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

功成不居

功成不居(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漢語成語。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成語】:功成不居
【拼音】:gōngchéngbùjū
【解釋】:居:承當,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成語典故

功成不居功成不居
【出處】:《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老子提出辨證的政治主張,他認為天下人知道美與醜對立,有和無對立相生。聖人治國知道有為和有所不為,採取無為政策;知識有教則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萬物各有所為,聖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聖人功成不居,人們歸功於他。

詞語辨析

【拼音代碼】:gcbj
【近義詞】:功成弗居
【反義詞】:居功自傲功臣自居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不居功自傲
【舉例造句】: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從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終之。★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