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六醫院

北京市第六醫院

北京市第六醫院是一所集臨床、科研、教學、社區為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前身為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5年創辦的“婦嬰專科醫院”,1917年更名為“道濟醫院”,195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至今,已有123年的歷史。醫院編制床位632張,設有35個臨床專業科室,15個醫技科室、3個臨床實驗室和15個病區。

基本信息

介紹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
北京市第六醫院是一所集臨床、科研、教學、社區為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前身為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5年創辦的“婦嬰專科醫院”,1917年更名為“道濟醫院”,195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至今,已有123年的歷史。醫院編制床位632張,設有35個臨床專業科室,15個醫技科室、3個臨床實驗室和15個病區。

簡要介紹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
北京市第六醫院是一所集臨床、科研、教學、社區為一體的二級甲等醫院。前身為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於1885年創辦的“婦嬰專科醫院”,1917年更名為“道濟醫院”,195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至今,已有123年的歷史(比協和醫院早30年)。一批著名的專家、學者曾在本院任職,如:協和醫院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曾在本院工作並任董事會成員,原中國醫科院院長、協和醫院大內科主任鄧家棟曾任本院內科主任,中國泌尿外科奠基人、友誼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於惠元曾任本院外科主任。
多年來醫院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在市、區衛生局的領導、幫助下,不斷發展壯大,擁有了優秀的人才、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設備,逐步發展為東城區的區域中心醫院,承擔著地區近60萬人的醫療、預防、保健任務及外省市醫療單位的會診、接診任務,同時醫院還承擔著國家、市、區級科研課題任務。

醫院編制床位632張,設有35個臨床專業科室,15個醫技科室、3個臨床實驗室和15個病區。心內科、呼吸內科、骨科、急診科、婦產科等已成為醫院專業特色,醫療技術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保持同步。骨科的人工雙膝關節置換術、腰頸椎手術達到三級醫院水平。心臟介入檢查和治療、心臟外科手術、血管外科的腹主動脈瘤人工血管移植術、血管硬化瘢內膜剝脫術、自體幹細胞移植術填補了東城區屬醫院的空白。
多年來,醫院樹立了正確的人才觀,全面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立足實際,為人才創造寬鬆環境,搭建良好平台,解決人才後顧之憂,從而在醫院形成了“惜才、用才、愛才”的氛圍,培養出一批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專業技術隊伍,一批博士生、碩士生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們以“敬業、求實、奉獻”精神為指導,抓質量、樹形象,使醫院建設走上規範化、科學化、信息化的軌道,贏得了患者的信賴。
醫院擁有現代化醫療設備,如:數字心血管造影機、螺鏇CT、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色超聲都卜勒診斷儀、數字活檢乳腺X光機、血液透析機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電子胃腸鏡、腹腔鏡、關節鏡、陰道鏡、宮腔鏡及全套的CCU、ICU監護搶救設備,一流設施的現代化潔淨手術室、設備完善的檢疫病房及體檢中心,以滿足臨床需要。2008年核磁也即將安裝到位。
醫院曾先後被評為“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單位”、“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標兵單位”。

