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定銳

劉定銳

劉定銳 男,1950年出生,著名攝影家。前任“體育之春”雜誌社社長、主編,中國體育攝影學會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九運會新聞處處長,30多年來在展覽、報刊發表攝影作品1000幅以上,1995年他以參評照片20幅、拍攝運動項目不少於10個、時間跨度不少於10年和兩篇已發表論文,獲中國體育攝影最高獎--五環金像獎。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劉定銳 男,1950年出生,著名攝影家。前任“體育之春”雜誌社社長、主編,中國體育攝影學會副主席,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九運會新聞處處長,多個體育活動的官方指定攝影師。

主要成就

50多幅作品在國際、國內攝影展覽、比賽中獲獎。1995年他以參評照片20幅,拍攝運動項目不少於10個,時間跨度不少於10年和發表論文2篇的實力,獲得中國體育攝影最高獎——五環金像獎。其中《這球不該失》獲中國優秀體育攝影藝術展覽最佳獎;《巾幗狂飈》獲世界女子足球攝影大賽銀獎。12年後,他又獲得了國際奧委會體育攝影大賽金獎。2007年3月16日,由國際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舉行的首屆全球範圍內奧林匹克體育攝影大賽比賽結果在瑞士洛桑揭曉,劉定銳的作品《山村小球迷》獲得C組的頭獎,受邀出席接受頒獎,這也是廣州籍攝影師首次獲得這一殊榮獲獎。國際奧委會去年展開了體育攝影大賽。在各國和地區奧委會組織評選的基礎上,共有31個國家和地區推薦了466幅膠捲作品參加大賽。大賽設A類(體育賽事及體育活動)、B類(體育新聞紀實)、C類(主題攝影)。獲獎作品由大賽國際評審組產生,劉定銳的作品《山村小球迷》獲C類第一名。國際奧委會將在總部所在地瑞士洛桑的奧林匹克博物館舉辦影展,並已結集出版。

奧林匹克體育攝影大賽得獎作品拍攝過程:2006年7月,劉定銳參加廣州市文明辦組織的赴從化山區良口鎮溪頭村的“文明廣州”攝影採風,這裡遠離都市,民風淳樸,是廣州文明示範村。當時正好是世界盃足球賽期間,作者發現一個孩子正在這條偏僻泥屋巷中,忘情地踢玩著小足球,樂在其中。作者當即先用尼康數位相機接著用尼康反轉片相機,不失時機地連續抓拍了這個鄉土生活濃郁的鏡頭。 作品強烈地傳達著一個信息:奧林匹克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人文活動,不分貧富,為全人類帶來健康和快樂。在攝影表現上,作者運用了紀實攝影因真、善而產生美的原創性“視覺思維”,在尋常的社會生活中發現不尋常的奧林匹克人文之美。

劉定銳的體育攝影秘訣:

1.劉定銳推崇的攝影心理學是:放下固有的思維和模式去創造;

2.劉定銳推崇的攝影哲學是:用否定再否定的哲學去攝影;

3.體育攝影要真實,要還本來面貌。

此外, 劉定銳也是策劃中國體育彩票第一人。

日前,中國體育彩票2008年的總銷量已突破400億元,中國體彩迎來了新的歷史高峰。歷史總會讓人銘記,回首23年前,廣東在2月5日發行第一期六運會體育基金獎券,成為全國首創之舉。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六運會體育基金獎券是我國體育彩票的雛形,開創了發行全國性彩票的先河。  洛杉磯奧運會帶來啟示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在奧運和體育歷史上實現了大型綜合性運動會的首次盈利,這給承辦1987年全國第六屆運動會、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帶來新的啟示——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市場開發來籌辦全運會。1984年10月,廣東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六運會服務總公司,這在中國體育史上還是第一次,它是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也是貫徹中共中央關於社會辦體育方針的一次嘗試。其中,服務總公司下設的獎券部將承擔著為六運會集資的重任。

