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學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學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54年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安徽合肥,當過知青, 有數年軍隊並參加作戰的經歷,1988年至1992年留學日本(大阪藝術大學),現任西南民族大學藝術系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劉學倫自幼酷愛繪畫,長期堅持創作,擅長國畫、連環畫 ,注重中國畫表現力的創新和探索,尤其在中國畫大幅創作,駕馭人物眾多、大場面的表現上獨具功力 。作品曾參加國內外繪畫大展,獲各種獎勵,為美術館、博物館及有關機構收藏。他的人物寫生、觀音系列、懷舊系列等寫意生動,透著濃烈的時代感,雅俗共賞,成為收藏家和大眾喜愛的作品 。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劉學倫 劉學倫

劉學倫 1954年12月22日生於四川成都,祖籍安徽合肥。1971年畢業於成都市鹽市口中學,1972年在四川省中江縣萬福公社八大隊插隊落戶,1973年元月入伍在雲南蒙自35218部隊服役,歷任戰士、副班長、司令部書記,1979年隨部隊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

自學美術,長期堅持創作,擅長國畫、連環畫。1979年考取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後入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任美術編輯、美編室主任,1983年至1984年在四川美術學院繪畫系進修,1988年至1992年在日本大阪藝術大學繪畫專業留學,歸國後在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擔任卡通編室主任、副編審,1998年在四川省詩書畫院進修,2004年調入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任教。國畫師從著名畫家戴衛先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研究員、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四川長江畫院國畫院院長。

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2008年創作巨幅中國人物畫《金沙祭》人物眾多,場面宏闊,影響深遠,成為標誌式國畫創作。擅長中國畫大幅創作,在駕馭大場面的表現上獨具功力。他的觀音系列、懷舊系列等都成為雅俗共賞、收藏家和大眾喜歡的經典作品。

藝術年表

《金沙祭.劉學倫中國人物畫選》部分作品 《金沙祭.劉學倫中國人物畫選》部分作品

1975年,連環畫《紅尾巴鯉魚的秘密》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76年,彩色連環畫《捉熊》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50萬冊。

1979年 ,以成都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

1980年,圖書《白雪公主》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連環畫《夜襲拉敏》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0-1986年,編輯出版畫冊《大懶蟲歷險記》 、為著名漫畫家張樂平編輯《三毛從軍記》等漫畫家叢書。

1983年,版畫《月下追韓信》,入選“四川美術學院版畫展”;圖書《阿達尼羅》 ,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劉學倫作品 劉學倫作品

1984年,與馬光劍合作,何多苓畫封面完成連環畫《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連環畫《阿達尼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5年,卡通讀物《少年偵探與多面怪盜1-3集》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86年,插圖《外國民間故事》入選“全國插圖藝術展”獲優秀獎,《讀書》雜誌刊登。

1988年 ,留學於日本大阪藝術大學美術學科;分別在日本大阪和尼崎舉辦個人畫展。

1990年 ,與李龍江(韓國)合作在日本東京、西宮和大阪舉辦《蜀江墨》個人畫展。

1991年 ,作品入選日本蘆屋市展。

1994年, 創立兒童圖書“大迷宮系列”成為全國品牌圖書;作品入選“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中國九省區第十界書籍裝幀藝術設計”一等獎。

劉學倫作品 劉學倫作品

1994-2000年,系列卡通讀物《西遊記大迷宮》 、《三國演義大迷宮》 、《逾時空大追蹤大迷宮》 、《太空突擊隊大迷宮》 、《對決海妖大迷宮》、《武松打店大迷宮》 、《夢幻大迷宮》、《龜兔賽跑大迷宮》 等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並發行海外,其中“大迷宮系列”發行400萬冊,成為中國品牌圖書。

1996年,卡通讀物《封神戰記》,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1997年,創作的《三國演義大迷宮》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獲“首屆北京國際卡通博覽會”中國十大卡通讀物獎;創作出版的“大迷宮寶庫系列”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少兒讀物獎”二等獎。獲“第五屆中國藝術節成都畫派國畫展”優秀作品獎。