歷史回顧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生命方舟道濟行(1885-1952)
十九世紀,西醫漸來。
1885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安定門內大二條創辦婦嬰醫院
1901年該會在交道口創辦安定醫院
1904年該會又在婦嬰醫院院內創辦附屬於醫院的護士學校
1917年婦嬰醫院和安定醫院合併,更名為“道濟醫院”,院長由教會委派美籍人員擔任
1935年醫院成立董事會,吸收中國人參加。
1940年改組董事會,開始由中國人陸仲英擔任董事長,所有權仍屬教會。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將醫院查封,護校被迫停止招生。
1942年醫院被日偽北京特別市衛生局強行接管,改名為北京市第三醫院。
1945年日本投降後,長老會收回醫院,恢復道濟醫院名稱。
北京衛黎癆病院併入。此時有病床70張。
1946年教會重新委派美籍人員恆祺管理醫院
1949年北平解放,在黨的領導下醫院開始建立工會組織。
1950年外國津貼中斷,人民政府撥款資助,病床擴充到110張。
建立青年團組織。
1951年市政府發給醫院開業執照,並派幹部參加董事會,派工作組進院。
派出醫務人員參加抗美援朝志願手術隊(至1953年共4批8人)。
護校已有198名護校畢業生,是道濟醫院護士的主要來源。
醫院建築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醫院設備有:中型X光機(50毫安)一台、小型X光機一台、顯微鏡六台、手術床二張,有工作人員100多人,設有內、外、婦、兒、口腔、結核科、割症室(手術室)等科室,日門診量100人次左右,並擁有當時北平唯一的一所高級護士學校,醫院還有一批很有名望的特邀醫師,如:婦產科專家-林巧稚、腦外科專家-關頌韜、骨科專家-孟際冒、胸外科專家-張天民,協和內科主任-張安、協和內科教授-范琪。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懸壺慈航百年度(1952-1985)
“仁心、仁術、仁愛”的道濟理念,融入在懸壺濟世的東方境界中,恰如一粒良種播進了豐厚的土壤里,共同孕育出了六院這棵百年蒼松。
1952年6月市衛生局接管道濟醫院,改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醫院建立黨支部。
增設眼科,病床增加到124張。
道濟護校改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護校。
1953年第六醫院護校改名為北京市第一護校,直屬市衛生局領導。
1954年成立學術委員會,開始接受北京醫學院、山西醫學院、河北醫學院等大專院校畢業生實習。
1955年門診樓建成。病房仍在南院。
1956年東四區工人醫院併入。醫院被確定為東四區中心醫院。成立中醫科和耳鼻喉科。此時共有13個臨床科室,165張病床,年門診量約21萬人次。
1957年外科實行住院總醫師制,開展全麻麻醉。
1958年交道口醫院(原中直第六醫院)與醫院合併。醫院被指定為順義縣醫院的上級醫院。醫院成立黨總支。北京市第一護校又改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護校。
1959年市衛生局決定將醫院下交給東城區政府。病床增到400張。外科分設普外、泌尿、骨科專業病房。第六醫院護校又改為北京市第一護校,直屬市衛生局領導。針灸科成立。開展了硬膜外麻醉。
1960年醫院被指定為密雲縣醫院的上級醫院。
1961年市衛生局指定協和醫院為醫院的上級醫院。醫院被指定為懷柔縣醫院的上級醫院。
1962年新建手術室。恢復婦產科。可以做剖腹產、子宮肌瘤、子宮全切、宮外孕、卵巢囊腫、子宮脫垂、臀牽引、碎胎、子宮頸癌根治術、陰道成型、陰道膀胱瘺、陰道直腸修補術、經陰道子宮全摘等手術。同年骨科開展胸椎結核開胸病灶清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1963年醫院被確定為北京第二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接受臨床教學和實習任務。建立病理科。開始成批派出各種醫療隊。實行住院醫師24小時負責制。內科實行住院總醫師制。
1964年醫院被指定為平谷縣醫院的上級醫院。內科分消化、呼吸、心腎、內分泌等專業組。
1965年派出平谷醫療隊(至1977年,每年約30餘人)。新病房樓北樓建成。
1966年內、外、婦科病房遷進北樓。新病房樓南樓建成。“文化大革命”開始,“紅衛兵”衝進醫院。
1967年 “造反派”奪權。
1968年軍代表、工宣隊進院。成立“革委會”。
1969年婦科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
1970年開始派出醫務人員參加援外醫療隊。外科開展了乳癌根治術。
1971年組織西醫大夫脫產學習中醫(至1977年約有100名西醫大夫參加)。
1972年開辦護士班(至1979年共招收學員123名)。開展了針麻麻醉。
1973年恢復北京第二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工作。
1974年開放南樓病房,外科開設中西醫結合病床30張。創製“甘遂黃硝散”治療急腹症。骨科開展半髖關節置換術。成立同位素室。
1975年內科開設中西醫結合病床20張。外科開始套用靜脈高營養療法。增設超音波室。
1976年唐山地震,醫院先後在北京22中操場和地壇體育場搭抗震棚收住院病人。
1977年東城區召開科技大會,共有32項科技成果獎,其中本院22項。設立腦電圖室。護理工作成為相對獨立管理模式,建立了三級護理制度。
1978年撤銷“革委會”,恢復黨總支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恢復工會組織。成立科研辦公室。

