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絨

勒絨

勒絨,又稱松堪勒絨,是景頗族特有的吹口氣鳴樂器。景頗語“勒”為直拿之意,“絨”為優美動聽。松堪是地名,為毗鄰我國雲南省的緬甸境內一個景頗族聚居村寨,也是樂器的起源地。景頗語也稱篳絨或拉絨。管身竹製,是在篳筍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由送氣管和發音管構成,是管身較長的氣鳴樂器之一。送氣管兩端留有竹節,管長40厘米~50厘米,管上端近竹節處開有一個小孔,插入一根長3厘米~6厘米的細金竹管為吹嘴。送氣管兩端用線繩綁紮在發音管上,兩管並列。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勒絨勒絨
勒絨,又稱松堪勒絨,是景頗族特有的吹口氣鳴樂器。景頗語“勒”為直拿之意,“絨 ”為優美動聽。松堪是地名,為毗鄰我國雲南省的緬甸境內一個景頗族聚居村寨,也是樂器 的起源地。景頗語也稱篳絨或拉絨。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盈 江等地。
管身竹製,是在篳筍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由送氣管和發音管構成,是管身較長的氣鳴樂器 之一(圖)。送氣管兩端留有竹節,管長40厘米~50厘米,管上端近竹節處開有一個小孔,插 入一根長3厘米~6厘米的細金竹管為吹嘴。送氣管兩端用線繩綁紮在發音管上,兩管並列。 在送 氣管和發音管上端近竹節處,設有連線兩管的通氣竹管。發音管又稱主管,由兩截竹管套接 而成,管長100厘米~115厘米、下端管徑1.4厘米,管身開有五個(前四 後一)圓 形按音孔,其中正面的四個按音孔開在下截管身上,孔距不等,背孔開在上截管身上。所有 竹管的銜接部分要用蜂蠟封閉,以免吹奏時漏氣。
演奏時,將勒絨斜置於胸前,方法與篳筍相同,但氣息較難控制。通過弱吹、平吹、超吹,音域f—d3,弱吹音色渾厚,平吹音色柔美,超吹音色明亮,常用於獨奏。景頗族青年小 伙子喜歡在戀愛時吹奏。所奏樂曲大多為景頗族民歌曲調,曲目有《敘事歌調》、《情歌調 》、《山歌調》、《玩耍調》和《勒絨調》等。民間著名樂手有木愛臘、達石糯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