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燕分飛

勞燕分飛

勞燕分飛(láo yàn fēn fēi),“勞”指伯勞鳥,“燕”指燕子,兩種都是鳥類;“分飛”指一隻往這邊飛,另一隻往那邊飛(不可寫作“紛飛”),是“分開”“分手”的“分”。跟分道揚鑣意思類似,但勞燕分飛更強調“走到一起只是偶然,分開才是必然”這一層意思,比喻到了分開的時候了。《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分飛離婚後,我很幸福,怎么不叫她傷心,她在心裡哀嘆:一對相愛的人就這樣各奔東西,勞燕分飛了,從此以後,兩個人真正成了這個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伯勞伯勞
勞:伯勞。伯勞、燕子各飛東西。句式:主謂式勞燕||分飛
“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而不是“紛飛”。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食蟲鳥類,大多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為我國較為常見的鳥類。因為較常見,所以也就被寫進了詩里。和伯勞一起走進詩里的還有燕子。譬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
當伯勞遇見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認,共同構成了全新的意思,在傳統詩歌的天空下,伯勞匆匆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瞬息的相遇無法改變飛行的姿態,因此,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構成了感傷的分離,成為了不再聚首的象徵。
多比喻夫妻、情侶別離。
我國大部分種類的伯勞都屬留鳥,領地意識很強,而燕子則是眾所周知的候鳥,隨著季節的變換而遷徙,於是在古人眼中伯勞和燕子的習性差異成了別離的代名詞。

出處

《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近義詞

風流雲散、各奔東西、分道揚鑣。

反義詞

鸞翔鳳集、比翼雙飛、破鏡重圓。

用法

句式:主謂式勞燕||分飛;作謂語、賓語;比喻人離別。列句:畢業後我們也便勞燕雙飛,各主其事。

示例

燕子燕子
其謂他日勞燕分飛,各自西東,在天之涯地之角耶?(清·王韜《淞隱漫錄·尹瑤仙》)瞿秋白《赤都心史》:“兄弟姊妹呢,有的在南,有的在北,勞燕分飛,寄人籬下。”
雖有靈犀一點通,卻落得勞燕分飛各西東。(田震《未了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