科室設定

心血管內科 心臟重症監護科 呼吸科 消化內科 神經內科 腎內科
血液腫瘤內科 內分泌科 免疫科 重症監護科 老年病科 婦產科
心外科 泌尿外科 普通外科 心胸血管外科 乳腺外科 醫學美容外科
腫瘤外科 骨科 護理部 中醫科 眼科 耳鼻喉科
兒科 口腔科 皮膚科 精神科 針灸科 理療科

專家介紹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向小平,男,主任醫師,內科,主治: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及心衰診治,冠脈血管支架,起搏器植入,風心病治療。

劉肆仁,男,,副主任醫師,內科,專長主治:冠心病,心絞痛介入治療,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先心病傘堵術。

王曉軍,男,副主任醫師,外科,專長主治:下肢動脈血栓,面頸部、乳房疾病的手術治療,整形美容外科手術
宋慶珍,女,主任醫師,外科,主治:從事乳腺疾病診療近40年,對乳腺增生、乳頭溢液、乳腺良性腫瘤及乳癌的綜合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李定忠,男,主任醫師,皮膚科,主治:皮膚科疑難病,久治不愈的皮炎、濕疹、蕁麻疹、再發性丹毒、炎性痤瘡、淤積性皮炎、黑變病等。
劉練,男,主任醫師,泌尿外科,專長:對普通泌外、男科性病、小兒女性泌外、泌尿男生殖系腫瘤等疾患均有較豐富臨床診治經驗,對神經泌外、泌尿內鏡等亞專科工作亦有一定臨床經驗。多年來,常規開展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根治性手術,泌尿繫結石取石、碎石術,腎盂成形術,迴腸代膀胱術、尿道下裂成形術,複雜性膀胱、尿道、陰道瘺修補術及導管介入、腔鏡微創等手術。
昌建明,男,副主任醫師,泌尿外科,專長:治療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系統(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及睪丸、附睪輸精管、前列腺)的結石、腫瘤、創傷、先天畸形等疑難重症;混合性與難治性泌尿系統感染及急慢性前列腺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生殖功能異常與不育症、性傳播性疾病等;男性婚前檢查。熟練使用經皮腎鏡、輸尿管鏡、膀胱鏡、電切鏡及鈥雷射對相關疾病進行微創治療;套用環切器對包莖及包皮過長進行整形治療;套用LABORIE尿動力儀檢測排尿功能,對患者的排尿異常進行尿流動力學研究。
專家簡介:昌建明北京市第六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會員,東城區男性婚前檢查主檢醫師。簡介:於1988年畢業於蘇州醫學院(現蘇州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泌尿外科及男科臨床醫學的診療與研究,曾先後到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及北京市泌尿外科研究所進修泌尿系統結石的體外震波碎石治療(ESWL)、普通泌尿外科疾病(少見病及疑難病)的診治及腎臟移植。致力於泌尿外科臨床醫學診療及研究20餘年,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孜孜不倦地學習與工作,緊跟時代潮流,將多種先進技術套用於臨床診療,成功搶救了數千例危重症患者,取得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中華泌尿外科雜誌》、《中國醫生雜誌》、《中國誤診學雜誌》、《傷殘醫學雜誌》等多種核心期刊上發表10餘篇學術論文。出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陳林,男,副主任醫師,泌尿外科,專長:擅長診治前列腺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癌);泌尿系、生殖系腫瘤;泌尿繫結石;泌尿生殖系感染;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D);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及其它泌尿系疾病。
專家簡介:1985年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學士學位。現任北京市第六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在北京市第六醫院從事泌尿外科工作已經二十餘年。擅長診治前列腺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癌);泌尿系、生殖系腫瘤;泌尿繫結石;泌尿生殖系感染;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D);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及其它泌尿系疾病。特別是在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尿瀦留、前列腺炎、泌尿系腫瘤、男女泌尿系感染、尿動力學檢查診斷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在各種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方面,如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汽化電切、放置支架及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膀胱結石碎石等各種手術,具有十幾年的臨床豐富經驗和很高的技術,現已做經尿道各種電切術千餘例。現在又開展有輸尿管鏡檢查、活檢;經皮腎鏡檢查、活檢;經腎鏡、輸尿管鏡、膀胱鏡鈥雷射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手術。在2006年陳林主任還榮獲東城區優秀青年醫師稱號。

