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宵

劉輝霄,男,江西寧岡人。1930 年第二次進攻長沙時,遭國民黨軍飛機轟炸犧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劉輝霄(1900~1930)曾用名劉善慶。江西寧岡人。1925 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 年 4 月,受江西黨組織派遣,同龍超清一起回寧岡從事建黨活動,曾任寧岡縣人民委員會常委,寧岡縣農民協會黨團書記。1927 年 10 月,聯絡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武裝,迎接工農革命軍第 1 軍第 1 師第 1 團進駐井岡山。1928 年任中共寧岡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候補委員。參加了創建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 年 1 月任中共紅 4 軍前敵委員會秘書長,隨紅 4 軍轉戰贛南、閩西。同年 5 月隨紅 5 軍返回井岡山,參加恢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30 年任紅 3 軍團第 8 軍參謀長。同年 9 月第二次進攻長沙時,遭國民黨軍飛機轟炸犧牲。

投身革命

劉輝宵,又名善慶,1900年生於江西省寧岡縣白石小圩鎮的一個富裕家庭。家有五六十畝良田,千畝山林,開有布店、豆腐店、雜貨店。他自幼在家鄉讀書。1922年考入南昌私立法政學校,結識了趙醒濃、龍超清等進步青年,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秘密閱讀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五四”運動以來的進步書籍,思想認識水平不斷提高。
1924年夏,劉輝宵從南昌畢業後回到家鄉,在新城開辦了一所新型學校——文明國小。爾後,同龍超清等人一起組織“文明社”,同地主豪紳組織的“新民社”公開抗衡。他巧妙地利用學校和社團作陣地,廣泛宣傳革命思想,開展工農運動。
1925年,劉輝宵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他入黨後積極從事革命活動,投身於反對帝國主義,推翻北洋軍閥反對統治的鬥爭。

“招安”袁文才

他認為反動軍隊是反動軍閥的支柱,革命者欲推翻反動政府,必須有自己的武裝。當時,井岡山上有一支劫富濟貧的綠林馬刀隊。這支隊伍的主要成員是貧苦農民,其頭領袁文才曾在永新禾川中學讀書,受過進步思想的影響。袁上山當綠林既因他仇恨貪官污吏,同情農民疾苦,也是為了替其母報仇雪恨。劉輝宵認為把袁文才這支綠林武裝爭取過來,作為推翻寧岡縣北洋軍閥政府的一支武裝力量是完全可能的。他決定說服寧岡縣知事,同意招安袁文才帶領的馬刀隊,然後說服袁文才率隊下山接受招安,打入縣衙內部,在內部伺機發難,一舉推翻縣政府。於是,他找到縣知事沈青源,對他說為了縣裡的平安,自己願意替知事上山去勸說袁文才為首的馬刀隊下山受招安。沈青源正被馬刀隊等綠林好漢搞得坐立不安,束手無策,聽說劉輝宵等人能替他出面去招安綠林隊伍,心裡自是高興,經一番思索之後就答應了。接著,劉輝宵同龍超清一起來到茅坪半崗山,要求同“馬刀隊”頭領袁文才等人會談。由於劉輝宵原先就通過他姐夫劉克猶等人的關係結識了袁文才,袁很欽慕劉的才學,這為他勸袁下山提供了有利條件。
劉輝宵等人向袁文才講了革命道理,介紹了外界的形勢,分析了“馬刀隊”的前途,最後說明了來意。袁文才覺得話雖在理,但接受縣政府招安可不行,因為“自古以來,官府都是用‘招安’作手段,殘害了多少綠林好漢,受招安是自投羅網”。劉又勸袁說:“接受招安不是去向沈青源投降,而是借官府的名義解決軍需糧餉,保持馬刀隊的獨立性,並擴充自己的隊伍。你手裡掌握著武裝力量,還怕官府什麼?官府又能那你怎么樣?”袁聽了很開竅,忙問:“此話當真?”劉說:“我們來勸你接受‘招安’的目的就在這裡。”袁文才當即同劉結拜為把兄弟。親自率領馬刀隊30多人,12支槍,來到寧岡縣城——新城,接受“招安”,將隊伍改編為保衛團。袁部改編後,槍枝、彈藥和糧餉都得到了補充。劉輝宵等人又動員了一批貧苦農民加入袁部,隊伍擴充到100多人,60多支槍。袁文才任寧岡縣總保衛團團長。這樣,劉輝宵通過袁文才掌握了寧岡縣保衛團這支重要的武裝力量,為全縣革命鬥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1926年9月,進行北伐的國民革命軍進入江西。劉輝宵為策應北伐軍,成功地策動了袁文才率領保衛團起義,占領了寧岡縣城,逮捕了縣清鄉局局長謝述庭,繳槍12支,驅逐縣知事沈青源處境。接著,成立了寧岡縣人民委員會,龍超清任書記,劉輝宵任宣傳委員,劉克猶任組織委員。11月底,他們吸收袁文才加入中國共產黨。此時,農民協會各級組織也在寧岡縣相繼成立,劉輝宵又擔任寧岡縣農民協會黨團書記,負責領導全縣農民運動。

