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子加

匈子加

匈子加,是龍頭三弦的白語,是白族彈撥弦鳴樂器。因琴首飾以龍頭而得名。流行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鶴慶、洱源、大理、雲龍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等地。

匈子加是龍頭三弦白語,是白族彈撥弦鳴樂器。因琴首飾以龍頭而得名。流行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鶴慶、洱源、大理、雲龍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等地。

匈子加龍頭三弦吐心曲
頭三弦是白族獨有的彈弦樂器。因琴首雕龍頭而得名,白語稱“匈子加”。用紅木、梨木或核桃木製作,有大、小兩種,琴長七十至一百厘米,琴框用六塊或八塊硬木板膠接而成,琴框前面多蒙以厚綿紙為振動膜面。這種綿紙有著獨特的蒙制方法,要使用較清的糯米米湯,將五至八層薄綿紙裱糊在一起,經過自然陰乾後,再將其膠粘於琴箱前口,它不會受氣候影響而鬆軟塌陷,振動起來既有革面的柔韌,又有板面的硬實效果。在白族民間,也有蒙以羊皮或蟒皮的。琴框後面敞口或置以音窗。琴箱對角十二至二十四厘米、厚四至八厘米。琴首桃木或黃楊木製,上部多雕刻體積較大的龍頭,栩栩如生,兩側橫置三軸。琴桿前平後圓,指板無品。張三條絲弦。演奏時,將背帶掛於頸項,琴箱置於右胯處或右腿上。音色圓潤、深沉,音量較大,常用大幅度滑、揉技巧,是白族說唱音樂“大本曲”和“本子曲”唯一的伴奏樂器,也用於獨奏或合奏。獨奏曲有《劍川調》 《大擺三台》《白族三弦調》等。

龍頭三弦是白族青年男女唱山歌、對調子不可缺少的伴奏樂器。彈弦對調是白族青年戀愛的主要方式,每逢大理“繞山林”歌舞盛會和劍川“石寶山歌會”期間,白族人民穿著節日盛裝,紛紛前往赴會。屆時,滿山滿嶺三弦聲,歌如美酒醉人心。青年男女唱著《大理白族調》、《西山白族調》和《劍川白族調》等民歌,結識朋友,對歌定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