設備簡介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用於醫療診斷、科研的專業設備逐年增加。目前有各種醫用專業設備千餘台,為醫院醫療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普外科、婦產科、骨科的微創手術醫院配備了電子腹腔鏡、宮腔鏡、關節鏡。
為泌尿外科開展微創手術和結石的治療配備了鈥雷射系統。鈥雷射具有非常優秀的碎石能力,對周圍組織造成熱損傷的風險很小,是腔內碎石有效的一種手段。為泌尿外科配備了尿動力分析儀。該設備用於檢查患者排尿不暢,排尿無力,不能排尿等症狀的原因及排尿不暢的程度。
為心臟內科開展心臟疾病介入診斷治療,配備了平板數字血管造影機、多導電生理、內球囊反博泵、中央監護儀等大型設備。對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率失常、心率衰竭、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為心臟外科配備了體外循環機,該設備用於心臟外科手術時,代替人體的心、肺對全身進行血液灌注,以保持肌體的正常代謝。
為神經內科配備了TCD,該設備用於腦動脈狹窄的篩查及其它腦血管的檢查。配備了電子胃腸鏡,用於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配備了電子喉鏡,用於五官科喉部疾病的診斷治療,採用領先的光學數位技術,對呼吸道的微細變化清晰可見,實現更快更好的治療。
為放射科配置了多動能數字X光機、胃腸機可用於胃腸造影、膽管造影、靜脈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和ERCP等多種檢查。為放射科科引進了芬蘭生產的鉬靶數字定位穿刺乳腺機,具有三維定位穿刺功能,能發現乳腺細微病變,用該機檢查能發現早期乳腺病變,鑑別良惡性腫瘤,在諸多乳腺檢查方法中最為可靠,為乳腺病患者帶來福音。

