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異化

勞動異化

勞動異化,馬克思的異化觀。馬克思批判了前人非科學形態的異化理論,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最典型的異化本質。在馬克思之前,人們所揭示的種種異化,基本上還停留在異化的外部現象。馬克思則揭示出決定異化外部現象的本質異化,即異化勞動或勞動異化。

黑格爾的“異化”

黑格爾的異化蘊含著辯證法的因素,黑格爾從唯心主義出發,把絕對理念看作是先於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存在而存在的,是異化的主體;由於主體在自身內部矛盾的動力下是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絕對理念首先異化為自然界,接著又在發展中揚棄對自然界的異化,回到絕對理念本身,這是一種精神的異化;但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他不滿意用人的意識去解釋歷史的觀點,唯心地構想了歷史發展的動力是人的勞動,但馬克思對黑格爾的評價時說“黑格爾把人的自我生產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非對象化,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因而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結果”。由於其階級的局限性,只看到勞動的積極一面,看不到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帶給勞動者的苦難的消極一面,他把人通過勞動改造自然的這個自我生產過程抽象化為精神的自我生產過程,是抽象勞動。

在馬克思《博士論文》中,他就受到黑格爾唯心主義的異化觀影響,馬克思認為,在伊壁鳩魯那裡“由於有了質,原子就獲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現象世界”是“完成了的並且同自己的概念相異化了的原子”的產物。“只有在伊壁鳩魯那裡現象才被理解為現象,即理解為本質的異化,這種異化本身在它的現實性里作為異化表現再來的”。

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開始接觸到大量的現實社會問題,需要對實際的法和經濟問題發表意見,但馬克思自己已有的知識,特別是對黑格爾信奉的哲學思想不能夠解釋“國家和法實際上是階級利益的體現,是物質生產,市民社會的產物”。按照黑格爾關於國家和法是“理性”與“自由”體現的觀點,國家與法應該是普遍利益的代表,但當時普魯士政府的“書報檢查令”制度卻扼殺了人民的出版自由,在“林木盜竊法”中,林木占有者“占了法的上風”,國家和法卻成了為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工具,這在黑格爾觀點來看也是一種異化,但這種異化不是國家與法的理性異化為私人利益而最終實現自身,不是精神自由異化為出版法令而最終實現自身;而是異化的現實否定了國家的理性本質與法的自由本性,是超出了黑格爾的異化理論框架。在這個時期馬克思又接觸到費爾巴哈的哲學,開始受到費爾巴哈人本唯物主義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