1998年加拿大溫尼伯舉辦個人畫展;獲“第六屆冰心兒童圖書獎”和“第五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圖書獎”一等獎。

1998-2003年,系列暢銷書《老茶客閒話》 、《小茶客妙語》 、《茶餘飯後》 、《老闆語錄》 、《成都十八怪》 、《老成都笑話》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在成都、重慶等城市為讀者畫像簽名售書。

劉學倫作品 劉學倫作品

1999年,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四川省建國50周年美術大展”金獎;作品由《現代中國》出版,並隨“中國現代美術展”赴日本和歐洲展出;獲“第五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優秀獎;創作《大家漫畫叢書-畫說情歌》,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

2001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頓舉辦個人畫展,並在參加民風節期間為加拿大法務部長及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議員等人畫像;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圖書獎”一等獎。

2003年,畫冊《劉學倫速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美猴王》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世界兒童插圖展”二等獎,作品直接送同年舉辦的布拉格“世界插圖展”。

2004年,油畫《課間》入選“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展”;創作《散打李伯清》 漫畫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伊索寓言》上下(共兩本),中國對外出版翻譯公司出版;《萬國童話精選》上下(共兩本),中國對外出版翻譯公司出版。

2005年,獲“第五屆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同獲“2005.中國學院獎優秀獎”;彩色連環畫《烏龜抬轎子》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2006年,油畫《半個月亮爬上來》入選“四川省第六屆少數民族藝術節美術作品展”;油畫《紅原拂曉》入選“四川省紀念紅軍長征70周年畫展”。

《當代中國傑出人物畫20家.劉學倫》作品 《當代中國傑出人物畫20家.劉學倫》作品

2007年,油畫《玉龍唱晚》入選“四川省慶祝建軍80周年美術作品展”;擔任2007(第九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國際動畫作品評審會評審。

2008年,創作完成以四川金沙遺址為題材的巨幅國畫《金沙祭》,四川翰林文物鑑定評估有限公司收藏;油畫《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兩個護士》入選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邀請展;國畫《婆裟舞》入選“‘銘記5.12重建精神家園’新加坡國際文化藝術邀請展”;論文“尋找中國動畫的突破口”《新聞界》雜誌發表 。

2009年,畫冊《金沙祭.劉學倫中國人物畫選》,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創作國畫《成都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圖》獲“四川省慶祝建國60周年中國書畫作品大展”一等獎,《四川線上》、《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等報導,《四川美術》雜誌刊登油畫《紅原拂曉》、國畫《上刺刀》,並專題介紹 ;參加“夢縈徽州.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在成都舉辦“《金沙祭.劉學倫中國人物畫選》作品研討會” ;圖書《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諾貝爾》 、《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 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劉學倫寫生作品 劉學倫寫生作品

2010年,畫冊《當代中國傑出人物畫20家劉學倫》,中國文藝出版社出版;《山西工人報》整版介紹《劉學倫作品選》 ;12月18日至2011年1月14日成都陝西會館舉行“東方神韻·劉學倫中國畫展”和“劉學倫作品研討會” ;《解放軍報》、《讀城》、《尚都》、《西南商報》、《戰旗報》、《西南軍事文學》、《收藏與鑑賞》、《四海名家》等報刊和雜誌刊登作品介紹;《成都日報》刊登作品《無雪試幽姿亞運會寫意》和《世博會上的舞蹈表演者》,並以文章“劉學倫:禪心畫意 求索創新”和“筆墨隨時代前行”專題介紹 。

2011年,個人文集《吾墨隨心》,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國畫《援建者之歌》參加“一路同行.四川中國畫邀請展”在四川省博物館展出;國畫《聽琴圖》、《反彈琵琶舞》、《鍾馗》、《千手觀音》、《音樂劇·金沙的三個演員》、《成都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圖》在《巴蜀畫派》雜誌 發表;國畫《琵琶舞》、油畫《五彩鳥巢》獲“澳門國際書畫藝術邀請展”優秀獎 ;國畫《人物》收入2011年全省畫院中國書畫作品集 ;中國畫《汶川援建者之歌》 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鐵槍冷月”在《解放軍報》發表 ;小說《山東夢》在《西南軍事文學》雜誌發表 ;國畫《劉伯承在討袁護國戰爭中》入選“四川省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並收入《百年辛亥.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四川美術集》,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與陳乃建合作創作國畫《大別山》入選“成都市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書畫展” 。

