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電類故障

加電類故障,從上電(或復位)到自檢完成這一段過程中電腦所發生的故障。

第一章 加電類故障
一、定義舉例

二、可能的故障現象
1、主機不能加電(如:電源風扇不轉或轉一下即停等)、有時不能加電、開機掉閘、機箱金屬部分帶電等;
2、 開機無顯,開機報警;
3、 自檢報錯或當機、自檢過程中所顯示的配置與實際不符等;
4、 反覆重啟;
5、 不能進入BIOS、刷新BIOS後當機或報錯;CMOS掉電、時鐘不準;
6、 機器噪音大、自動(定時)開機、電源設備問題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市電環境;電源、主機板、CPU、記憶體、顯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設定(可通過放電來回復到出廠狀態);開關及開關線、復位按鈕及復位線本身的故障。

四、判斷要點/順序
以下的文字敘述部分是對維修判斷流程的補充和說明,要結合流程圖來閱讀。另外,本章只分析加電類的故障,如果在判斷中涉及其它類故障,可轉入相應故障的判斷過程。以下各類同。
1、 維修前的準備
1) POST卡;
2) 萬用表;
3) 試電筆;
4) CPU負載。
2、 環境檢查
1) 檢查電腦設備:
A. 周邊及電腦設備內外是否有變形、變色、異味等現象;
B. 環境的溫、濕度情況;
C. 加電後,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設備是否變形、變色、異味、溫度異常等現象發生。
2) 檢查市電情況:
A. 檢查市電電壓是否在220V±10%範圍內,是否穩定(即是否有經常停電、瞬間停電等現象);
B. 市電的接線定義是否正確(即,左零右火、不允許用零線作地線用(現象是零地短接)、零線不應有懸空或虛接現象);
C. 供電線路上是否接有漏電保護器(且必須接地火線上),是否有地線等;
D. 主機電源線一端是否牢傷心地插在市電插座中,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現象,另一端是否可傷心在接在主機電源上,不應有過松或插不到位的情況。
3) 檢查電腦內部連線:
A. 電源開關可否正常的通斷,聲音清晰,無連鍵、接觸不良現象;
B. 其它各按鈕、開關通斷是否正常;
C. 連線到外部的信號線是否有斷路、短路等現象;
D. 主機電源是否已正確地連線在各主要部件,特別是主機板的相應插座中;
E. 板卡,特別是主機板上的跳接線設定是否正確。
4) 檢查部件安裝:
A. 檢查機箱內是否有異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部件安裝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風扇在主機板背面的支架安裝錯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過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記憶體),檢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應該先做除塵和清潔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應檢查部件安裝時,是否過松、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合適、插座太緊,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擠出;
D. 檢查記憶體的安裝,要求記憶體的安裝總是從第一個插槽開始順序安裝。如果不是這樣,請重新插好。
5) 檢查加電後的現象:
A. 按下電源開關或復位按鈕時,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閃亮;
B. 風扇(電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況,不應有不動作或只動作一下即停止的現象;
C. 注意傾聽風扇、驅動器等的電機是否有正常的運轉聲音或聲音是否過大;
D. 主機能加電,但無顯示,應傾聽主機能否正常自檢(即有自檢完成的鳴叫聲,且硬碟燈能不斷閃爍)若有,先檢查顯示系統是否有故障,否則檢查主機問題;
E. 對於開機噪音大的問題,應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況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風扇、硬碟、光碟機和軟碟機動機械部件。對於風扇,應通過除塵來檢查,如果噪音減小,可在風扇軸處滴一些鐘錶油,以加強潤滑。
3、 故障判斷要點
1) 檢查主機電源:
A. 主機電源在不接負載時,將電源到主機板的插頭中綠線與黑線直接短接,看能否加電,並用萬用表檢查是否有電壓輸出;
B. 用萬用表檢查輸出的各路電壓值是否在規格允許的範圍內;
C. 在接有負載的情況下,用萬用表檢查輸出電源的波動範圍是否在超出允許範圍;
D. 對於電源一加電,只動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況,應首先判斷電源空載或接在其它機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檢查上面提到的三點);
E. 如果電腦的供電不是直接從市電來,而是通過穩壓設備獲得,要注意用戶所用的穩壓設備是否完好、或是否與我們的產品的電源兼容。
2) 在開機無顯時,用POST卡檢查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A. 查看POST顯示的代碼是否為正常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中的代碼定義);
B. 對於POST卡所顯示的代碼,應檢查與之相關的所有部件。如顯示的代碼與記憶體有關,就應檢查主機板和記憶體;
C. 傾聽在硬體最小系統下,有無報警聲音,若無檢查的重點應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D. 檢查中還應注意的是,當硬體最小系統有報警聲時,要求插入無故障的記憶體和顯示卡(集成顯示卡除外),若此時沒有報警音,且有顯示或自檢完成的聲音,證明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基本無故障,否則,應主要檢查主機板;
E. 在準備更換CPU來檢查時,應先使用CPU負載,檢查主機板的供電電壓是否在允許範圍內,在電壓正常的情況下才可進行CPU更換操作。如果超出範圍,直接更換主機板。CPU電壓允許值參見《維修工具使用手冊》;
3) 部件的檢查:
A. 如果硬體最小系統中的部件經POST卡檢查正常後,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設備,以檢查其中哪個部件或設備有問題;
B. 對於總是通過重新插拔來解決加電故障的部件,應檢查部件的後檔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適,這可通過去掉後檔板檢查。
4) BIOS設定檢查:
A. 通過清CM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B. BIOS中的設定是否與實際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碟參數、記憶體類型、CPU參數、顯示類型、溫度設定等);
C. 根據需要更新BIOS檢查故障是否消失。
5) 其它方面的檢查:
A. 在接有漏電保護器的環境中,一定要先檢查市電插座上的接線是否正確(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連線方法;零地線不可短接;零線不能懸空),再檢查漏電保護器是否正確地接在火線上、容量是否過小,接著檢查在一路市電線路上所接的設備的數量(特別是電腦的數量——在漏電保護器的動作電流為30mA時,應可接16~20台電腦),最後檢查整機設備中有無漏電或漏電流過大的現象;
B. 檢查用戶環境中有無地線。在無地線的環境中,觸摸主機的金屬部分,會有麻手的感覺。這時,如果接地後,機器可正常運行,且麻手現象消失,則屬正常現象,不是故障;
C. 對於不能進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況,可先考慮主機板的故障;
D. 對於反覆重啟或關機的情況,除注意市電的環境(如插頭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電源或主機板是否有故障;
E. 系統中是否載入有第三方的開關機控制軟體,有應予以卸載。