特色護理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婦產科開辦孕婦學校
本院婦產科開辦的孕婦學校深受孕婦和家屬的歡迎;講課力爭從產婦的角度講解他們關心的問題,通過授課、放錄像,讓產婦親自動手操作等多種易於接受的形式讓產婦很快掌握知識。主要內容有孕期營養、孕期應注意的問題、胎兒的自我監測、出現那些情況及時就醫、物品準備、產程配合、產後注意事項、母乳餵養、新生兒疫苗接種等。並講解如何合理的餵養孩子,做到早期智力開發。
為緩解產婦和家屬的陌生感,每次孕婦課結束後,都會帶孕婦及家屬參觀病房,介紹產前和產後他們即將住的房間。介紹新生兒每天的作息時間及給新生兒洗澡的地方,和病區的護理人員見面,拉近了護患的距離,消除了產婦的恐懼心理。
內分泌病區開設糖尿病健康教育小課堂
內二病區為內分泌病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患糖尿病的病人逐漸增多,為了普及糖尿病相關知識,讓更多的患者重視糖尿病的治療與預防,內二病區的護士們自2006年開始為糖尿病病人開設了糖尿病健康教育小課堂,每周一次由病區護師以上職稱人員為住院病人進行有關糖尿病自我護理、糖尿病病人的飲食、注射胰島素的方法以及有效健康鍛鍊的知識講課,並在講課過程中與患者進行互動式交流,使講課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得到患者的好評。
心內科病區開展“一牌、一卡、一手冊”護理服務
本院內三病區護理人員製作了“一牌、一卡、一手冊”服務於病人。
“一牌”——《愛心提示牌》。內三病區為心內科病區,大多是高齡老年病人,且檢查項目繁多、程式複雜,因老年人記憶力不好,有時候一項檢查的注意事項護士重複多遍病人還是記不住,特別是第二天需要空腹做的檢查,醫護人員通知並提醒病人很多次,第二天早晨有的病人還是照舊喝水吃飯,既延誤了疾病的診斷,也打亂了相關檢查科室的工作。為解決這一問題,護士們特別製作了。將病人常做檢查的方法、注意事項以及標本留取情況等一一說明,在病人做檢查的前一天將提示牌放在病人床頭,使病人隨時可以看到。既簡化了護士重複的解釋過程,也大大的減少了病人因遺忘而造成的延誤檢查。
“一卡”——“心血管健康之家會員卡”。由於本院住院病人多為醫保、區公療和附近的社區居民,為方便患者就診和諮詢,也能夠使心血管病區的醫療護理服務得到延續,她們在原有的心血管健康之家活動基礎上重新設計製作了“心血管健康之家會員卡”,將科室的服務內容、服務特色以及聯繫方式等明確標識出來。一張小小的卡片,把患者與病區緊密聯繫起來,病人可以隨時電話諮詢,醫護人員義務為病人解答疑難,遠程指導,健康宣教,將服務從醫院延伸到了病人的家中。
“一手冊”——“心內科病區簡介”。病區全體醫護人員集思廣益,設計出了一本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病區簡介。它包括病區基本情況介紹、專家介紹、服務特色、技術特色等內容。她們利用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義診活動和心血管健康之家活動的時機,將《心內科病區簡介》向來院就診諮詢的患者和社區居民發放,使來院就診的病人和社區居民對本科室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使他們能夠有針對性的來院就診,達到了宣傳科室和吸引病人的目的。

科研成果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2005年,楊世萍等《剖宮產新生兒游泳撫觸操的臨床套用》在《中華護理雜誌》發表;
王麗華《靜脈輸液技術的探討》在《海南醫學》發表,
張明燕《助患服務隊-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在《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發表。
2006年,呼濱《高風險科室護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的相關分析》在《護理管理雜誌》發表;
李宏《緊急結腸鏡檢查確診並緩解老年性急性嘉興界腸梗阻12例》在《中國內鏡雜誌》發表;
金葵《兒童口腔疾病治療中的心理干預問題分析》在《中華新醫學》發表;
王玉芬《自體輸血在骨科手術中的套用》在《海南醫學》發表;
王玉芬《鼻內窺鏡手術行控制性降壓全身麻醉護理配合》在《海南醫學》發表;
2007年,王春華《腦梗塞和一過性腦血管痙攣的紅外線熱像特點》發表在《實用新醫學》;
胡海雲《35-45歲年齡段病人的健康教育》在《當代醫學護理》發表;
趙利民《護理矛盾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在《當代醫學護理》發表;
郝靜偉《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初探》在《海南醫學》發表;
郝靜偉《門診輸液護理安全管理與持續改進》在《海南醫學》發表;
溫崢《集體轉運病人的安全護理》在《護理管理雜誌》發表;
沈斌《尿動力學檢查的護理配合》在《現代護理》發表;
趙利民《剖宮產後抑鬱調查分析》在《實用醫藥雜誌》發表;
周輝《利巴韋林鼻咽部噴霧治療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療效總結》在《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發表;
周輝《淺析兒科門診護患糾紛集防範措施》在《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發表;
徐磊《小兒靜脈穿刺成功後無回血情況分析體會》在《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發表;
徐靜《腹膜透析之感的護理要點體會》在《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發表;
馮燕紅《新形勢下臨床護理帶教體會》在《臨床誤診誤治雜誌》發表;
岳翠菲《甘油灌腸劑治療老年便秘臨床效果觀察》在《海南醫學》發表;
張莉梅《淺談心血管介入治療致反射性低血壓的護理體會》在《內蒙古中醫藥雜誌》發表;
陸梅《護理帶教工作體會》在《醫藥月刊》發表;
陸梅《淺談慢性病的日常護理》在《醫藥月刊》發表;
岳翠菲《動物致傷傷口處置原則與免疫接種》在《海南醫學》發表。

