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號鐵甲艦

勇士號鐵甲艦

1875年,該艦被編入預備役,1883年除籍,此後曾被用作倉庫船和驅逐艦部隊的供應船。1904年更名“弗農”Ⅲ號,成為皇家海軍的浮動魚雷學校“弗農”所屬的工作船由於學校1923年搬遷到岸上,它於次年待售。幸運的是,由於鋼鐵市場不太景氣,沒有拆船商打它的主意。

基本信息

簡介

勇士號鐵甲艦 勇士號鐵甲艦

1929年,它被拖到米爾福德港,長期充當油料倉庫,被編為油料駁船C77號。直到1979年,它大約為5000艘船隻補給過燃油。隨著同輩的老艦相繼謝世(英國除該艦外最後一艘存世的鐵甲艦“阿金考特”於1960年拆解),它的歷史價值得到了重視。1968年,愛丁堡公爵主持召開會議,討論了保存該艦的可能性。此後,它的保護工作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長達8年的修復工作,這艘世界上最老的鐵甲艦於1987年恢復原貌,在朴茨茅斯開放,成為那個時代的活見證。

技術數據

排水量:9137噸(勇士)/9250噸(黑王子)
艦長:128米(垂線間長115.8米)

艦寬:17.8米

吃水:7.92米
動力: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復式蒸氣機、10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5770匹馬力,單軸單槳
最大航速:14.08節(勇士)/13.6節(黑王子)

載煤:850噸
武器裝備:(服役時),10×110磅(180毫米)線膛後裝炮、26×68磅(200毫米)滑膛前裝炮、4×40磅(120毫米)線膛後裝炮;黑王子1867年,4×8吋(203毫米)線膛前裝炮、24×7吋(178毫米)線膛前裝炮(勇士號為28門)、4×20磅線膛後裝炮。
裝甲:裝甲帶厚4.5吋(114毫米),內襯木板厚18吋(457毫米)艦員:695人(“黑王子”號707人)
平均造價:37.8萬英鎊

勇士號鐵甲艦 勇士號鐵甲艦

研發背景

1850年法國蒸汽動力戰艦拿破崙號(英語:French battleship Napoléon)的服役引發了一場英法之間長達十年的軍備競賽。克里米亞戰爭初期錫諾普海戰中被開花彈摧毀的奧斯曼木製船隊,及隨後在金伯恩戰役(英語:Battle of Kinburn (1855))中被裝甲浮動炮台(英語:Floating battery)瓦解俄羅斯海岸防禦工事都證明了鐵甲艦對傳統戰艦的絕對優勢。1859年法國第一艘夠在大洋自主航行的鐵甲木殼艦光榮號(英語:French ironclad Gloire)的下水,中和了皇家海軍由大量木製戰艦構成的軍力優勢。英國海軍當時缺少能夠應對光榮號及其兩艘姊妹艦的船隻。維多利亞女王得知了情況的嚴峻性後,詢問海軍部能否在戰時應對自如後,勇士號和她的姊妹艦被列入建造序列以作為對女王的回應。

海軍部最初對該艦的要求是能夠以15節航行,並配備全套風帆以具備全球巡航的能力。裝甲要在速度和防護間達到平衡。鐵制船殼要比同樣尺寸大小的木製船殼輕,這給的火炮,裝甲和發動機提供更多空間。

概覽

海軍首席造船師伊薩克·瓦特(英語:Isaac Watts (naval architect))和工程師托馬斯·羅伊德(Thomas Lloyd)設計了該艦。[1]為了減少風險,兩人直接在巡防艦默西號(英語:HMS Mersey (1858))的船殼設計上進行修改。除了改用熟鐵建造外,還在船中部沿著唯一一層火炮甲板加上了一座裝甲堡,以保護全艦的大多數火炮,因此勇士號被歸類為船旁列炮鐵甲艦(英語:Broadside ironclads)。

勇士級採用了很多成熟技術,其中包括蒸汽機,鐵質船殼,和螺鏇槳推進。只有熟鐵裝甲可以算得上是其技術上獨有的重要進步。海軍艦船設計師(英語:Naval architecture),歷史學家 大衛·K·布朗(David K. Brown)曾寫到:“其(勇士號)真正特別之處在於她將三種不同的技術首次混合在一起,這造就了當時世上最強大的戰艦”(What made [Warrior] truly novel was the way in which these individual aspects were blended together, making her the biggest and most powerful warship in the world." )勇士號裝甲和速度上的優勢令所有同時代的戰艦都顯遜色。曾於1863-1864年在勇士號上任槍炮上尉的“傑基”·費舍爾曾寫到:“誰都不曾想到,我們的第一艘裝甲戰艦竟會對一延續千年的潮流造成如此根本性的變化。”(It certainly was not appreciated that this, our first armourclad ship of war, would cause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what had been in vogue for something like a thousand years.)

