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古塔

劍川古塔

劍川蟒歇林塔,建於康熙九年(公無1670年),為方形密檐式石塔,塔剎為壘石建成,因建在巨大的奇石之上,塔石相配,成了一奇景。 劍川金華山石塔,建於明末,清初重修

簡介

彌渡文筆塔,又稱迥龍塔,高約15米,建於明天啟年間,為六方形密檐式實心磚塔,共十一級。

文化歷史

據傳說,彌渡壩子原為一片汪洋,過往於此者經常“迷渡”;更有甚者,有惡龍霸其間,常興風作浪,殘害周圍百姓。龍王三公主痛恨其你暴行,同情人民苦難,遂前然叛離龍宮,與彝族小伙子阿黑盜走龍王寶劍,砍開南北缺口,放出滔滔洪水,逼使龍王無處安生,只好變馬大青螺狼狽逃竄,阿黑與三公主乘勝追擊,將大青螺殺死於回龍山,繼而用山石壘壓,堆土建塔,故命名為迥龍塔。名為文筆塔,因回龍山麓(今彌渡一中)有一泓池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每當風平浪靜、天晴月明之時,塔影倒映池中,文人學士即美其名日文筆添硯,將其列為彌渡十景之一。後人也就此稱回龍塔為文筆塔。
火焰山古塔遺址位於洱源縣三營街北500米的火焰山頂。為八角形密檐式實心磚塔,共七級,高約10米。因塔坐落在火焰山頂部,故名火焰山塔,始建於大理國段正興大寶七年(公元1155年),其外部結構和建築技巧與大理三塔中的南、北小塔極為相似。1966年11月被附近民眾撤毀,塔中出 土大量有色紙張、經卷及21種中藥材,大多散失、部分遺物 被雲南省博物館文物考察隊收集保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