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經過野外地質勘察發現了國內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公園以成群的恐龍足印為主體。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經過野外地質勘察發現了國內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十處恐龍足跡化石點,計四十六組共四百零四個恐龍足印。劉家峽巨型恐龍足印化石是中國乃至世界恐龍足跡研究的重大發現。該化石群化石類型豐富,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遺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雙層面出現,均屬世界之最。

劉家峽恐龍足印群

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體感強。同時,在同一岩層層面上還保存有恐龍臥跡、尾部拖痕及糞跡等,構成了足印、臥跡、拖痕和糞跡共存的場面,非常獨特。在已經揭露的總計710平方米的岩層層面上發現了8類30組270個足印,其中至少包括兩類巨型蜥腳類、兩類獸腳類、一類似鳥龍類和其它三類形態獨特、尚未歸屬的足印,代表至少8個屬種。在同地點出現如此多樣的食植類和食肉類恐龍足印,在國內尚屬首次,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組蜥腳類足印後足印長150厘米,寬120厘米,前足印長70厘米,寬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側緣間距345厘米,為世界之最,而且該類足印前足小,後足大,前後足足印成對出現並有規律地部分疊覆,為國內外首次發現。 在該足印遺蹟產出的附近地區,已經多處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恐龍的類別和研究足印遺蹟與造跡生物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

恐龍足印化石

恐龍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龍生理和生活習性的珍貴材料,其形態、排列方式和組合特徵能夠真實地反映相當一部分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如個體大小、運動方式(四足或兩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獨居)等,同時能夠為研究恐龍生活環境和生物類別提供重要依據。由於恐龍類別多樣,形態古怪,並以體軀巨大而著稱,在成功地統治地球長達一億六千萬年之後,又在距今約6千5百萬年前全部消失,其從發生到繁盛、從衰落到絕滅的整個演化過程充滿著傳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肯定會吸引眾多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觀考察,使其成為最受青睞的、津津樂道和普遍關注的地質公園。

建築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古生物遺蹟對於古生物的研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人類的一種不可再生的寶貴的自然遺產,所以對恐龍足印化石足跡的保護的意義特別重大。
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及永靖縣委、縣政府對如何保護恐龍足印化石工作非常重視。為了保護髮掘恐龍足印化石群潛在的科研、科普、觀賞旅遊價值,永靖縣及時成立了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永靖縣和甘肅省國土資源廳投入60多萬元資金,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保護性開發。永靖縣還在發掘地建立了15平方公里的省級古生物足印化石保護區,同時禁止周邊地帶的植被被破壞。
在省、州、縣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2001年11月27日,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土資源部的評審。2001年12月4日,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建立"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並於2002年2月28日在北京由國土資源部授匾,列為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2002年3月20日,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在恐龍足印化石群產出地--永靖縣鹽鍋峽鎮羅家堡老虎口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永靖巨型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蹟的保護與開發又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分為核心區和試驗區兩大部分,總投資為9600萬元。核心區占地2平方公里(含0.15平方公里的水域),包括恐龍博物館。功能區包括恐龍主展館、古生態景觀復原點、地學展區、管理服務區、綠化生態區、恐龍主體雕塑廣場以及其他科學研究設施等;試驗區占地13平方公里,包括綠化區、休閒區、3600 環形影院等。其中恐龍博物館投資2300萬元,對6000平方米的1號恐龍足印發掘點進行全封閉式的建設,以恐龍足印群岩層層面為獨特的自然背景,包含甘肅省內和國內著名白堊紀恐龍足印化石骨架以及其它與恐龍生活相關的各類古生物化石(真品及仿真品),再現白堊紀代恐龍的生活場景。
2005年10月11日,國土資源部和甘肅省國土資源廳聯合舉行我國在甘肅永靖發現的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龍中牙齒最大的新屬新種巨型恐龍--"蘭州龍"命名暨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新聞發布會,我國著名恐龍專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董枝明,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季強,以及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地質學教授彼得·道森,日本福井縣恐龍博物館理學博士、副館長東洋一等國內外著名地質和恐龍研究專家學者應邀出席新聞發布會和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
據了解,1999年李大慶博士帶領科研人員經過野外尋找,在蘭州盆地的甘肅省永靖縣發現了著名的劉家峽恐龍足印群,引起了國內外古生物學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強烈反響。為進一步揭示恐龍足印與造跡恐龍之間的關係,古生物專業工作者們又在蘭州盆地開展了針對恐龍骨骼化石的調查,在距劉家峽恐龍足印群公數十公里處,終於發現了較為完整的恐龍尾椎化石,為蘭州龍的發現提供了重要線索。循著前期工作發現的線索,古生物中心對恐龍尾椎化石出露部位實施了揭露工作,先後採集到同一個體的包括下頜骨、頸椎、脊椎、肋骨、尾椎、坐骨、恥骨等在內的共 103塊化石以及獸腳類恐龍的牙齒。隨後,甘肅第三地勘院古生物中心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等單位開展了恐龍化石的修理裝架復原及相應的研究工作。2005年 9月,《地質通報》(英文版)發表了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尤海魯、季強和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李大慶合作完成的論文《中國甘肅省發現世界上最大牙齒的植食性恐龍:巨齒蘭州龍(新屬、新種)》,標誌著歷時五年多的蘭州盆地巨型恐龍發現、發掘與研究取得了重大發現和重大成果。由於該恐龍發現於蘭州盆地,甘肅省地礦局就以"Lanzhou"(蘭州)這一地理名詞作為古生物屬級單位的命名,研究者在遵守古生物命名規則的基礎上,利用蘭州龍的"magniden"(巨大的牙齒)特徵作為古生物種級單位的命名,因此被命名為"蘭州龍"。
"蘭州龍"經中國科學院鑑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牙齒的植食性恐龍,也是新發現的新屬新種恐龍。其最顯著的特徵是牙齒巨大,單個牙齒最大的7.5厘米寬、14厘米長,其下頜長1米,每側有14個齒槽,單個齒槽寬約4厘米,這在已知恐龍中為首次發現。另一重要特徵是體態笨重,根據其粗壯的下頜和肋骨,估計其生活時的體長約為10米,高約為4.2米,頭骨的長度約為體長的十分之一,體重大於 5500公斤,屬四足行走或偶爾兩足行走的恐龍,生活在距今約 1億年前的早白堊世晚期。"蘭州龍"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甘肅省境內發現的完整的巨型恐龍化石,它代表了鳥腳類恐龍進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個新的類型,填補了恐龍學研究中的一項空白,是我國地質科研取得的重大發現和重大成果。"蘭州龍"的發現對於研究蘭州盆地及周邊地區的古地理環境與時代層位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較高的科研及科普價值。
目前,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在已揭露的2000多平方米的10處足印化石點上共產蜥腳類、鳥腳類、腳類在內的10類恐龍足印151組1831枚,公園內含有著名的白堊紀恐龍--"蘭州龍"化石骨架(複製品)以及白堊紀地層剖面、無脊椎動物化石、褶皺、斷層等其他地質遺蹟。
甘肅劉家峽國家地質公園的揭碑開園,為我國地質公園又增添了一種新的類型,豐富了國家地質公園的內容,標誌著劉家峽恐龍足印化石地質遺蹟保護與開發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地質公園進入了規範化建設和管理的軌道。同時,也為永靖黃河三峽增添了一處極具吸引力的旅遊景點,必將對地質遺蹟保護、黃河三峽旅遊開發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
發掘是地質工作者的義務,保護是全人類的責任。相信這一世界罕見的恐龍足印群古生物地質遺蹟將會得到妥善的保護,並在不久後向世人開放。同時,隨著專家們對恐龍足印化石考察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其中尚未發現的奧秘也將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了解。

