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傳舊居

劉銘傳舊居

劉銘傳舊居位於今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舊居原有房屋數百間,是一處規模宏大的私家圩宅,現存的建築不多。故居四周清雅靜穆,風景怡人,現仍有當年劉銘傳親手栽植的廣玉蘭,雖經百年滄桑,至今仍高大挺拔,香飄四方(廣玉蘭如今已成合肥市的市樹)。

基本信息

簡介

..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城西37公里紫蓬山大潛山北麓井王店北劉老圩好。劉銘傳(1836一1896),清末淮軍將領,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就任台灣省首任巡撫,積極加強防務,整頓吏治,開發經濟,創辦新學。光緒十七年(1891年)因病離任。現存於其故里的劉銘傳舊居占地約7萬平方米,四周有兩道防禦壕溝,溝內的水是大潛山引來的金河水。舊居四周用石頭砌成的圍牆上建有碉堡五座。原故居內有房屋百餘間,建築兼具南、北方民居的特點,又吸取了西洋建築優點。舊居建築反映了江淮之間獨特的圩堡文化,是淮軍將領故里圩堡群的突出代表,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觀光價值。

安葬風波

劉銘傳舊居劉銘傳舊居

台灣一代巡撫劉銘傳的遺骨安葬一事在去年就被炒得沸沸揚揚,原定於今年6月份下葬的計畫也因位於肥西縣大潛山北麓的墓園修葺未完工而擱置,隨著近日墓園修葺完畢,經劉氏家族後人商議,定於10月28日安葬祖先遺骨,而作為安葬儀式之一的開園儀式則放在了明年清明。“劉銘傳遺骨安葬不單是我們劉氏家族的事,劉銘傳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應該由政府出面,家族配合。”劉學亞老人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發函給北京天津上海、合肥等地的劉銘傳嫡系後裔,並且邀請了省台辦以及肥西縣政府人員參加安葬儀式,屆時將有500多人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據劉學亞老人講,1896年1月12日劉銘傳去世後葬在了他的出生地肥西縣劉老圩,後來由於土地徵用被迫遷移,劉銘傳的遺骨最終流落到了他家,一直安放在一個花瓷瓶里,“這一放就是10年,如今終於可以入土為安了。”

舊居將開放

..

據劉學亞講,兩個月前劉銘傳研究會已經與中央電視台簽約拍攝劉銘傳傳記片,台灣海基會成員俞曉佩擔任導演,拍攝完成後將在央視一套和四套黃金時段播出。該片在合肥舉行開機儀式後,將在遺骨安葬當天現場開拍。隨後,拍攝組還將赴台灣取景錄製,“不排除對宋楚瑜、連戰、李敖等政界及文化界名人進行專訪,錄製完畢後由俞曉佩導演負責推廣到台灣播出。”

對於今年肥西縣劉老圩將建劉銘傳舊居紀念館的說法,劉學亞證實說:“確有此事,我們劉氏子孫和劉老圩地方政府都有這樣的想法,原址已經修復了三分之一,已經申報省文物局。”據介紹,劉銘傳舊居紀念館位置及規模已經劃定,而最大的工程劉銘傳晚年的住房――兩層西洋樓修復工作正在進行中。“等國家文物局的批覆下來後,我們將公開向社會徵集與劉銘傳相關的文物和史料,把這張名片做好做大,但最早估計要到明年。”肥西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顏德樹告訴記者,劉銘傳舊居早在2006年就被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次申報獲批後,將免費對參觀者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