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哲學概念]

勢是老子的道家學派裡面的一個哲學概念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道德經》五十一章)這裡提到的“勢”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詞,從古到今,人們一直都在使用它,覺得它不可或缺、無可替代,但又拿不準它的確切涵義。

一方面,在相關詞語後面加上“勢”字,通常可以表示靜態的或穩恆行進的事物的演變趨向,具體如局勢、形勢、態勢、姿勢、情勢、國勢、水勢、火勢、風勢、傷勢、時勢、運勢、走勢、漲勢、跌勢等;另一方面,勢又指某種影響力,如權勢、地勢、山勢、勢力等。《說文解字》大徐本:“勢:盛力,權也。”解“勢”為權力、盛力(“盛”可以理解為該力未被完全抵消),似乎尚難以涵蓋“勢”兼表演變趨向的涵義。

勢,古字作“埶”,字形從“坴”從“丸”,“坴”為高土墩,“丸”為圓球,字面意象是圓球處於土墩的斜面即將滾落的情形。《孫子兵法》所說的“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就是這字面意象的放大。

勢字的義項源自於土墩斜面所給人的傾向感,以及這種斜面對“圓球”的加速作用。在某種意義上,環境就是各種斜面或曲面(包括直立面、水平面)的組合。推動或影響事態運行的因素有施動者所施加的“力”,也有事態環境中各種“斜面”所形成的“勢”……細加考量,可以確定:勢可以理解為用以表征事態演變特徵的“加速度”,以及產生這種“加速度”的影響力。

日常語言中充滿大量的將系統的狀態演變類比為三維空間中的“運動”的隱喻,這實際上就隱含著一個以系統狀態參量作為坐標軸的“狀態空間”(相空間)的構建。在這樣的虛擬空間中,同樣可以構建系統的運動學描述與動力學分析。系統的“運動速度”是狀態參量隨時間演變的比率,“恆常”即狀態參量的穩恆變動,“靜止”即瞬時速度為零,“加速度”則表征穩恆狀態的改變。它使靜態事物開始朝某一方向(即某一參量所標示的方向)運動,使運動中的事物(如上述在“走著”、“漲著”或“跌著”的事物)改變行進速度、行走姿態或行進方向。圍繞著“形勢”、“姿勢”、“走勢”、“漲勢”的判斷也就是一種關於靜態的“形”、“姿”,或穩恆行進的“走”、“漲”的被“加速”情況的判斷。

系統內在的張力或外界的影響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它們對逆勢而行者起著阻遏、阻止或改變行進方向的作用,對順勢而行者則起到加大運動速率的作用。它們造成行為處境的安穩與險惡的分化,改變行進過程的難易程度,影響行動者行走姿態的安適感,從而對行為取向與取態起影響作用。

一定的事態局面可以有眾多的參與者,每個參與者都能對局面的演變造成一定的影響力。權貴者的影響力稱之為權勢;山川地形對人行走姿態及行走路線的影響力稱之為山勢、地勢;一個並未實際在場,但又可以在多個位點投放、向各個方向施動的力量所具有的使人不得不有所顧忌、有所預應的威懾,可以形成一種引而不發的威勢;穩恆行進者被阻遏時,因其慣性而對阻遏者的反作用力,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動而不可止的勢力。在場的或即將入場的參與者所具有的影響力,可以形成為陣勢、氣勢、聲勢。各種影響力所決定的加速演變的趨向,就形成事態演變的趨勢。它們有強有弱,有攻有守,或相抵消或相促進,或相抗爭或相妥協,由此形成的系統綜合狀態稱之為勢態。該勢態所決定的難以被個別參與者所左右的演變趨勢,即為事態局面的大勢。通過各種方法營造一種有利於預期的事態演變的趨勢、大勢,稱之為謀勢、集勢、蓄勢或造勢。憑藉業已具備的趨勢而推進,則稱之為借勢、乘勢、順勢、任勢……

從這些關於勢的說法中已不難看出:圍繞著勢的相關論述,其實就是關於系統的動力學狀態的分析。用“勢”翻譯近代物理學的“Potential”,也許正是意識到這種共通性。就運動學描述而言,勢是改變事態的“加速度”;就動力學分析而言,勢是產生“加速度”,從而對事態的演變產生加速、阻遏,或改變行進方向等作用的影響力。“勢均力敵”的系統可以看成是一個“靜力學系統”,或者說是一個系統演變速度接近於零的“動力學系統”。(通過引入“虛功原理”,假想靜態系統在擾動下的應變性能,可以將靜力學問題歸入動力學範疇。參見《費曼物理學講義·第四章》)這是“勢”可以兼指二者的原因之所在。

圍繞著“勢”的動力學分析現在已超出物理學的範疇而廣泛套用於化學、生物、經濟、社會等各種領域。在突變理論中已經套用於結構穩定性與形態發生學方面的研究。古人將它進一步推廣到致力於營造動態觀感的藝術研究領域,則是獨到的創見。《孫子兵法·勢篇》的“求之於勢,不責於人”的說法,其精髓就在於通過事態的動力學分析來謀取目標的實現,而不是簡單地責成於事態局面的某一參與者。這與工程建設時要在整體的結構穩定性中謀求架構的穩固,而不是單單依靠某一梁、柱的堅強是同樣的道理。人們在“情”、“態”、“形”、“姿”、“走”、“運”等字後面加上“勢”字以描述事態局面,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只有兼顧到事物目前的狀態及其演變的“加速度”,才能對事態作全面的述說。古書中時常可見的“勢使之然也”的論斷,說明古人已經明白系統的動力學特徵對系統狀態的主導作用。這應該說就是老子所說的“勢成之”的涵義。(見廣西師大社《老子感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