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謀

1983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 1984年11月至1991年主持完成建造我國第一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1991年12月國家科委組織並主持了“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及光束線實驗站”的鑑定,國家計委主持了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的驗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包忠謀(1924-),江西南豐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前副校長,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經理、教授。

人物履歷

1948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電機系。1948-1952年在青島電廠、青島電業局任助理值班工程師和工會主席,1952-1958年任水利電力工會全國委員會生產部秘書、副部長,1958年調新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先後任科研處、教務處副處長、處長,副教務長,副校長。在長期的抓教學和科研進程中,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主要貢獻

1977年10月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代表團參加全國自然科學學科規劃會議,瞄準目標,和與會同事提出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設電子同步輻射加速器的議案,後被列入全國科學技術發展綱要。1978-1981年主持完成建造電子同步輻射加速器的預製研究和物理設計任務,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一等獎。1983年國家計委批准建設“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1984年該工程被列入“七五”期間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包忠謀被任命為項目經理,主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建造工作。1984年11月至1991年主持完成建造我國第一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1991年12月國家科委組織並主持了“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及光束線實驗站”的鑑定,國家計委主持了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的驗收。以我國著名科學家王淦昌、謝家�、謝希德為首的鑑定委員會的鑑定意見認為,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的主要性能指標已達到國際上同類加速器的先進水平,已建成的5條光束線和實驗站也已達到國際水平;國家計委給予“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以優良工程的評價。

包忠謀教授在主持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工程建造的同時,始終注意吸取國外的先進經驗,緊緊咬住國際先進水平,推動實驗室的工作。採用請進來、派出去的方法,先後邀請過幾十位外國專家來實驗室作報告、講學,如國際著名的專家,美國的H.Winick,德國的B.H.Wiik,日本的Kohra等都曾應邀來實驗室作報告、交流經驗;同時也派出幾十位研究骨幹出國訪問、學習和參加國際會議。工程建成,一批專才也成長了起來。他本人是同步輻射儀器(SRI)國際會議和真空紫外輻射物理(VUVRP)國際會議的顧問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1982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研成果獎,1989年被授予國家先進工作者稱號,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獲獎名次:第一名),1995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獲獎名次:第一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