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

所謂“功能性文盲”是聯合國於1965年在德黑蘭的一次國際性會議上提出的,指的是受過傳統教育,會原始的、基本的讀、寫、算,而不能識別現代信息符號及圖表,不能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與管理,不會操作現代生活設施,與現代生活接不上軌的人。

特徵

功能性文盲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與一般文盲的差異,在於文盲完全不能進行書寫,而功能性文盲雖識字,也可以用母語進行閱讀或者書寫,但是缺乏處理某些現代訊息的能力,利用現代資訊時代的產物的能力受到限制。比如說,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素質人群趕不上這種變化,就極有可能成為新的功能性文盲。以計算機為例,還不會使用這種通用工具的高素質人群,就是功能性的文盲。

現狀

在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國際成人掃盲調查在約20個國家分3個階段進行,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調查。這次調查從文學、文獻和數量等角度衡量了識字能力,匯集了有關個人的社會經濟背景信息。比如,所使用的測試可以衡量發現工作申請中的信息並使用信息的能力,計算貸款利息的能力。調查把個人分為5個識字等級,從0到500分不等,而不僅僅是劃分識字和不識字兩個等級。結果表明,大量成人的識字和計算技能相對薄弱。
按照傳統方法的測定,從2000年到2004年,全球有7.71億文盲。在2005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中這樣表述:如果採用新的測量方式評定識字技能,具有少量技能或者沒有技能的成人人數將遠遠超過按照傳統方法測定的7.71億。

高識字率和教育發達的社會依然存在文盲群體。國際調查顯示,即使在大多數成人識字成績突出的已開發國家,比如北歐,由於貧困、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健康狀況不佳和殘疾等因素,也有大約10%的人口的技能水平幾乎在最低限度之上。識字並不意味著有職業技能。在摩洛哥,45%的抽查者說自己識字,但只有33%的人表現出基本的識字能力。

過去,掃盲僅僅圍繞識字教學產生,掃盲的目標也僅僅注重識字本身。而現在,掃盲被置於更廣泛的教育和社會經濟的環境中,掃盲也包括掃盲知識的獲取、發展和有效運用,掃盲更多地集中在功能性掃盲上。即使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成為新的文盲。

解決方法

各國政策

英國為例,在“國際成人掃盲調查”中暴露的問題使英國政府成立了“學校後基本技能工作組”。這個小組提交了一份名為《嶄新的開始:提高識字和算術能力》的報告。報告的開頭是這樣說的:“在我國擁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是功能性文盲,有更多的人不會算術。這對於我們已經搞了幾十年的學校教育來說,簡直就是一種打擊,發人深省。”
英格蘭政府在2001年3月啟動了“生活技能:提高成人識字和算術技能的國家戰略”項目。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政府總預算為15億英鎊。目標是到2004年提高75萬人的識字和算術技能。2002年,政府為此項目又再投入16億英鎊。

2001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科索沃開放社會基金會開始實施掃盲項目。他們很快就發現,當地現有的教學資料都不能使用。他們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先成立了一個由當地婦女組織的代表、教育研究所的顧問和一名翻譯組成的一個預備研討小組編寫新教材。小組開發了一套名為“生活之窗”的教材。這套教材被科索沃所有的5個地區的19個城市的掃盲項目採用。2002年,在科索沃有130多組共約2250人在學校、會所和婦女團體進行每周數次的學習。所有年齡段的婦女都參加到這個項目中來。
烏干達政府從1992年開始實施成人功能性掃盲項目。這個項目側重如何解決問題,涉及多個領域。比如說,這個項目把識字學習和學員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幫助他們掌握處理日常問題的技能。2000年,通過這個項目學習的人數達到12.7萬。
2004年國際掃盲獎世宗國王獎授予了青海省掃除文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青海得獎的理由很簡單:為了滿足地處偏僻地區的眾多人口的需求,青海把掃盲工作的重點放在婦女和少數民族全體,並把掃盲工作與符合農牧民日常生活的技能培訓相結合。

終身教育

自本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終身教育已經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許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教育方針、政策或是構建國民教育體系的框架時,均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依據,以終身教育提出的各項基本原則為基點,並以實現這些原則為主要目標。終身教育是解決功能性文盲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個人應該重視終身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獲取新名詞,新技術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