延、熙彥、楊士琦在京師興辦自來水業的奏摺。定名為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1910年2月20日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售水。日供水能力為15000立方米,水壓0.05兆帕。

1923年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改名為“北京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

1931年2月12日北京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孫河水廠改用電力送水,停用蒸汽機。同年更名為“北平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1937年9月22日改名為“北京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1938年3月4日北京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改由偽市公署經營,正式成立“北京特別市公用管理總局自來水管理局”。

1949年10月4日啟用北京市自來水公司名稱及印鑑。5月1日 第二水廠正式投產供水,供水能力3萬立方米/日。3月17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發布命令,代管北平市自來水公司。

1984年11月應日本神奈川縣企業廳邀請,北京市自來水公司一行四人組成訪日考察團赴日考察,期間與日方簽定了自來水技術交流協定和培訓第一批研修生協定。為以後開展雙方定期交流活動打下基礎。

1986年5月設計日供水100萬立方米的新建第九水廠工程舉行奠基典禮。

1999年1月27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市自來水公司改制為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月27日在慶祝5.1國際勞動節大會上,公司總工程師韓慶祥被授予“首都勞動獎章”。5月1日市自來水集團開發的自來水報修服務中心計算機網路系統正式開通運行。該系統為自來水管網發生漏水、爆管或工程漏等故障後的報修提供了最快捷的途徑。用戶均可撥打服務熱線電話66189955。8月26日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2000年4月25日集團公司召開勞動模範、模範集體表彰大會。調度中心獲“北京市模範集體”稱號;師靜玲、史通都、蔣觀琪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10月24日集團公司在海軍司令部禮堂隆重召開慶祝北京城市供水90周年大會。 12月26日集團公司收購延慶縣夏都水業有限責任公司。12月31日集團公司2000年完成供水量73654.3萬立方米,售水量完成65119萬立方米,全年實現利潤546萬元。

2001年1月18日集團公司禹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掛牌成立。6月28日供水行銷稽查大隊正式掛牌成立。 12月29日天龍達有限公司(原南口水廠)、豐源有限責任公司(原長辛店水廠)、門城有限公司(原城子水廠)正式掛牌成立。

2002年1月18日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水錶廠改制掛牌組建成立京兆水錶有限責任公司。9月28日集團公司舉行供水服務熱線揭牌儀式。

2003年1月28日集團“供水服務熱線”百萬獎勵基金正式啟動,首次對619名提供供水管網漏水、舉報竊水等信息第一人給予獎勵。6月26日中關村科技園供水工程實現併網通水。7月19日集團公司在密雲縣開發建設的雲水大廈,舉行開業典禮。

2004年3月9日被列為北京市重點工程的“平谷應急水源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全部完工後,日供水量可達27.4萬立方米,全年為市區新增水量約1億立方米。6月29日集團公司中水分公司掛牌成立。11月17日集團公司與法國OTV SA公司關於第九水廠技術合作項目簽字儀式舉行。

2005年4月6日北京市國資委代表市政府派出的市國有企業監事會進駐集團公司。6月1日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公司網際網路站經改版後試運行。這是集團加強與社會各界聯繫的一個重要視窗。12月28日集團與北京科技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再生水項目協定,雙方各持股50%,在中水公司基礎上組建華新源再生水有限公司。

2006年6月27日集團與通州區政府水務合作簽約。此次水務合作使通州供水重新回歸集團。首潤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權70%,通州區國資委持股30%。

2007年5月31日第九水廠2B改造工程順利竣工。九廠供水能力增至160萬立方米/日。九廠2A、2B改造項目是“三廠一線”工程完工的第一個子項目。8月31日與奧運中心區場館配套施工的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標誌著奧運重點場館使用上了安全優質的自來水。

2008年2月20日集團派出抗災小分隊支援貴州冰雪災區,進行供水管線普查檢漏。5月26日集團與工商銀行實時聯網繳費工作正式啟動。用戶水費可以通過工商銀行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多種形式繳納。7月20日集團全力投入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供水保駕工作,深入開展“平安奧運行動”,確保了奧運會、殘奧會供水安然無恙和企業的安全穩定,為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順利進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歷史

(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北京歷史上在沒有建成城市自來水設施之前,主要通過打井用淺層地下水作為生活用水的重要來源。據記載,東周時期就有大量瓦井,多分布在城西南廣安外至和平門一帶;至、遼、金又建有磚井,與瓦井交錯;元大都時期,十萬戶居民、軍隊、宮廷用水主要靠井水;清代北京各街巷水井普及,光緒十一年(1885年),北京內外城有土井1245眼,但水質多數鹹苦且不符合衛生標準。