儘管勇士號是對光榮號的回應,在作戰理念上二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光榮號是用來替換戰列線中的木製戰艦的正規戰列艦,而瓦特設計的勇士號則是毋需進行線列作戰的40門炮巡防艦,海軍部也不確定其能否經受住木製雙層和三層戰列艦的集中火力打擊,因此勇士號被要求擁有足夠的速度,以在戰時逃離主力艦的射程[2]。最終導致比一般飛剪式帆船長一倍的勇士號擁有了飛剪式艦艏,與擁有著方正的輪廓的光榮號形成了鮮明對比[3]

勇士號水線長380英尺又2英寸(115.9米),總長420英尺(128米),寬58英尺又4英寸(17.8米),吃水29英尺又9英寸(8.2米),滿載排水量9137長噸(9284噸),標準排水量6109噸。船的長度使其難以操控,勇士號因此無法進行當時逐漸開始流行的復古撞擊戰術(英語:Ramming)。

武器裝備

勇士號原本打算裝備40門68磅(英語:68-pounder gun)滑膛前裝炮,每側船舷19門,首尾甲板各一門。這種7.9英寸(201毫米)68磅炮實心彈(英語:Round shot)射程3200嗎(2900米)。在建造期間,又改為10門110磅7英寸(18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英語:RBL 7 inch Armstrong gun)、26門68磅炮和4門40磅4.75英寸阿姆斯特朗炮(英語:RBL 40 pounder Armstrong gun)。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都採用了早期線膛後裝設計(英語:Rifled 線膛 breech loader後裝)(RBL)。曾有計畫用新式110磅7英寸(178毫米)阿姆斯特朗炮替換全部68磅炮。110磅阿姆斯特朗炮射程能達到4000嗎(3700米),但其測試中顯露的糟糕的穿甲能力最終止了這一換裝計畫。1863年,在首次實際使用中,尤里亞勒斯號(英語:HMS Euryalus (1853))上的110磅阿姆斯特朗炮因裝填失誤而發生炸膛。因此這門炮在實際使用中減少了推進藥,使之在對抗鐵甲艦的時候略顯無力。

艦上所有的火炮都可以發射實心彈或開花彈,68磅炮還可以發射注有熔鐵的空心鐵彈,這種炮彈經由艦上的鍋爐加熱製成。1863年,勇士號原本的40磅阿姆斯特朗炮被替換為擁有更好設計的同一口徑的火炮。1864-1867年,勇士號接受改造,換裝了24門7英寸和4門8英寸(203毫米)線膛前裝炮(英語:rifle 線膛 Muzzle-loading 前裝)(RML)。同時又加裝了4門20磅線膛後裝炮(英語:RBL 20 pounder Armstrong gun)作為禮炮。8英寸線膛前裝炮(英語:RML 8 inch 9 ton gun)可以擊穿9.6英寸(244毫米)熟鐵,7英寸線膛前裝炮(英語:RML 7 inch gun)則能擊穿7.7英寸(196毫米)

裝甲

勇士號的裝甲由4.5英寸(114毫米)熟鐵和18英寸(457毫米)柚木拼接組成。鐵甲由長12英寸(3.66米)寬3英寸(0.91米)熟鐵板雌雄榫接合(英語:Tongue and groove)而成。[4]柚木部分由兩層9英寸(229毫米)厚木板垂直排列而成。柚木部分能夠吸收炮彈的衝擊波防止其擊穿船殼。根據1861年10月勇士號在舒伯里內斯(英語:Shoeburyness)下水時的測試報告,“可以說勇士號是不懼當時任何火炮的”

裝甲覆蓋了船中部213英尺(64.9米),從水線(英語:Waterline)上16英尺(4.9米)到水線下6英尺(1.8米)的區域。4.5英寸厚的橫向護牆保護主甲板上的火炮,使其免受來自船尾和船首的打擊。船的兩段雖然沒有防護,但仍被分成了幾個水密隔艙以減少進水的威脅。缺少裝甲保護的船尾使舵機和船舵變得十分脆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