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老革命]

劉釗[老革命]

劉釗,原名劉振武,子右斌,劉繼河之長子。歷任空軍師幹部科科長、團政治處主任、軍組織處處長、師政委、軍政委,空軍副政委。。曾獲三級解放勳章。

基本信息

劉釗劉釗
劉釗:原名劉振武,子右斌,劉繼河之長子。少時就讀於城裡書院國小。1937年參加冀中人民自衛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延安中央黨校青年隊分隊長,冀中軍區連指導員、營副教導員、團副政委,華北軍區旅直屬隊中共總支書記。參加了齊會戰鬥和保北、平津等戰役。建國後,歷任空軍師幹部科科長、團政治處主任、軍組織處處長、師政委、軍政委,空軍副政委。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三級解放勳章。 1970年含冤離開人間,終年51歲。

個人經歷

少時就讀於城裡書院國小。1934年,考入北平黃寺中學,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反帝愛國運動,受到革命教育。

1937年"七.七"事變後,已考入南京中央大學的劉釗,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義憤填膺,毅然棄學回到故鄉,參加革命隊伍。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肥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務.為了壯大革命隊伍,他先後動員姐姐劉振英、父親劉繼河和妻子石磊參加抗日工作。1938年在平阿山區的一次戰鬥中,部隊被包圍,情況十分危機,時任連指導員的劉釗,為了團部和營部安全轉移,保存革命力量,帶一個班奮勇回敵人占據的山頭,衝破包圍,是不對脫險。1945年,劉釗擔任中共泰安縣委書記,正值日軍投降,蔣介石積極準備內戰,沿津浦路向東北、華北運送軍隊。上級指示,破壞鐵路,粉碎蔣介石的內戰陰謀。劉釗帶領縣委全體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動員上萬名民眾,一夜之間,將2公里的鐵軌扒掉,涵洞和棟樑全部炸毀。國民黨政府任命明光譜飯吧泰安縣縣長,劉釗率領1萬民眾在泰安城南臥軌欄截明光譜。他憤慨的對明光譜說:”解放泰安,我軍將士流血犧牲,你們何曾出過一兵一卒,泰安是我們用血汗換來的,你們無權接管!“明光譜理屈詞窮,狼狽而回。

1949年2月,中共中央發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號召。當時,劉釗的父親病重,組織決定不讓他隨軍南下。劉釗焦急的對愛人說:”南下是最後一戰,我們一定參加!當即拿著申請找到地委書記,經再三懇求,才被批准,夫妻二人南下。出發不久劉釗得知父親病故,他長嘆一聲:“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我這樣做,為父在天之靈也會高興地。”南下到達貴州,劉釗擔任中共平壩縣縣委書記,領導民眾開展了清匪、反霸鬥爭,粉碎了土匪地主的暴亂陰謀。1952年,劉釗調任貴州省委宣傳部長,後任貴州省委秘書長。地位變了,艱苦樸素關心民眾的本色不變,到鹹寧監察工作,因劉釗有胃病,通訊員偷偷帶了幾個糕點。他看到民眾成年吃洋芋,硬逼著通訊員把糕點分給民眾。到昭通時,他將自己的被子送給了一個少數民族老太太,自己和通訊員合蓋一床。臨走時民眾揮淚相送,稱讚:“毛主席派來的幹部就是好。”

1955年,他被錯定為“反黨分子”,下放到安順衛校,但他對黨毫無怨言,儘管當時患高血壓,口鼻不斷出血,仍然帶病堅持工作。平反後,他對家屬說:“黨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什麼時候也要堅信黨的領導。”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慘遭批鬥,家屬也被株連。但他對黨仍然堅信不移,揮毫寫下“黃河當有澄清日,冤枉豈無洗白時”的詩句,自我安慰。

1970年,他病情加重,含冤離開人間,終年51歲。1984年貴州省委做出決定,為劉釗徹底平反。《貴州日報》發表了《一個黨性堅強的共產黨員》的文章,褒揚劉釗的一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