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枚

百度名片

1946年畢業於國立湖北師範學院史地學系,師從汪奠基陳友松諸先生,畢業後留校任助教,後曾任武漢師範學院(湖北大學前身)中文系、歷史系副主任共20餘年。兼任湖北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楚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大學琴園詩社社長。

主要著作

著有《楚言榷論》、《周易經傳註譯解》、《湖北金石志校注》,整理《古寫古文尚書影印本》、《黃季剛詩文抄》,主編有《琴園詩匯》等。
主要論文有《釋“震卦“》、《吳回鎛補證》、《<周易>新證》、《論南方之學與北方之學的辯證發展--南《老》北《易》源流初探》、《論王船山的政治哲學——兼論“理勢統一說”》、《論老子辯證思想的淵源和社會影響》、《楚官源流考索》、《春秋戰國時期人殉制度的演變:兼論曾侯乙墓的時代》、《楚令尹子囊之死考證》、《<湖北金石志>周楚重器銘文拾考》、《父乙甗考釋》、《虎方考—兼論巴周、巴楚關係》、《論民俗學和歷史研究》、《安州六器考》、《楚故拾考》、《古代卜筮之真象》、《老子反常政教人生觀系統表釋》、《鄂王域戈銘可釋為陳往嗎?》、《楚騷證解》、《<刺柱>與<酹江>—<劫後沙頭>紀事補證》、《簡論楚國語言》、《鼉、螭、盤螭文及其它》等等。

詩詞選錄

讀李公子駿傳
討袁聲中擂戰鼓,五四搴旗趨前伍。此公生是掘墓人,出山即把沉浮主。武昌銜命赴長楊,特洛木馬寄山鄉。一夜城頭旗變色,彎弓舒臂射天狼。涓滴終當歸大海,西南列戟元戎在。資丘一戰將星沉,天地變色人顏改。吁嗟乎!生王之頭,死士之墳,榮辱輕重兩廂分,解懸拯溺鏖兵地,猶粘當年紅六軍。
讀《量守廬文集》
黃氏夫人信有心,負書獻寶右文明。
遺篇豈止詞章在,一檄曾教天下驚。
讀《黃季剛遺書影印記》
抵死拼生抱一經,籲天其勿喪斯文。
而今禮失求諸野,應紀先生奕世勛。
豫魯道上感慨
為赴濟南國際《周易》學術研討會而作。會上陳鼓應君與學觀點有合,即書以贈
橘逾淮為枳,鸜鵒不過濟。
南《老》與北《易》,論道自殊詣。
而今世界殊不,航天如縮地。
四海皆第昆,肝膽共胸臆。
廠車入青徐, 夢青無際。
白楊如肅客,夾道俱延企。
此客不尋常,重譯自遐裔。
片雲經合岱,洙泗雨澤被。
多因勤問禮,捧手南之沛。
西學者東漸,東學今代起。
論學無東西,求真斯而已。
呈陳友松老師函文
畏言曾記說青水,助學方期集大成。
士德早欽陳仲舉,薪傳今得左丘明。
胸羅斗宿精神富,室入芝蘭妙趣生。
言教何如身教好,喜聞玉振繼金聲。
滿江紅
徒倚層樓,悵極目秋雲四塞。“鏡磨空靚光何許”,亂山如墨。熙限天愁冥不語,“妲娥覲面羞顏色”,待更深零雨入淒清,虱哪唧。 身何在,投荒域;家何在,陷殘賊。況苞桑莫繁衣冠上國。南渡豈真成大錯,道謀畢竟輸羣力。更何堪涕淚灑新亭,徒惻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