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堅(1895~1935)

劉伯堅(1895~1935)

1923年底赴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1930年回國。 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

劉伯堅(1895~1935)

正文

劉伯堅(1895~1935)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曾用名大冶、毅伯。1895年1月9日生於四川省平昌縣。早年在家鄉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 6月起先後到比利時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冬參與籌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2年6月出席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旅比和旅歐組織負責人。1923年底赴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6年回國,參加馮玉祥部回響北伐戰爭的五原誓師,任國民聯軍政治部副部長。在聯軍中宣傳革命思想,建立政治機構和政治工作制度。1928年再次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曾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工作,曾任工農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1931年12月奉命參與國民黨軍第26路軍寧都起義的聯絡指導工作。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任政治部主任,運用紅軍政治工作經驗加強部隊建設。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第一方面軍主力長征後,留在贛南堅持鬥爭,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在江西省信豐縣唐村(今屬安遠縣)與國民黨軍作戰,受重傷後被俘。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帶鐐行》等詩篇。3月21日在江西省大余縣英勇就義。

配圖

劉伯堅(1895~1935)劉伯堅(1895~1935)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