五、本類故障的判斷流程
見附錄一之(一)。
六、案例
案例一:
問題描述:雙子恆星6C/766的機器,主機板是精英P6SEP-ME V2.2D,當記憶體不插在DIMM1時,開機無顯示,但機器不報警。
解決方案:經測試,當DIMM1上不插記憶體時,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記憶體,開機也是無顯。當DIMM1插上記憶體時,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記憶體,開機正常。
查詢早期的周報得知,此問題是由於此機型集成的顯示卡使用的顯存是共享物理記憶體的,而顯存所要求的物理記憶體是要從插在DIMM1上記憶體中取得,當DIMM1上沒有插記憶體時,集成顯示卡無法從物理記憶體中取得顯存,故用戶開機時無顯。
案例二:
問題描述:每次計算機開機自檢時,系統總會在顯示512K Cache的地方停止運行了,是什麼原因?
解決方案:首先既然在顯示快取處當機,必然是該處或其後的部分有問題。記得平常開機,此項顯示完後就輪到硬碟啟動作業系統了。因此,可以斷定不是高速快取的問題,就是硬碟的故障。取下硬碟安裝到別的電腦上,證實硬碟是好的。這是檢查計算機故障最常用的辦法——替換排除法。
現在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快取上,進入CMOS設定,禁止L2 Cache,存檔退出,重啟機器,電腦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斷定是L2 Cache的問題。
觸摸主機板上的高速快取晶片,發現有些晶片很熱,估計就是這兒的問題。再次確認問題所在沒錯。
觸類旁通:若發現機器總當機,可運行一會後,??在Cmos中關閉二級快取,發現是否當機,最後定義故障所在。
案例三:
問題描述:用戶使用T啟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計算機,開機無顯示,用戶現在諮詢如何解決?
解決方案:檢查用戶的環境,發現用戶機隨機附帶兩塊顯示卡——主機板集成一個顯示卡另外還有一塊單獨的TNT2 M64 32M顯示卡,有些客戶在剛剛購買電腦時由於對電腦不太熟悉,將顯示器信號線接到了主機板集成的顯示卡接頭上,這樣會導致開機無顯,但是此時主機工作正常。
遇到用戶報修開機無顯或顯示器故障,請提示客戶檢查環境,若有不正確,提示更正後,問題即可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