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區第六中學

北京市平谷區第六中學

北京市平谷區第六中學,始建於1931年,1958年搬遷到本校址,位於平谷區平谷鎮建設街204號,前身為平谷師範學校,是一個專門培養教師的搖籃。

基本信息

簡介

平谷六中平谷六中

北京市平谷區第六中學,位於平谷區平谷鎮建設街204號,前身為平谷師範學校,始建於1931年,1958年搬遷到本校址,是一個專門培養教師的搖籃,曾經為平谷區培養了3000多名教師,構成了平谷區師資的中堅力量。1998年開始轉辦高中教育,學校現有教學班41個,在校學生1785人,教職員工237人,其中專任教師148人,市級骨幹教師5人,區級骨幹教師25人,中學高級教師70人。

學校占地35330平方米,建築面積19319平方米,建有理、化、生實驗室計算機房、專用電子備課室等12個專用教室,圖書館藏書7萬餘冊,學校建有校園區域網路,實現了多媒體教室班班通。有面積為16991.25平方米的透氣式塑膠操場。2003年9月1日,建築面積6630平方米的高標準現代化教學樓開始投入使用,使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跨越性的改變。

辦學特色

平谷六中藝術活動平谷六中藝術活動

“崇德、尚學、求真、創新”是我們的校訓,“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終生幸福搭建平台”是我們的辦學理念。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全面發展,突出特長”的辦學思想,以“辦出特色,樹立形象,建品牌學校”為奮鬥目標,以隊伍建設為根本,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教育力、教學力為教師的培養目標。以“會做人,會求知,會健身,會審美,會生活,會創新”為學生培養目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提升和發展”為主鏇律,立足於把常規抓好、把細節抓嚴、把過程抓實,全力最佳化育人環境,精心經營辦學理念。

學校大力實施“三四五六七工程”,努力塑造高效合作的教師團隊。培訓教師突出三個重點:育師德、強師能、健師心。加強四項建設:以德正身,以行示範,以才盡職,以言明志。促進“五個轉變”:由被動參加到主動參與;由重視學習知識、經驗到學習思維方法、教育教學技能及人生智慧;由埋怨學生到反思自我;由備教到備學,多在打通學生學習的關節點上想辦法,變教學生學會為教學生會學,注重學生學習過程;教師角色由管教者到互助者、服務者。貫徹“六項原則”: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以思維為核心的原則,以能力為目標的原則,以發展為目的的原則。開展“七個一”活動強化師能訓練:要求每位教師每天寫一點教育隨筆、讀一篇優秀文章、練習一篇書法、與學生進行一次心理溝通、參加一會兒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每月進行一次口頭即席演講或發言、每學期一次至少在本年級會議上的心得交流或經驗介紹。為此,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命題、檢查、評估、考核工作組,建立了教師校本培訓個人檔案,把教師的活動情況記入教師的考評之中作為考核的依據。

認真開展教學研究,關注課堂,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新課程以來,學校堅持以學習習慣培養和學法指導為基礎,努力培育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主精神。學校領導認真學習、領會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率先垂範開展教學研究,帶領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探索和研究出符合本校學生層次特點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形成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法“四步教學法”----預習自學、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當堂訓練。學校建立起教學工作領導小組到年級處、到備課組、到教師的管理系統。強化備課組建設,堅持集體備課,提升教師研究力。規定教學設計由主備人拿出方案,全組討論,形成雛形、組長定調,個人加減,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資源共享,同伴互助。成立教學業務指導小組,選聘德高業精的各學科“掌門人”為考試研究員,建立領導聽課制度,每周必須深入課堂聽課,並當天與任課教師交流反饋,評估課堂教學等級。組織學生評教和教學交流等活動強化備、講、輔、批、考、總各環節的監督檢查,促進教師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學校推行大德育觀。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德育,不斷增強實效性。學校實施整體構建德育模式,圍繞人文理念構建目標、制度、輿論,圍繞社會現實和需要,尋找教育主題。實施德育導師制為學生成長導航。學校遵從“三中心四環節”的德育規律對學生進行德育,“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授之以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重過程、重體驗、重活動、重情境。少些說教,多些學生親身參與。努力使德育與學生心靈無縫對接,像呼吸一樣自然,富有魅力和效力。制定《平谷六中學生德育學分》方案,實施德育積分制,充分利用德育學分制的評價和激勵功能,規範學生行為,促進學生“靠嚴格自律成人,靠自主學習成才”,引導學生髮展,促進學生成長。

平谷六中全體教職員工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用智慧啟迪著智慧、以品格養育著品格,用自己的愛心、耐心、誠心、信心,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和終身幸福搭建平台。同心同德、孜孜以求、凝心聚力,全體同學勤勉學習、頑強拼搏、積極進取,逐步形成了學校“崇德、尚學、求真、創新”的校風,“文明、勤奮、善思、自主、自律、活躍”的學風和“敬業、嚴謹、博學、愛生、拓新”的教風,學校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學校設施

平谷六中手拉手共建文明路平谷六中手拉手共建文明路

平谷六中現代化教學設備先進齊全。有高標準的物理實驗室3個、化學實驗室3個、生物實驗室2個;200餘台電腦全部接入寬頻網,為師生隨時查閱資料提供了便利。校園網路系統達到“室室通”,2005年我校又投資購入千兆交換機和硬體防火牆,對校園網進行了二期改建,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現在可供500多台電腦同時上網,校園網的運行更加順暢,更好地服務了教育教學。

校內閉路電視系統達到了“班班通”;多媒體語音教學設備套用於各科教學之中,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和設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保障;藏書40000餘冊的圖書閱覽室可隨時為師生博覽群書提供服務,具有10萬冊的電子閱覽室即將建成。