領導寧岡革命鬥爭

1927年5月,長沙發生“馬日事變”,白色恐怖蔓延至寧岡,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工會、農會幹部。寧岡縣人民委員會被摧垮,工會、農會被搗毀。一些不堅定的黨員逃避鬥爭跑了,劉輝宵面對白色恐怖毫不畏懼,更堅定了他“一切行李任東西,立志平生從馬戎”的戰鬥意志,決心同反動派當局作鬥爭到底。他和龍超清、袁文才等共產黨人一起,領導寧岡人民同反動當局作鬥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江西省政府派林笑佛到寧岡當縣長,結果被革命人民處死;又派張廷發來當縣長,張當不下去,只好辭職逃跑;再派易敵元當縣長,易嚇得不敢上任。劉輝宵等中國共產黨人,緊緊依靠人民民眾,鬥垮了寧岡縣反動政府,使寧岡縣控制在革命者手中達一年之久。
10月3日,毛澤東率領的工農紅軍革命軍到達寧岡縣古城,與寧岡縣的共產黨組織取得了聯繫。由於這支隊伍剛到,袁文才等農民自衛軍的領導人對他還不了解,所以把自衛軍撤至茅坪,加崗增哨,加以防範。劉輝宵堅決支持工農革命軍,完全信任這支隊伍,他與龍超清、陳慕平一起找到袁文才等人,把情況及時告訴他們,並指出:馬日事變後,國民黨翻臉不認人,派重兵圍剿我們,使我們處於艱難之中,如今有中央委員來領導,我們以後就好辦了,能和他們合作是好事,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擔保。袁文才等人聽說後同意把毛澤東率領的隊伍迎進井岡山。10月7日,工農革命軍進駐茅坪,受到工農自衛軍的熱烈歡迎。自衛軍幫助這支隊伍安置傷員,送醫送藥,並贈1000元大洋作軍餉。毛澤東見此情景十分高興,稱讚龍超清、劉輝宵領導的寧岡黨支部工作做得好。劉輝宵為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安營紮寨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當井岡山開展土地革命鬥爭時,劉輝宵回到自己家鄉,領導農民進行打土豪分田地。他首先從自己家裡做起,帶領赤衛隊、貧苦農民到家中打土豪。他打開糧倉讓民眾進倉取谷,並當眾撕毀田契、債據。其父氣得暴跳如雷,罵他是不肖子孫,吃裡扒外的敗家子。劉輝宵同父親講道意,算剝削賬,迫使父親拿出了400銀元為工農革命軍解決軍需。後來,他又把家裡的山林、田地分配給貧苦農民。民眾稱頌劉輝宵是個“一心為勞苦大眾謀利益,革命從自己家裡革起的真正革命者”。
江西國民黨當局對井岡山地區革命力量的發展十分震驚急調其第二十七師進行進剿。1928年1月下旬,敵第七十九團一個營趁工農革命軍遠在遂川之機,從吉安經永新進至新城。劉輝宵寫信把此事報告毛澤東。毛澤東指示寧岡縣黨組織發動民眾襲擾敵人。劉輝宵等人遵照毛澤東的指示,發動赤衛隊、暴動隊日夜襲擾敵人,使敵一日數驚。2月18日,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返回井岡山攻打新城,寧岡縣黨組織又發動兩千多農軍配合工農革命軍攻城。攻克新城後,成立了中共寧岡縣委員會,劉輝宵被選為委員、擔任宣傳部長。5月,在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
寧國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存在著土籍農民和客籍農民之間的嚴重矛盾,結怨很深。劉輝宵在工作中處處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儘量化解土客籍之間的矛盾,使他們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敵。在井岡山根據地大部分丟失的“八月失敗”時,一部分土籍農民聽信了敵人的反動宣傳,帶領著白軍到處燒殺,客籍農民受到很大損失。10月初的一天,劉輝宵和袁文才率領部隊來到上坑屋背後山上,只見白石圩一帶火光沖天,反水農民正帶著白軍燒房子,劉輝宵家的房子已燒得濃煙滾滾。袁文才見此情景火冒三丈,大喊:“走!跟我來,殺他個片甲不留”。劉輝宵急忙拉住袁文才說:“老袁,慢著,不能殺過去,如果我們殺了他們,正中敵人奸計,燒房事小,土客籍人民的團結事大,殺了他們就會加深土客籍之間的矛盾。”袁文才聽後冷靜了下來。後來,紅軍打敗了敵軍,俘虜了不少反水農民。劉輝宵和袁文才對這些反水農民進行教育,講清土客籍農民是兄弟,土豪劣紳才是共同的敵人,兄弟應團結對敵。然後,把反水農民統統放回家,使他們深受感動,再不反水了,劉輝宵又與龍超清等人組織宣傳隊,上山向逃往山上的反水農民喊話,保證不殺反水農民,歡迎他們下山回家割禾。反水農民聽後紛紛下山,土客籍農民之間的矛盾得到緩解。
1929年1月,劉輝宵由於黨性強、政治水平高,工作成績顯著,深得毛澤東、朱德的讚賞和信任,被任命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秘書長,隨紅四軍主力出擊贛南,轉戰閩西。4月初,從長汀返回瑞金。5月初,由於他對井岡山的情況很熟悉,紅四軍軍委派他隨彭德懷率領的第五縱隊回到他的家鄉寧岡,參加恢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他回到寧岡後,大力加強中共寧岡縣委,擴充縣武裝力量,健全農民協會、婦女會等組織。在茅坪、源頭、大亞山等地實行武裝割據。
10月15日,流落到湖南的國民黨寧岡縣長陳宗經,趁秋收時節帶領隊伍從鄰縣進入寧岡縣睦村搶糧。劉輝宵動員上千民眾配合縣赤衛大隊襲擊來犯之敵,擊斃偽縣長,繳槍30多支。這一勝利,使縣赤衛大隊擴大到150多人,110多支槍。同月,劉輝宵率領其所部隨紅五軍行動。不久編入紅軍建制。

