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該指揮部位於金寨縣天堂寨鎮,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效地牽制了國民黨。占地面積24256平方米,包括指揮部和紀念塑像、廣場兩部分。建築面積為1770平方米;其中2層5間磚木結構樓房一座,面積300平方米;一層半磚木結構閣樓2座,面積90平方米;普通磚木平房1380平方米;停車場一座,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名稱: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地理位置:國家AAAAA天堂寨風景區
占地面積:24256平方米
特色景點: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在大別山期間的生活起居場景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遵照中央指示,從魯西南重鎮菏澤出發,於8月27日千里躍進大別山,猶如一把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有效地牽制了國民黨,當年12月30日,將前方指揮所設在下樓房的周宅。為再現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光輝歷史和艱苦歷程,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使之與天堂寨綠色資源相呼應,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經六安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天堂寨易地重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項目的選址在與舊址地理環境相似的景區大門500米處,與建成的大別山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隔路相望、相互呼應。

歷史背景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完成了發動全面內戰的軍事部署,公然撕毀了停戰協定。6月26日,蔣介石首先以30萬兵力向中原解放區六萬部隊發起總攻。中原軍區一縱一旅在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的指揮下,採取"聲東擊西"的疑兵戰術,掩護軍區主力部隊順利越過平漢路,向西突圍。接著,皮旅毅然決定和主力相背而行,飛躍大別山向東突圍,以繼續牽制敵人,減輕西進主力的壓力。7月初,轉戰我縣吳家店、燕子河等地,然後東進蘇皖解放區,與華中軍區會合。
1947年6月,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黨中央決定"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0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二、三、六四個縱隊共十二萬人,一舉突破了黃河天險,發起了魯西南戰役,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8月7日,劉鄧大軍向南實行無後方的千里躍進。8月27日,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勝利地完成了千里躍進的戰略任務。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1947年9月2日,劉鄧大軍三縱八旅在縱隊副司令鄭國仲和旅長馬忠全的率領下,攻克金家寨,殲守敵千餘人;3日,解放流波疃、麻埠;4日,組建了中共金寨縣委和民主政府,白濤任縣委書記、縣長,還將立煌縣改名為金寨縣。
因為尾追劉鄧大軍的國民黨幾十個旅尚在淮河以北,大別山敵人的力量極為空虛。鄧小平與劉伯承研究決定,抓緊有利時機,立即分遣部隊,實行戰略展開,迅速搶占大別山中心地區的縣城和農村,發動民眾,建立政權。
9月初,尾追劉鄧大軍的23個旅的敵軍先後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9月5日,劉鄧集中第一、第二兩個縱隊主力和第六縱隊一個旅,在商城以北的河風集地區向國民黨五十八師發動了進攻。這一仗由於部隊不熟悉山地水田作戰,只消滅了一部分敵人。9月11日,中央軍委致電劉鄧,決定仍以商城滇軍五十八師為打擊目標,吸引敵人向北回援。9月19日,戰鬥在商城以西的中鋪地區打響,殲五十八師一個團,調動敵人回援。9月25日在光山附近打了第三仗,給五十八師以沉重打擊,擊退了敵東援部隊整編八十五師的進攻。
經過上述三次作戰,將敵人的全部機動兵力調到大別山北麓,保障了第三、第六縱隊在皖西、鄂東地區順利展開。
11月下旬,在鄂東、皖西轉戰了兩個月的鄧小平、劉伯承率野戰軍指揮部來到黃安七里坪,與李先念、王宏坤率領的第十二縱、第十縱隊勝利會師。這時,蔣介石對大別山的重點"清剿"也拉開了序幕,大別山鬥爭進入了最艱苦的時期。
第十縱隊於11月底進入大別山區,在光山何畈與劉鄧主力會師。中原局副書記李雪峰帶領的晉冀魯豫解放區抽調的第二批地方幹部約2000多人,隨第十縱隊也來到大別山,在黃安七里坪與劉鄧領導的中原局和野戰軍會合。為應付國民黨的"清剿",這些地方幹部全部分遣到各縣。
這時,國民黨反動派集中大量兵力,對大別山展開全面圍攻。為了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攻,劉鄧大軍司令部組成兩個指揮所:劉伯承、張際春率後方指揮所、一縱隊轉到外線;鄧小平、李先念、李達率前方指揮所及二、三、六縱隊留在大別山,駐守在金寨縣沙河鄉樓房村,堅持內線作戰。
留在大別山的部隊有三個縱隊,七、八萬人,而敵人的兵力卻多達33個旅,30餘萬人。為便於開展反"圍攻"工作,中共鄂豫一地委決定將金寨東部地區劃為金東縣,白濤為書記縣長。並將金寨縣北部的麻埠、胡店和楊家灘一帶劃出,成立了金北辦事處。在前指的指揮下,金寨軍民全力投入反圍攻鬥爭,12月8日二縱隊和金寨地方武裝收復了金家寨,殲敵一部,至此,敵人發動的全面圍攻破產。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實現了黨中央深入敵人後方,牽制敵軍主力的目的,為我軍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劉鄧大軍在金寨的日日夜夜,積極組織宣傳民眾,建立地方政權,留下了眾多具有紀念意義的史實和革命遺址。
劉鄧大軍自挺進大別山腹地金寨後,堅持以金寨縣沙河鄉樓房村周氏老宅為前方指揮所,運籌帷握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制定了許多戰略路線、方針與政策,對於指揮劉鄧大軍內線作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劉鄧大軍前方指揮所位於金寨縣沙河鄉樓房村,距離沙河鄉政府10.5公里,原為周氏老宅,磚瓦結構,三進三幢,50餘間,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但由於長期失修,房屋毀壞嚴重,漸漸失去歷史原貌,革命文物未能很好收集整理,散落民間;銜接景區與外界的道路等級差,通行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嚴重製約了革命遺蹟的保護與利用。加快實施該遺址恢復,以遺址為教材,對於加強民眾革命傳統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同時高標準,高起點建立遺址景點,積極推動紅色旅遊,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景點規模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占地面積24256平方米,包括指揮部和紀念塑像、廣場兩部分。建築面積為1770平方米;其中2層5間磚木結構樓房一座,面積300平方米;一層半磚木結構閣樓2座,面積90平方米;普通磚木平房1380平方米;停車場一座,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

景點介紹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方指揮部
主體建築按照原址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設的,再現了原址的“秦磚、漢瓦、馬頭牆徽派建築風格,整體一層局部兩層,磚木結構,青磚鋪地;五進房屋、配以廂房,達到了 “走馬轉樓不濕腳”的效果和意境。
指揮部內布展以當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歷史事件為軸心,以圖文並茂、實物並舉的形式,採用序時的手法完整地講述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前後的歷史史實,再現了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期間,克服各種困難,克敵制勝,不斷創造戰爭上奇蹟歷史場景。
展覽區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廳、作戰會議廳和金寨籍開國將軍廳,對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在大別山期間的生活起居場景進行布置。展廳里的圖片、文字、實物不僅豐富,而且集中、全面。
進入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展現面前的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畫卷,可讓您身臨其境,由衷感到革命的艱難和勝利的不易,讓您頓生敬仰與感恩之情,激發您更加珍惜今天、珍愛和平,積極投身於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