2012年,赴德國,作品參加德國慕尼黑舉辦“中國四川與德國巴伐利亞民族藝術生態記錄展”;成都文殊坊蘭園舉辦“劉學倫[人.神.韻]水墨人物畫展”,展出作品50餘幅;國畫《反彈琵琶舞》獲“藝術成都—2012喜迎十八大美術作品展”優秀獎;華西都市報發表中國畫《金秋時節校園花》、《騎馬仕女》、《劉伯承在討袁護國戰爭中》、《沙家浜寫意》(局部),並以“大畫如詩為蜀記史-劉學倫藝術道路上不能停步”的文章專題介紹 ;中國畫《成都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圖》(局部)在華西都市報發表,並以文章“吾墨隨心-國畫、連環畫高手劉學倫” 專題介紹;華西生活周報刊登中國畫《一個人的上甘嶺》(局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四幅作品,並以文章“劉學倫水墨寫生繪吾心”專題介紹 ;洛陽舉辦“長夏門EBD·湖園劉學倫、劉葵藝術交流會”,展出油畫、國畫、素描等十多幅作品並現場創作國畫、書法等作品多幅;參加“巴蜀畫派名家進校園活動”並即興作畫 。

2013年,四川廣播電視報專版刊登中國畫《一個人的上甘嶺》、《金沙祭》(局部)、《在山那邊》、《往事如煙》等作品,並以“劉學倫:水墨繪吾心”專題介紹。

主要作品

劉學倫作品:觀音系列 劉學倫作品:觀音系列

巨幅中國畫《金沙祭》(寬13米,高2.4米),畫冊《金沙祭.劉學倫中國人物畫選》 ,個人文集《吾墨隨心》 ,畫冊《劉學倫速寫集》 ,畫冊《當代中國傑出人物畫20家劉學倫》 等;

中國畫《聽琴圖》(1、2)、《反彈琵琶舞》(系列)、《飛天舞》(系列)、《婆裟舞》、《山鬼》、《唐騎馬仕女圖》、《鍾馗》、《東坡撫琴圖》、《知音》、《唐.白居易詩意畫》、《西遊記.盤絲洞寫意》、《彝家新娘》(系列)、《出鞘》、《葡萄美酒夜光杯》、《清韻》、《雛燕》、《新疆舞蹈》、《涴花溪畔有我家》、《傣家春早》、《山裡的孩子》、《成都市民歡迎解放軍入城圖》、《大別山》、《援建者之歌》、《上刺刀1942》、《一個人的上甘嶺》、《劉伯承在護國戰爭中》、《無雪試幽姿》(系列)等;

中國畫《喜兒與大春》、《白毛女》、《沙家浜》、《智斗》、《瓊花與老四的舞蹈》、《紅色娘子軍》、《瓊華參軍》、《天仙配》等懷舊系列作品等;

中國畫《寫生》(系列)、《小息》(系列)、《那個下午》、《白衣女孩》、《吹面不盡楊柳風》、《讀報》、《看電視的女孩》、《陽台》、《人物》(系列)、《音樂劇.金沙的三個演員》、《鳳凰古城》(系列)等;

中國畫《千手觀音》、《觀音坐像》、《淨水觀音》、《水月觀音》、《滴水觀音》、《站立觀音》、《淨瓶觀音》、《觀音圖》等觀音系列作品;

劉學倫作品 劉學倫作品

卡通讀物大迷宮系列:《西遊記大迷宮》、《三國演義大迷宮》、《逾時空大追蹤大迷宮》、《太空突擊隊大迷宮》、《對決海妖大迷宮》、《武松打店大迷宮》、《夢幻大迷宮》、《龜兔賽跑大迷宮》等;