攻打長沙英勇犧牲

1930年春,劉輝宵上調紅五軍司令部任作戰參謀,隨紅五軍轉戰湘贛和湘鄂贛邊境,參加了攻克泰和、安福、分宜等戰鬥。4月,他隨軍南下湘贛邊境,參加了蓮花縣的路口戰鬥,取得重大勝利。在上述戰鬥中,他不僅作戰英勇,而且表現出有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同年6月。紅五軍、紅八軍組成紅三軍團。8月,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又組成紅一方面軍,隨即進攻湖南省城長沙,久攻不克。8月,劉輝宵奉命接替盧匿才擔任紅三軍團第八軍參謀長,9月1日,紅一方面軍總部下達了向長沙城發起總攻的命令。劉輝宵協助軍長何長功指揮部隊在東山、栗塘架設浮橋。2日,全軍向烏梅嶺右翼之敵發起進攻,但被敵電網所阻。10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又發布《強國長沙命令》。紅三軍團第八軍奉命從右翼向三里牌方向攻擊前進,為突破敵人防線,他親臨前線指揮戰鬥。敵人出動飛機轟炸攻城紅軍,一顆炸彈落在離劉輝宵不到10米的地方爆炸,劉輝宵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0歲。
這位敢於背叛地主家庭,丟棄舒適生活,熱情投奔革命,能文能武的愛國青年、紅三軍團第五軍參謀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的戰友把他的遺體安葬在長沙城郊。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給他在湘江之畔建立了墓碑,讓他那無私的心靈,革命的光輝永照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