住院須知

北京市第六醫院北京市第六醫院的設備
患者擁有就醫選擇權,選擇到本院住院治療,是對本院的信任;為患者解除病痛,早日康復是本院醫務人員應盡的義務。為了患者在住院期間能夠在安靜、舒適、安全的環境下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護理,需要醫患雙方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各自行使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一、醫師護士的權利和義務
1.醫師在註冊的執業範圍內,進行醫學診察、疾病的調查、醫學處理、出具相應的醫學證明檔案,選擇合理的醫療、預防、保健方案;
2.醫師、護士在執業活動中,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3.醫務人員應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範;
4.樹立敬業、求實、奉獻精神,遵守職業道德,履行醫師職責,盡職盡責地為患者服務;
5.關心、愛護、尊重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6.宣傳衛生保健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7.醫師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務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
二、患者的權利和義務
1.患者擁有健康權、就醫權、選擇權和隱私權。有對醫院管理、醫療、服務等的建議權和批評權。
2.在住院期間患者的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3.住院期間再醫護人員不違反保護性醫療制度的前提下,患者有權向、醫生或有關部門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和費用等情況。
4.住院期間,患者應按時交納住院費,服從醫護人員的管理和安排;如實向醫生、護士反映自己的病情,遵守醫囑,接受治療和護理,不能自請外院醫生診治。
5.住院期間,患者不得擅自離開醫院,如果擅自離院發生的意外,醫院不承擔責任,無故離院超過24小時者,按自動出院處理。
6.住院期間,患者活動時應注意安全;活動不便需入廁,請告知護士;地面使用消毒液擦拭待乾後可進行活動,行走時應小心,謹防跌倒;使用開水時防止燙傷。
7.患者應自覺維護病房、洗漱間、廁所、浴室等區域的清潔、衛生,禁止往水池和廁所傾倒贓物;不在病區吸菸,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不往窗外投擲物品。
8.住院期間,患者不得把貴重物品帶入病房,現金、證件、首飾、手機等自行管理,如丟失,自行負責。
9.住院期間,患者不在病房使用各種電器,如:電爐子、電熱杯、電暖氣、充電器酒精爐電視機飲水機等。
10.住院期間,患者及家屬,一律不得在病區內使用行動電話,以免電磁波干擾各種醫療儀器和使用,影響病人的診斷治療。
11.住院期間,患者如有問題需要解決或發現不安全隱患,應立即向值班護士或醫生反映。
12.為保證患者在醫院有良好的休養環境和診療秩序,請患者的家屬不在病人休息及醫生查房時間來探視(即:上午7:30-11:00,中午12:00-13:00,晚上20:30以後),因病情需要留陪住,需尊醫囑辦理陪住手續。
13.出院時,患者按規定辦理出院手續,交清病房物品,並持病人出院許可單,經傳達室認定後方可離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