連環畫《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阿達尼羅》、《少年偵探與多面怪盜》、《伊索寓言》上下(共兩本)、《白雪公主》、《夜襲拉敏》、《捉熊》、《紅尾巴鯉魚的秘密》等,其中彩色連環畫《捉熊》發行50萬冊;

版畫《月下追韓信》等;

圖書《散打李伯清》、《萬國童話精選》上下(共兩本)、《美猴王》等;系列暢銷書《老茶客閒話》、《小茶客妙語》、《畫說情歌》、《茶餘飯後》、《老闆語錄》、《成都十八怪》、《老成都笑話》。

人物言論

吾墨隨心

劉學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劉學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由於這些經驗的積累,更加堅定了我堅持走新中國人物畫創作的路子,堅持在堅實的傳統基礎上汲取一切可以為我所用的表現手法,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屬於當代中國繪畫的作品。

當我把這些想法和認識貫徹到後來的大幅創作中時,頓時有了一種全新的自由感。我們知道古人的寫意畫確實是這樣創作的:將長期積累,長期觀察默記於心,一旦胸有成竹,落於紙上時意在筆先,揮灑自如,在山水畫和花鳥畫方面容易達到忘形的境地,人物畫卻很有難度,恰恰容易流於荒率,處理不好,形、透視、表情、比例等等問題限制了筆墨的自由發揮,這是很多畫寫意水墨人物畫的畫家都深有體會的。

多年的速寫積累,真正能夠在宣紙上發揮出二三已經是很高興的事了,何況在水墨人物寫意里,結構、透視等等似乎都可以被立即忽視,留下的是筆墨的情感世界,留下的是眼神和眼神瞬間對視中心靈的溝通,但是沒有寫實功夫在畫面裡面的支撐,顯然是達不到畫面要求的效果的。

毛筆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我們的先人們就是用毛筆開創了屬於漢字的文明,藝術的職責需要我們在電腦時代的今天更加珍惜這份傳統,繼續用它去探索更多表現的可能性。

關於美的遐想

劉學倫作品:冊頁 劉學倫作品:冊頁

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懷素的字、任百年的人物、吳昌碩的印,這些浸透中國傳統的傳世之作,每一件都會無疑傳達著一種美感,而這些美感又來自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山川、以及在這土地、山川上活動的精靈,動物和人物,來自於上千年的文化積澱。這些被舉世公認的美的作品並不在我們思考之內,因為我們不能總是抱著殘存的文物炫耀我們在進行創造美的活動。我總想在新的歷史點上回眸它,從而審視我們存在的含意,這樣能否為我們新的創造製造出一種藉口,一種理由,一種存在的資格,或一種新的起點。

畢卡索是個無賴,他換情人如同換手帕,他卻把西班牙人那種鬥牛的勇氣用在了藝術創造上,當他的那些作品展出的時候,當時文化官員說不知道是該絞死他還是讚揚他。以後,人們才發現他開掘的那些美的領域如此之寬,語言之豐富,表達感情的率真和直白程度卻是無與倫比的,他於是成了民族英雄,他當年帶給他周圍那些人的痛苦以後都變成了極現時的幸福。我想說,如果德拉克洛瓦、安格爾和赫赫有名的老貴族德加從地下爬起來看他的畫,他們會一致同意絞死這個無賴。這個例子說明每一個時代有它自己對美的認可。美是隨著人類以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而不斷擴大著對它的認識。

此時不等於彼時,彼時的美不等於些時的美,同樣的美卻無法感動不同的人,同樣一個人在幾種不同的環境下對同一個美的認識都是不一樣的。這或許是美這種東西如此不易說清的原因之一吧。

