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臘

加臘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4-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

學名: Pagrus major  
發音: Pagrus major真鯛
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棲息深度: 10 - 200公尺
俗名: 嘉臘魚、正鯛、加臘、加蚋、加魶、真赤鯛(真鯛)、加幾魚、銅盆魚、棘鬣魚
科中文名: 鯛科  檢索表 經濟性 是 漁業年報  
加臘 加臘

科號科名: F378 Sparidae  
最大體長: 100 cm 
可否食用: 可
觀賞魚類: 否 
有毒魚類: 否 
世界分布: 日本至南中國海      
棲息環境: 深海、礁區、近海沿岸 
模式種產地: 爪哇 
同種異名: Chrysophrys major, Pagrosomus major, Pagus major, Sparus major
英文俗名: Red seabream; Red tail; Red porgy; Silver seabream; Red sea bream; Red pargo; Genuine porgy; Japanese seabream; Madai; Japanese porgy 

形態特徵 

體橢圓形,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圓鈍。頭中大,前端甚鈍。吻鈍。口略小,端位;上頜前端具圓錐齒2對,兩側具臼齒2列,下頜齒約同於上頜齒;鋤骨、齶骨及舌面皆無齒。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基底被鱗;側線完整,側線至硬棘背鰭基底之間有6.5-7.5列鱗。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II棘不特別小,第III及IV不延長呈絲狀;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第II及第III棘約等長,軟條數8;胸鰭長,長於腹鰭;尾鰭叉形。體色呈澹紅色,腹部為白色,背部零星分布藍色的小點,至成長會逐漸消失,尾鰭上葉末稍緣呈黑色,下尾鰭緣呈白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底質海域,但也常出現於礁石區。肉食性,以底棲生物為食。在4-6月間會向較淺水域遷移產卵,卵為分離浮性卵。通常為群棲性,會隨著季節改變而成群洄游,變換其棲所。 
加臘特徵 加臘特徵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海域,由日本至南中國海。台灣各地及澎湖海域均有分布。 

漁業利用 

一般利用延繩釣、一支釣或底拖網等漁法捕獲,目前已有人工箱網養殖。肉質細緻,煎、炸或碳烤均適宜,亦是高級生魚片的食用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