原桌球世界冠軍梁麗珍時任服務總公司副總經理,同時又是總公司駐香港代表。她自己利用駐港身份的便利,了解香港相關彩票的發行情況。

首期發行 讚揚與挑戰並存

服務總公司於1985年2月5日發行了第一期六運會體育基金獎券,經過全省上下數月努力,首期面世“一炮打響”盈利400多萬元。這讓大家對獎券更抱有期望,在受到讚許的同時,“第一個吃螃蟹”的彩票也遇到挑戰。

六運會獎券一等獎為4萬元,每張面額2元。這如果放在21世紀的今天,2元買1張彩票大家可能會習以為常。但在當時改革開放之初,廣東人的生活水平還不高,很多人的月工資收入40元~60元, 1張彩票2元,相當於很多老百姓一天的生活一伙食費用。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恩格爾係數更高。當年的“萬元戶”,是足夠花一輩子的富人了。

六運會服務總公司除了面向社會零售外,後來通過政府發“紅頭檔案”,全省各地按指標組織認購。省政府指示第二期的獎券發行要“民辦、自願”。

勇於探索樹里程碑

經過研討和探索,服務總公司決定讓體育獎券走“市場”路子。梁麗珍對原省體委《體育之春》雜誌負責人劉定銳說,希望搞一個既符合國情又適合市場的第二期獎券發行方案。劉與主管領導孫少敖研究後,共同“摸著石頭過河”進行了一個月市場調研寫出方案,並接受已離休的原省體委主任、時任服務總公司總經理陳遠高委託,組建獎券協辦委員會。獎券從第二期開始,每個月發行一期,每張面額為5角錢,一等獎一個5萬元(或由銀行兌換當時受老百姓歡迎的黃金),三等獎1萬元,四等獎有10萬個,獎金為5元/個。“我們當時構思的市場吸引力,是獎券玩法讓老百姓動心,返獎率高,5毛錢一個機會,老百姓都能買得起。同時要顧及社會接受程度,過猶不及。”劉定銳說。

事實上,第二期獎券的發行之路並不平坦。當年發行方案在全省縣以上體委主任會議上討論,陳遠高曾說不少縣的體委主任有不同意見。有的主任說:“一個月發行一期,可產生30多個萬元獎,每個月就製造了30多個新生資產階級分子。”由於歷史原因,在意識形態上認識還未一致,是可以理解的。廣東在改革開放的前沿,當年“萬元戶”早已不止萬人, “先走一步”有政策依據。服務總公司在多元環境中堅持廣東人的務實精神,經過嚴謹的報批程式,廣東省省長葉選平等省領導親自審批了這個獎券發行方案。

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先後尋求到廣東兩家單位各出資300萬元,以600萬元作為獎券協辦保證金。尋求到一家單位出資300萬元作為發行成本。不花國家一分錢,讓上級領導放心、放手地讓大家拓展市場。隨後,在得到廣東當地5大媒體支持合作的同時,又找到廣東省農業銀行作為發行銷售代理,加上本單位共10家組成協辦委員會。“那時,全省各級農行和信用社遍及城鄉參與組織銷售,連老太太都樂意到大街上設點賣彩票,獎券系統工程顯示旺盛的市場生命力,創造出迄今最優成本效益比例。”六運會體育基金獎券最終發行了22期,通過社會辦體育探索市場路徑,為六運會籌集了3000多萬元的舉辦經費,還為全省各地籌集到體育事業發展資金。

看到獎券的成效,孫少敖和劉定銳感慨:“辦一件事成效得失,時間自然會評價。六運會體育獎券的成功發行,體現了廣東人敢為天下先的膽色,我們很欣慰有這次人生難忘的經歷。”

梁麗珍回顧當年深有體會:“只有改革開放的春風,各級領導的鼓勵,才有這樣的環境讓我們放開手腳去發行體育獎券,這在中國彩票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