劉學倫人物速寫部分作品 劉學倫人物速寫部分作品

在加拿大辦畫展的時候,一個香港年輕人不斷地問我怎么樣才能畫好畫,我給他說了一些技巧上的事後補充到,有一些基本的東西很重要,比如說熱愛周圍的生活,熱愛環境,熱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他瞪圓了眼睛問我,這個世界這么糟糕:吸毒、兇殺、人與人的關係如此冷淡,你叫我怎么去熱愛呢?他發現不了美,或者說感覺不到美,而他想學畫畫,美術是一個美的法術,或者說創造美的技能。我並沒有他那么悲觀,包括對他,比如說你能看到這些邪惡,證明你追求美的心跡如此強烈,帶著年經人的那種衝動和改變世界的雄心,你應該按自己的喜好走下去等等。因為我也曾有這份燥動的體驗,那時候也渴望得到鼓勵,他看起來心滿意足地走了。把美的感受傳達給別人,你自己也就會體驗到美。

你能讓自己的孩子經常感覺到美嗎?你能讓你周圍的人經常感覺到美嗎?這種既苛刻又抽象的問題別人聽了可能會反感,其實不然,“熱愛生活”並不是一句空話,熱愛生活實際就是發現生活中的美,使我們自己的生活過程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保持發現美的心態是延緩衰老的最佳辦法,我嫉妒像徐渭,像沈從文,像李喆人這樣掌握了發現美的鑰匙的人,他們開啟了一道道真正美的門,但是這鑰匙畢竟已屬於過去那個時代,時代的發展又使後來的人增加了多少困惑的牆!藝術的鏈條需新的、能夠掌握這些新鑰匙的人繼續打造。不容置疑,這是多么有意思的工作!

飛蛾撲火

飛蛾為什麼要去撲火?衝著那光亮,在搖曳著的黃色周圍翩翩飛翔,拋開那黑暗中隱藏的一切,飛蛾奮不顧身地去擁抱那會將自己化為灰燼的橙色之光,僅僅為了一種自尊的快樂,或者是一種自覺的行動,再或許是一個短暫夢幻,美麗而殘破的夢的過程,那搖曳的火焰似乎是一種召喚,一種致命的誘惑,一種使飛蛾升華的奇妙旅程,在這個過程中飛蛾完成自己成熟的最後證明,以一縷縷的青煙成就風華的夢想。

劉學倫作品(漫畫/插圖) 劉學倫作品(漫畫/插圖)

藝術家是翩翩的飛蛾,藝術就是那搖曳的火焰。

真正的藝術家的創作旅程,我認為就應該是這樣的。

其實,創作過程並不都是這樣,一個快樂輕鬆的氣氛本身也是重要的,我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出發的感覺,沐浴著早晨第一縷陽光,飽吸著山林中清新的空氣,我們已經在半路上了。還有就是黑澤明說的“登山在半山腰上時的心境”,抬頭望山頂,還有很多沒有爬到的地方。創作也是這樣,當已經著手一些喜歡的形象將它們躍然紙上,另外一些活生生的形象似乎快呼之欲出,還有很多未知數,表現的欲望正蠢蠢欲動,許多形象正排著隊等待著表現,這個時候正是創作者最為快樂充實的時刻!

中國畫首看氣韻。氣韻是怎么構成的呢?在這裡中國人的思辯能力得到充分體現,所謂氣韻就是生命,“人活一口氣”,氣韻統領著整張畫的生命、價值。氣韻是作者本身綜合素質的展現,也是作者把生命注入作品之中的能力、功力、心血的綜合展示。那么剩下最為起作用的就是因為中國畫(區別於其它畫種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用毛筆“寫”成的。毛筆起筆落筆無不與氣韻有關,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站在一張好畫面前,似乎能感受到清風撲面,或者濤聲陣陣。這種聯想來自於筆墨的走勢,氣韻的貫通,所謂“字若其人。畫若其人”,古人把藝術和做人作為整體聯繫起來早有許多理論建樹,真佩服之至也。

劉學倫大迷宮系列部分作品 劉學倫大迷宮系列部分作品

創作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不受功利影響的,像個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對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農活的依戀,勤勤懇懇地做下去,很多時候創作的心志應該是這樣自然的,有責任感的,沒有理由在你開始做這件事時不斷地去考慮它的效益。

