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衝突

動機衝突

動機衝突(又稱心理衝突),這是指一個人在某種活動中,同時存在著一個或數個所欲求的目標,或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排斥的動機,當處於相互矛盾的狀態時,個體難以決定取捨,表現為行動上的猶豫不決,這種相互衝擊的心理狀態,稱為動機衝突,它是造成挫折和心理應激的一個重要原因。動機衝突和挫折的區別是:動機衝突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互相排斥的動機,而挫折可以只有一個動機;動機衝突往往發生在動機已經形成,但還未見諸於行動時,而挫折則常常發生在為達到目標而採取行動的過程之中或過程之後。

基本信息

解釋

動機衝突動機衝突

定義:動機衝突是指在動機系統中,通常還可能出現相互牴觸動機成分。動機衝突或動機鬥爭就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出現的彼此不同或相互牴觸的動機,因不可能都獲得滿足而產生衝突的矛盾心理。動機衝突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都是經常發生的。

產生

社會生活中,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動機。但是在某一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這些同時並存的動機不可能同時獲得滿足,人們不得不從眾多的動機中選擇某些動機而放棄其他動機。因此在人的心理上就產生了動機衝突或動機鬥爭。

主要種類

按性質和內容,

原則性動機衝突個人願望與社會道德標準相矛盾的動機衝突。公與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衝突。
非原則性動機衝突社會道德標準不矛盾,只涉及個人興趣、愛好取捨的動機衝突。如周末既想去看電影,又想複習功課。
按表現形式,

雙趨動機衝突同時面臨兩個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標,又不能同時達到,必須選擇其一時產生的動機衝突。“魚,我所欲也;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
雙避動機衝突 同時面臨兩個具有威脅性的目標都想避開,但必須接受其一時而產生的動機衝突,既怕學習辛苦,又怕老師批評,兩者都想迴避,但必須接受其一。
趨避動機衝突對同一目標,同時產生的既好而趨之,又惡而避之時產生的動機衝突。既想當好乾部,又怕耽誤學習時間

解決

動機衝突與目標確立是同步進行的。動機衝突就是為選擇目標而產生的,動機衝突的過程就是目標確立的過程。某人有動機衝突就因為在某人的心目中可能有兩種或多種目標,動機衝突的過程就是對眾多目標的利弊、優劣以及實現的可能性進行權衡,進而決定取捨的過程。行動目標的確立不在動機衝突的開始,而在動機衝突的最後,動機衝突停止的同時,目標也就確立了,所以說目標確立是動機衝突的結果。目標一旦確立就可以擬定行動方案付諸實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