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興

劉子興,男,1958年生。廣東揭西人。擅長版畫、國畫和油畫創作,,現為中國大路版畫會會員,鐵龍美術攝影書法協會會員。

基本信息

現代人物

男,1958年生。廣東揭西人。擅長版畫、國畫和油畫創作。作品多次參加省市美展並獲獎。代表作品有《水塘水秋》、《溪山晨歌》等,現為中國大路版畫會會員,鐵龍美術攝影書法協會會員。

歷史人物(明)

生卒年待考。明福建布政使。字賓之。潮州潮安縣龍湖鎮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歷任臨海知縣、兵部主事、車駕郎中兼職方事、福建參議。嘉靖戊午(1558)倭寇侵潮,焚燒擄掠,禍亂至深。劉子興聞變痛憤,行道返鄉,築寨御倭。尋轉廣西參政,擢福建按察使轉布政使,居官端方。後以病乞歸家居。著有《見湖遺稿》。
潮州市潮安縣龍湖鎮龍湖鄉有一劉厝祠,祠前有一大埕,叫劉厝埕,埕前矗立著二對石刻大旗桿;旗桿下面屹立二隻大石獅,一隻雕琢得極其威武氣派,另一隻卻是萎萎倦倦無面目丟人現眼,那為什麼呢?這裡有一段關於龍湖鄉人劉子興和成子學的故事。

歷史人物傳說

劉子興大言傷好友

據說明代布政使劉子興與同鄉人成子學,同住於龍湖隆慶巷,從小同在黃厝書齋(燕翼齋)讀書。情同手足,常在一起研讀書史,作文撰賦,吟詩作句,學識與日俱增。後來,劉子興先中舉人,早登仕途,登嘉靖辛丑進士,授臨海令,弱冠知名。於是便告假回鄉省親,祭先祖,揚宗耀祖。鄉中仕紳及眾父老特為他榮歸慶喜,在劉府前連演幾天幾夜的戲,熱鬧非常。期間,白天陽光直射,族人怕曬,便拉起大布幔遮日。族人把拉布幔的繩子盤在成子學的屋頂,子學得知,過府向子興質問說:“大人當上了官,就忘了同窗之誼,把繩子盤在我屋頂,輕視於我,請你好不好喚人解下來,改立一根竹竿綁縛可否”。語氣雖十分懇切,可是子興聽後,很生氣,心想,今天是我榮耀日子,一條繩子盤在你的厝頂大不了事,想到此,便硬邦邦地頂回說:“等到你當官時,我府前門環給你拴馬。”子學一時語塞,悻悻而退。

成子學苦讀成大志

受了一場閒氣,成子學堅定信心,從此更加奮志讀書。真是上天不負有心人,時隔三年,子學中嘉靖丁酉舉人,登甲辰進土,初任江西峽江縣令,政績卓著。後來,成子學被提升為兩淮監察御史,官至苑馬寺卿。在任期間,因審理一宗老虎案件,名揚海內。而劉子興呢?為政也不錯,早遷兵部主事,後也攉升福建按使,轉廣西布政使。官比官,一個是地方官,一個是朝廷官員,布政比太卿品級低得多。

劉子興道歉

有一天,成子學經恩準,告假回鄉,路上難免是官接官送,敲鑼打鼓,侍從排成長龍,好不顯赫。到達鄉里,時劉子興以病乞休在家,得到訊息,心頭為之一震,昔日他曾親口說過“門環拴馬索”的話,還嚦嚦於心,揣揣不安。
為了結這件事,子興以拜候上司為名,進府拜見成子學。成子學得知童年同窗求見,即吩咐家人開中門迎接,設盛宴款待。席間,自有一番寒暄,酒過三巡,劉子興發言說:“卑職曾大言不諱,冒犯虎威,今大人榮歸,當履行昔年諾言,當眾人面前,門環給大人拴馬”。太卿聽後,哈哈大笑:“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其寬宏大度感動著劉布政,他心想: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我雖不受太卿之責,也須自責深省。

劉子興築獅為誡

過了不久,劉氏族人建築家廟,劉子興特授意畫工和石匠雕刻一隻無面目石獅立於家廟前,示自己無面目,看不起人家意思,為告誡自己,子興又吩咐族人,把這石獅世代傳下去,後代人見到石獅猶如見到他的過失。直至解放後,因建設市場需要,把劉氏宗祠拆去,劉氏宗人還把石獅完好地保存下來。劉布政知過必改的道德觀緬懷在龍湖民眾的心裡,石獅也成為人們戒驕戒躁的教育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