其實創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在於它的變數和未知部分,攤開一張白紙時,我明明知道要畫一張畫,至於畫什麼,怎么畫卻是不知道的,恰恰這個時候,是我感到最充實的時候,中國畫要求我們需要打腹稿,需要有時間去揣篡,去醞釀,然後做到胸有成竹,一氣呵成。但是我往往不是這樣,最愜意的時候恰恰是我知道我正要畫一張好畫,要下筆還沒有下筆的時候。

是不是我們這一代人年輕的時候生活得過於沉重,以至我們總是走不出那一片憤世憂傷的陰影?有時候在我面對我的學生時,會突然產生一種疑慮,我們有必要把上一輩人的精神,生存狀態,奮鬥的全部苦難都告訴他們嗎?生活本身會告訴他們許多,我們只需要把一些重要的告訴他們就行啦,這樣是不是更好一些?

你的作品有生命嗎?你能不能賦予它生命?你怎樣賦予它生命?這些似乎只能越來越會讓人迷惘的命題常常困擾著我,或者說讓我不得安寧,創作本身是應該靜心的,同時又是充滿激情的,矛盾讓我似乎不能自拔,我想只能是實踐,不斷地實踐才能找到答案。

中國畫是一定要講究法度的,也就是要有規範,我認為這種規範不應該是僵化的,呆板的。規範本身是有助於中國畫發展的,不要用這種所謂的法度使我們走不出古人劃定的圈子。《清明上河圖》的偉大在於雅俗共賞,它既符合市民的審美情趣,又被皇帝和宮廷收藏,把它與很多其他宮廷收藏的畫相比,它的場景、人物描繪更加生動有趣,整體性更好,生活味更濃,在此之前無一畫家能如此描繪,它打破了法度,同時創造了新的法度,它使的人們的表現視野能觸及到一般平民的生活領域,普通生活狀態之中,此中包含了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藝術各種領域裡的價值無法估算。最難能可貴的是表達出作者的人文精神,比起那些拿著皇室俸祿、畫得呆滯的皇帝出巡,粉飾太平等宮廷畫來說真是天壤之別。從法度上講《清明上河圖》更顯有趣而嚴謹,它的繼承是明顯的,但那些在傳統的基礎上的創新更加令人回味;黃胄在他的畫上提款時一次提到他的畫,照當時有的人評說不是中國畫,要么像速寫,要么說不遵守法度,黃胄當然不以為然。很多年以後,我們看到他是一座仰止的高山,而那些批評他的人都到哪裡去了呢?

發表作品 發表作品

我畫金沙

我不是歷史學家,不需要去作圖解式的說明,主要的是要表現出一種主題思想,一種對人類遠古歷史和文明的思考,同時在其中探索筆墨和色彩的表現力。

畫面中的人物應該是寫實的,但是場面和服飾等都是寫意的,那是一個崇拜鳥的世界,五彩繽紛的羽毛在正午的陽光下顫抖,時間象被凝固了一般,人們的胴體呈現出複雜又鮮活的色彩,人們的舉動表現出神秘的荒誕和盲從,所有的舉動儘量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場面宏大而深沉,具有歷史的厚重感。這些都是我盡力想追求的、努力想表現的。

蜀國的先民們是怎樣創造出那些今天看來多么璀燦的藝術品,除了對祭祀的虔誠應該是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由此喚起的巨大創造熱情,我認為除了虔誠和熱情外,就是服從蜀國先民發展的實際需要。我還想得到另外的一些答案,比如說,為什麼他們會這么熱衷於這么盛大的祭祀活動,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其他的什麼原因嗎?在生產力極端落後的情況下,花費如此多的精力和勞力去創造如此精美的藝術品,長此下去結果能同他們的希望一致嗎?他們的結局是否同古希臘人、古羅馬人的結局同出一轍嗎?是否是由於這種年復一年如此奢侈的祭祀活動最終毀掉了他們的國家?作為巴蜀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們他們真正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呢?把他們放在人類發展的大背景下其不同的特徵是什麼呢?他們遺傳基因的謎碼上給我們後代留下了些什麼我們還能清晰看到的東西呢?

不用說這些思慮我都想在自己的畫中得以體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