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善

劉炳善

劉炳善(1927~2010)河南鄭州人。中共黨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理事,中國譯協資深翻譯家,外國文學專家,河南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先生 劉先生

劉炳善(1927~2010)河南鄭州人。1951年肄業於國立重慶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1948年起歷任重慶北碚勉仁中學英文教師,解放軍二野九十三團宣傳員,重慶大學外文系學員,鄭州回民中學、第三中學教師,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文藝幹事,河南省文化局戲改會戲改幹部,河南大學外語系教授,河南大學莎士比亞與英國散文研究中心主任。文革前後開始對河南大學外語系的英美文學課程進行改革,於79年其著作《英美文學簡史》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暢銷至今,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劉老師在文學方面頗有造詣,與河南大學外語系另一位泰斗級的人物張今教授一道,為河南大學英語專業成為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權的16所大學之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劉老師現為河南省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理事,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194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英文教材《英國文學簡史》、《英國文學常識入門》,譯著《英國散文選》、《聖女貞德》、《書和畫像》、《倫敦的叫賣聲》,論文集《中英文學漫筆》,作品集《異時異地集》等。

《英國文學簡史》相關輔導書

劉炳善 劉炳善

國內外經典教材輔導系列英語類-劉炳善《英國文學簡史》(第3版)

目錄

第1章早期和中世紀的英國文學⑴

1?1複習筆記⑴

1?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⑻

第2章英國文藝復興⒂

2?1複習筆記⒂

2?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35)

第3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45)

3?1複習筆記(45)

3?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54)

第4章18世紀的英國文學(61)

4?1複習筆記(61)

4?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87)

第5章英國浪漫主義(97)

5?1複習筆記(97)

5?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116)

第6章英國批判現實主義(129)

6?1複習筆記(129)

6?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146)

第7章19世紀中後期的散文家和詩人(156)

7?1複習筆記(156)

7?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176)

第8章20世紀英國文學(186)

8?1複習筆記(186)

8?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210)

第9章二戰前後的詩人和小說家(220)

9?1複習筆記(220)

9?2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233)

逝世報導

資深翻譯家,外國文學專家,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炳善因病於2010年12月22日23時50分在開封去世,享年83歲。

遺著《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

劉炳善 劉炳善

他編纂的巨著——《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一經出版便轟動世界。這是中國學者所編的第一部大型的莎士比亞原文詞典,也是近百年來世界範圍內第一部新的莎士比亞原文詞典。

“再給我20天時間就能做完了”

“先生是帶著遺憾去的,去世當天還牽掛著他的卡片。”劉辰誕教授說。劉辰誕教授是河南大學外語學院院長,也是劉炳善教授的得意門生之一。

劉辰誕說,近幾年來英美陸續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先後納入2部新確認的莎士比亞佚作:《兩個高貴的親戚》、《愛德華三世》,而先生此前出版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並沒有把這兩部作品包括在內。“他感到遺憾,所以近來一直在對這兩部作品進行研究”。

“還有60張卡片就完成了,再給我20天時間就能做完了。”這是劉炳善去世前幾天,對劉辰誕說的話。

“言猶在耳,可是他卻不在了。老天太殘忍了,哪怕再給20天讓他把手上的研究搞完也好。”談起老師的去世,劉辰誕教授唏噓不已。

“劉炳善的去世是中國外語界的損失”

“劉炳善的去世不僅是河大的損失,也是中國外語界的損失。”河南省世界語協會副理事長、河南大學外語學院王寶童教授說。

王寶童與劉炳善共事數十年,對他了解甚深。“劉炳善治學嚴謹,才華橫溢,為人比較忠厚,但是性格很倔,一門心思搞學術科研。”

據王寶童介紹,劉炳善是鄭州人,1939年流亡到甘肅省清水縣上中學,後來考上重慶大學。1952年劉炳善用英文寫的短篇小說“An Arrest”(《逮捕》)在布拉格《世界學生新聞》上發表並獲得該刊徵文比賽一等獎。

1978年,大學恢復英美文學課,劉炳善在兩本筆記的基礎上,編出了中國第一部英文版《英國文學簡史》。

1981年,《英國文學簡史》作為全國大學春季教材,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20餘年來累計印數已達27萬多冊。美國著名學者魯賓斯坦博士稱之為“一部值得讚揚的作品,定能引導中國學生學習英國文學。”

“為中國學生編一部莎士比亞詞典”

談起劉炳善,不能不說起他花費20年心血編纂的《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及續編。

2002年,《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作為“九五”國家重點項目一經出版,便轟動了世界。這是中國學者所編的第一部大型的莎士比亞原文詞典,也是近百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第一部新的莎士比亞原文詞典。

著名翻譯家屠岸為該詞典面世題字——“惶惶巨著功在千秋”。屠岸說:“這部著作是中國莎學研究進程中里程碑式的成就。”

可你知道嗎?這部550多萬字的巨著,是劉炳善夫婦用鋼筆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抄了24箱卡片完成的。是什麼力量促使劉炳善成就如此壯舉?

對此,他曾寫道:“莎士比亞生於400年前,其詞形和詞義與當代英語差別甚大。這些構成了中國學生閱讀莎劇原文的極大困難。”

他的心聲是——為中國學生編一部莎士比亞詞典!

“編完詞典前不要讓我死去”

1990年,63歲的劉炳善動手編寫這部詞典。

要想編好,劉炳善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可行,那就是:按莎士比亞全集原著從頭到尾通讀,將難詞難句一一列出,根據現有國外第一手資料譯成中文,再加必要說明,寫成詞語卡片,最後將全部卡片按字母順序編成詞典。

由於不懂電腦,劉炳善只能手寫後,用掃瞄器掃描。他給自己定的指標是每天做卡片30張。

8年編纂4年校對,12年間,劉炳善夫婦日夜工作,共寫出莎劇詞語卡片41200張,並將其整理裝了24隻速食麵紙箱。他們將這項幾百萬字的工程稱為“自願的苦役”。

1996年4月劉炳善被誤診為喉癌。當時劉炳善說:“在我編完莎士比亞詞典之前,不要讓我死去……”後來經複查排除了“喉癌”。這也給他提了醒:最好把已做過的卡片整理後先出成書。

就這樣,2002年7月,《英漢雙解莎士比亞大詞典》作為“九五”國家重點項目出版。

當時劉炳善已百病纏身:長期高血壓,右耳聽力嚴重衰退,右眼基本失明……但他堅持接著編剩下的希臘羅馬題材劇、晚期喜劇等。就在劉炳善去世當天,他還做了6張卡片。老伴說“你不要命了”,劉炳善笑笑說“你不讓我看書,才要我的命。”“詞典完成時間,我最初估計是5年。可是一旦做起來,才發現這是一場沒完沒了的‘馬拉松’。”劉炳善教授寫道,“在這20年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點一滴地體會和欣賞著莎翁的奇思妙語和微言大義,感覺好像是考古工作者在田野上用小鏟一點一點剝開泥土、露出一個又一個片斷、細節,最後,在眼前突然出現一座巨大的古代雕像。這部詞典,只要能對中國學生起到引領入門的作用,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