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筍

篳筍,景頗族吹口氣鳴樂器。景頗語“篳”為吹管樂器泛稱,“筍”為帽,意即戴竹帽的吹管樂器。它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地。用它演奏的曲目有《山歌調》、《情歌調》《玩調》、《蓋新房調》、《敘事歌調》和《舂米歌調》等。

篳筍,景頗族吹口氣鳴樂器。景頗語“篳”為吹管樂器泛稱,“筍”為帽,意即戴竹帽的吹管樂器。也稱篳奪、功勞篳特。流行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地。

結構

管身竹製,多採用竹節較長的毛竹製成,上端管首保留竹節,下端管尾敞口。管長40厘米~60厘米,上端管徑2厘米左右,在管首正面距上端2厘米處的管壁上,開一個圓形發音孔,發音孔上方的管壁修削成稍斜的坡面(不能露出管腔),並將管首上端5厘米長的竹皮削掉,使其成為有一定的錐度。其上套一個長5厘米的小竹管為帽,帽的內壁要與管首錐度吻合,使之不能漏氣。竹帽上端敞口為吹嘴,內壁與管首斜形坡面為進氣孔道。管身下方開有五個(前四後一)(圖)或六個(前五後一)圓形按音孔。有的篳筍在管的尾端還開有一個圓形定音孔,以調節管身的長短。

演奏方法

演奏時,管身豎置,右手在下,無名指、食指分別按第一、二兩孔,左手在上,無名指食指分別按第三、四兩孔,拇指按背孔。口含吹嘴,氣流從管壁斜面衝激發音孔下方,使管內氣柱振動而發音。筒音為g或a,音位按五聲音階排列,音域g—a2,常用音區為一個半八度。音色柔和動聽。篳筍是景頗族男子喜愛的吹奏樂器,常用於獨奏自娛或戀愛生活中,吹奏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

所奏樂曲

所奏樂曲多為景頗民歌曲調,曲目有《山歌調》、《情歌調》《玩調》、《蓋新房調》、《敘事歌調》和《舂米歌調》等。民間著名樂手有木愛臘、卡苦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