旅遊特色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交通: 到永靖後,在縣城附近有一趟專列直達該景點,很容易找得到,車票也不貴。 美食: 軟嫩的番茄醬苦瓜燒排骨主料:豬肋骨、苦瓜。配料:生薑大蔥、大蒜、白糖、精鹽、醬油香油、豆腐乳、雞蛋、香辣醬、西紅柿醬、花椒、味素、料酒、鮮湯各適量。作法:1、先將豬骨、苦瓜洗淨、切成5厘米長條備用。將排骨用生薑片、醬油、精鹽、花椒、味素、料酒、雞蛋清拌勻醃大約15分鐘。2、淨鍋上火,注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熟,下醃好的排骨炸至金黃撈出。3、鍋中留底油。倒入事先備好的蒜、豆腐乳、香辣醬、西紅柿醬、花椒、味素、料酒、摻入鮮湯,下排骨,用小炎燒至七、八成熟,放苦瓜調入白糖、精鹽。燒至湯汁收乾,排骨軟嫩,淋上香油即可出鍋。 購物: 製作洮硯的洮石有數種,一是鴨頭綠,也稱“綠漪石”,色澤綠,有水波狀紋路,石質堅細,瑩潤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綠色紋路中夾雜黃色痕跡者,則更名貴。二是鸚鵡綠,色澤深綠,石質細潤,其中帶有深色“湔墨點”的惹人喜愛。三是柳葉青,色綠而又帶有硃砂點,石質堅硬。四是淡綠色洮石,具有滲水緩慢的特點。洮硯全稱為“洮河石硯”或“洮河綠石”,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材產自洮河,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用洮河之石製作的洮硯,發墨快、研墨細、不傷筆毫。洮硯之名貴除了石質優良和色彩絢麗的優點外,還由於硯形繁多,雕刻精細。洮硯的硯式端莊厚重,古樸典雅,在工藝上有不同於其它石硯的獨特風格。在所刻粗細得當的線條內填上黑色,這是洮硯不同於其它石硯的一大特點。 小貼士: 最好選擇在5到9月分來這裡玩,這段時間氣候宜人,適合旅遊。9月以後永靖多雨且比較冷。

交通提示

到永靖後,在縣城附近有一趟專列直達該景點,很容易找得到,車票也不貴。

相臨景點

劉家峽水電站

臨夏紅園

永靖炳靈寺石窟

東宮館

臨夏南關清真寺

萬壽觀

蝴蝶樓

蓮花山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

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劉家峽

黃河三峽濕地自然保護區

甘肅臨夏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