學校伙房採購實行配送制,飲食搭配合理,營養衛生,經濟實惠;餐廳配有空調,冬暖夏涼,寬敞乾淨,可同時容納1200多人就餐;整潔舒適的學生宿舍可使你有到家的感覺。校園精巧的設計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自然景觀為師生的工作、學習、休息、運動、娛樂營造了高雅的環境和氛圍;學校、教師的親切關懷,優越的住宿、就餐條件和炊事員周到熱情的服務使學生有到家的感覺。

教學管理

平谷六中表彰會平谷六中表彰會

校長陳聖同志為首的領導班子帶領學校190多名教職工,正己、敬業、愛生、奉獻,以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圖強創新,注重團隊精神的建設,堅持團結協作、合作共事、取長補短、資源共用、智慧互享,並使之滲透到學校工作各個方面;加強崗位管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體教職工中大力弘揚讓學習成為經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為,使每個個體的實踐智慧不斷得到積累和增長,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育理念;發展教育技術,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創新人才;在教職工共同發展中研究、探索,養成發現新情況、新規律、新問題的習慣,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開展“鑄師魂、正師德、樹師表、練師功”活動;樹立“成就學生就是成就自己、成就六中”的思想。

學校在管理中借鑑海爾集團的管理理念:“要讓時針走得準,必須注重秒針的運行”,學校提出了“學校教育的質量取決於細節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細密型管理轉變,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和課堂教學的細節管理,探究、改革、最佳化管理的程式和環節。針對實際問題提出了常規工作規範做,教學工作紮實做,中心工作重點做,可預見工作提前做,緊迫工作突擊做,彈性工作酌情做,時間不夠加班做,人手緊張搶著做的工作理念;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幹部的思想和業務素質水平,增強幹部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提高幹部履職盡責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求幹部在管理實踐中,對校長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策略、管理方法、操作程式等方面學會“自我管理診斷”,進行自我反思。這一過程是發展的過程,是最佳化和選擇的過程,也是強化學習的過程,更是變革和創新的過程。

在教學管理中,強化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每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反思,使自己和學生同步發展。教學反思要與教科研緊密結合起來,將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套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力爭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終生幸福搭建平台。為提高教學質量,使低起點的學生逐漸躋身於高質量人才的行列,實施“七抓七保”:抓會考保高考,抓思想保動力,抓學習保成績,抓方法保能力,抓生活保精力,抓細節保習慣,抓情緒保穩定;堅持制度與機制結合,啟動全體教師內驅力,實施和強化教學六項工程:教師隊伍培養工程,教學管理工程,教學改革工程,課程體系工程,教學科研工程,教學手段現代化工程;充分發揮市、區級骨幹教師的作用,輔導青年教師,為集體備課、提優補差、高考複習提供智力、技術和資料支持。

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學校狠抓德育:圍繞人文理念構建目標、制度、輿論,圍繞社會現實和需要,尋找教育主題,加強親情教育、責任教育、協作教育、自製教育,強化學生“目中有人,心中有事”。重視培養學生的感悟力、思考力,加強對學生“第一次”體驗與感悟的引導;增強學校全員德育意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學校育人環境,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學生開始真正擁有了人性化、科學化、高效率的人生舞台。教育不僅是科學,更是藝術,是一門雕塑明天的藝術。

獲得榮譽

平谷六中學校榮譽平谷六中學校榮譽

多年來,我校的全體教職工搏擊市場風雲,接受市場洗禮,用默默奉獻為孩子們燃亮明天,為平谷區教育的發展和弘揚民族精神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無私無畏地奉獻著,用如椽的巨筆書寫了一輻壯麗的奇景,用辛勤與汗水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樑,愛心的奉獻收穫了七彩的希望:自2002年9月以來,學校倡導教師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國家級、市、區、校級共立十七項課題,一些教師在教科研方面有突出表現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有些課題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與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課題,作為“十五”國家級重點教育科研“教育與發展——創新人才的心理學整合研究”的子課題,2004年做了中期結題匯報,2005年10月將全部結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的研究與實踐”、“培養高中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與步驟”等兩項區級課題已結題。300多篇教科研論文在國家、市、區級教育教學刊物上發表或獲獎,上交論文獲獎率為62%。

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級德育科研先進學校、北京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進校、北京市電化教育優類校、信息技術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北京市綠色學校、北京市中國小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校,2006年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吸收為團體會員校,被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總課題組批准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國家重點課題實驗學校。高考成績逐年提高,06年、07年、08年應屆本、專科合計上線率蟬聯全區第一。2009年高考本、專科合計上線率高達99%,本科上線人數238人,上線率42.12%,比08年提高6個百分點;文科本科上線率、總平均分、英語、數學學科平均分均居全區第二,文科本科上線率超過60%。把入學成績為三、四流的一大批學生培養成了一二流的大學學子,為他們提升了品位,夯實了基礎,搭建了繼續成長和發展的人生階梯,被區兩委授予“平谷區教學質量標兵校”。

2003年8月,學校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教育科研先進校。在歷年舉辦的各級各類比賽中,學校均有多人獲獎。2004年4月被國家教育部評為信息技術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10月被中國教育協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評為全國德育科研先進校;2004年被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員會、市教育委員會評為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至2003年連續被評為平谷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5年4月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單位”。現在我校逐漸從學校經營管理模式、內涵發展、師資隊伍的培養、德育發展、環境建設等方面雕塑起一個“全員、全方位、全程”式的、完整的、和諧的教育體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