進入20世紀,我國一些受維新思想和洋務運動影響的人士,以及部分商人多次向清政府農工商部建議,在京師興建自來水廠。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3月,由於當時火災迭起,無水撲救,清農工商部大臣溥頲、熙彥、楊士琦上書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建議興建自來水設施,並迅即獲得批准,同時任命周學熙為總理組織籌建。同年4月,經“招商集股”、委託德商天津瑞記洋行承包工程設計施工,歷時22個月,全部工程完工,於1910年3月20日正式向北京城區供水。自此,北京自來水近百年的供水歷程撩開了其神秘的面紗。

工藝流程

(圖)配水配水

取水

北京市市區現有水廠10座,中水分公司1家。市區自來水廠包括8座地下水廠:分別是第一水廠、第二水廠、第三水廠、第四水廠、第五水廠、第七水廠、第八水廠、豐臺水廠;2座地表水廠:分別是田村山淨水廠、第九水廠。

郊區自來水公司8家:分別是豐源公司、良泉公司(包括良鄉和房山2座水廠)、門城公司、天龍達公司、縉陽水業、懷柔分公司、檀州公司。郊區水廠根據就地取水原則。

地表水水源主要以密雲水庫、懷柔水庫為主;城近郊區地下水水源地集中分布在永定河和潮白河沖積洪積扇上。

配水

北京市區配水管網以老城區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管線總長達6417公里。為實時監測管網壓力變化情況,在直徑400毫米以上管線上建有66個測壓站,水廠均設有清水池及配水泵站。

供水調度採用兩級調度。生產調度中心根據每日需水量,向各水廠下達調度計畫,供水調度以市中心壓力為調度水壓控制點,白天壓力不低於0.25兆帕(25米),夜間不低於0.24兆帕(25米)。高層建築供水由用戶自行加壓。為確保城市安全供水,當供水設施出現故障時,通過採取各水廠的統一調度實現供水能力互補,調整管網運行狀態,減小影響範圍,保證城市正常供水。

淨水

地表水的淨化處理工藝採用常規處理與活性炭聯用技術。除經過加藥-混凝-澄清-過濾這些常規水處理工藝外,還採用了活性炭吸附,再經氯化消毒的深度淨化工藝,進一步將水中的澀、嗅、味以及各種有機質去除掉,最後將生產出來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清水送入城市配水管網。

自來水集團現有地下水井260餘眼,由於北京地下水水質良好,地下水原水絕大部分屬於碳酸鹽型水質,水溫恆定,水質澄清,因此,地下水的淨化處理工藝採用清水池前加氯、清水池後加的氯氨消毒後,輸送到自來水大管網中。

水質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擁有1000多名工程技術人員,100多名水質化驗專業人員,實行三級水質檢驗制度,分為水質監測中心、水廠化驗室和運轉車間三個不同層次,嚴格生產工藝各流程的水質管理,保證供水管網水質合格。水質監測中心擁有大型水質監測設備43台套,如氣相色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儀、離子色譜、液相色譜、放射性測定儀等。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是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認可、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的國家城市水質監測網北京監測站,取得了國家級實驗室的資格。可檢測生物指標、毒理學指標、放射性指標、化學指標、有機物指標等總計100多項,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35項檢測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按照市區每兩萬人設一個水質監測點的要求,全市城區共設有自來水水質檢測取水點270個,水質監測中心每月對取水點進行兩次取樣,檢測並進行生物指標和感官指標的綜合分析,監測自來水管網水質,發現問題隱患,及時採取相應處理措施。

博物館

(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土井苦

2000年10月24日,正值慶祝北京城市供水90周年之際,坐落於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正式剪彩開館。

自來水博物館由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公司籌建。該館場址選在原東直門水廠蒸汽機房舊址。興建於1908年的北京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於1910年3月投產供水,自此,古都北京正式有了自來水的供應。

自來水博物館館高12米,面積600多平方米。展館內容分3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大量的實物、場景、圖片等,向參觀者介紹自來水從始建初期到解放前北京城市自來水的發展狀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重點介紹從建國以來到70年代末,以及改革開放20多年來自來水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同時還介紹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處理工藝、水廠的建設、北京城市供水管網的發展及城市自來水供水調度系統的運行情況、城市水質監測手段、節水宣傳及水資源的保護。

展館既有大量的實物、圖片、模型等,還設有電腦觸控螢幕、管網破漏檢測等觀眾可直接參與的試驗活動,並藉助高科技手段,通過聲、光、電的運用,向參觀者展示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首都自來水事業的發展情況。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的建成,對於古老的北京城,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它既可以使廣大供水職工了解自來水事業的發展歷程,從而更熱愛自己的企業,增強凝聚力;還可以讓社會各界了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懂得自來水不是“自來”的道理,從而珍惜水,愛護水資源,增強節水意識。此外,自來水博物館通過一組組數字的對比,充分說明國家對水廠和供水管網等基礎建設的投資是巨大的。它展示了供水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伴隨著共和國的成立才發展壯大起來的,特別是在改革開放20多年來,北京的供水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供水工藝、供水技術、供水水質等諸多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機構設定

(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