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轉社保

劃轉社保

根據 《實施辦法》,國有股轉持,即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凡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國務院另有規定的,均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將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以下簡稱社保基金理事會)持有,國有股東持股數量少於應轉持股份數量的,按實際持股數量轉持。 按照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

基本信息

簡介

簡單的講,就是把一些公司的國有股份數量的10%無償地劃轉給社保基金。

出台過程

前期信息

IPO前夜,證券市場再迎利好!國務院近日決定,在境內證券市場實施國有股轉持政策。凡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含國有股的IPO,均須將實際發行股份數量10%的國有股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 (以下簡稱社保基金)持有。業內人士認為,管理層在IPO前夜再發利好,除直接緩解國有限售股解禁壓力外,更傳達出呵護市場的強烈信號。

《實施辦法》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以及社保基金昨日聯合印發了《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

另外,轉由社保基金會持有的境內上市公司國有股,社保基金會承繼原國有股東的禁售期義務。對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至本辦法頒布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轉持的股份,社保基金會在承繼原國有股東的法定和自願承諾禁售期基礎上,再將禁售期延長三年。對於轉持的國有股股權,社保基金將以發行價入賬,並享有轉持股份的收益權和處置權,但不干預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公告

根據財政部網站發出的公告,按現有資料初步核定,截至今年3月26日,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含國有股公司共131家,涉及國有股東826家,應轉持股份約83.94億股,發行市值約639.33億元。

公告還明確,在公布的轉持名單中,今後上市公司如派發股票股利、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等導致淨資產不變、股份數量增加,國有股東應轉持股份數量相應增加,應轉持股份自公告之日起予以凍結。

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意義

國有股轉持到底有什麼意義,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國有股的轉持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效果,就是股市不會大幅度的下跌,因為國有股不是直接的減持,以前知道大小非、解禁、減持會對股市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把國有股直接發展到社保基金不會帶來直接的變化。另外更重要的這800億的資金,對於解決社會保障金的匱乏,股市由投機轉向長期投資,這種責任的轉變是比較積極的。

確實很多人都在關心這個問題,短期來講不會對資本市場帶來太大的變化,更多的還是長期的投資理念。國有股轉持更多的從社會效益談到問題,不是簡單的資本市場帶來的變化。

這次劃轉是最大控制國有資產,變成一家控制的公有資產,在國外國有公有有一個區別,在國內這兩個概念常常合二為一。和國有股的轉持把國有劃歸到公有,受益人是2億多,以後範圍會擴大到13人,這次國有股的轉持起到一箭雙鵰的好事,既解決大小非的困境問題,更重要的是堅固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更重要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看恢復轉持的問題。

出台檔案

自2001年6月12日所謂 “市價減持國有股”檔案即《減持國有股籌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出台,以及2002年因該檔案宣告結束而爆發的“6.24”行情後,有關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的爭論、想法一直不斷。去年11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曾公開表示,國有股轉持社保基金政策已定,只待具體實施時間。

“國有股減持轉持在2001年搞過,但當時是以市價賣股把資金轉給社保,如今是把股份直接劃撥社保。”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表示,“顯然,目前的政策對於市場不會有大的衝擊,甚至應該算一個利好。”

劉紀鵬進一步表示,2001年的市價減持國有股導致了中國股市的“推倒重來”,因當時國有股不顧差異均按照市價減持,對市場資金造成壓力,更使市場產生聯想,認為大股東的限售股也將按照市價減持,進而導致市場大跌。而此次國有股轉社保基金,股份在轉讓前後都不能流通,不會對市場造成衝擊。

有業內人士也指出,保險基金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投資機構,奉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的投資理念,轉持政策對證券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一方面,作為長期投資者,社保基金不會輕易減持;另一方面,今年即將迎來解禁高峰,而社保基金承諾在原禁售期基礎上還會再延3年,意味著轉持政策也將直接緩解部分大非帶來的解禁壓力。

但從長遠看來,限售期滿後,解禁股份勢必還是要進入流通,這一點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心理層面的影響。國有股轉持規定本身與新股發行的關聯不大,但隨著新股發行不斷增多,源源不斷的股份轉入社保並將逐步流通,這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

長期看,市場可自由流通的股份增加之後,機構投資者的作用也在增加,市場估值等也會發生變化。

內涵意義

接受採訪

近日,財政部企業司司長賈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財政部等部委即將出台國有股轉持《細則》,將解決國有股轉持具體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這意味著,一直困擾中國資本市場將近十年的國有股流通這個"老大難"問題, 有望在8月份開始劃轉。

國有股轉持是一個業界比較關注的問題,關注國有股轉持首先是由於6月19號四部委財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社保基金會四部委聯合發布的一個實施辦法,這個辦法是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取得實施辦法。

辦法規定

這個辦法的規定是,股份制改革新老劃分以後,凡是在境內證券市場首次發行公開股票,並上市含有國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需按照公開發行的實際發行數量的10%,將股份公司的部分國有股轉歸保障基金持有。

據專家估計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值大約有800億元需要轉項社會保障基金,應該說這個基金的數量是不少了。四部委在頒發這個辦法的同時,公示需要履行轉持義務的131家上市公司,826家國有股份的名單,並宣布自公告之日起,凍結轉持的股份。

對社保的影響

而對社保基金來說,劃撥國有股無疑將大大充實社保實力,是個特大利好。

“建立一個全國的保障體系,解決了穩定發展的基礎問題,尤其是在股市全流通後,轉持的意義更大。”華生表示,從此次公布的轉持規定可以看出,轉持的主要要求是須“按首次公開發行時實際發行股份數量的10%”轉持,而目前A股市場中三分之二的公司有國有股,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未來上市的公司中也將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將劃轉股份給社保基金,這個數量的影響非常大。“發一家就能計算出來一家。”

事實上,自2000年全國社保基金設立後,如何實現穩定增長,面對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一直是社保基金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2008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資產總額為5600億元左右;此前全國社保方面曾表示,社保缺口在萬億元左右。

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資品種已擴大到股票、固定收益產品、實業投資和現金等,市場範圍從國內拓展到境外。戴相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全國社保成立來平均年收益為7%。

另外,在股市最火暴的2007年,社保基金曾被傳收益超過200%,並在高點退出市場;而在今年年初,社保基金又與匯金公司在1800點附近開戶入市——由此可見,社保基金的充實,既保障了國民利益,也加大了投資作用對市場的影響。

機制改革

按照中央關於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自2019年1月1日起,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各項社會保險費和先行劃轉的非稅收入。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後,征管能力和征管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於為整體降低費率爭取更大空間,促進降低社保費率。對於依法繳費的企業來說,稅務徵收後社保費負擔會逐步合理下降。

2018年8月20日舉行的稅務總局等5部門聯合會議指出,“通過改革,構建起職責清晰、流程順暢、征管規範、協作有力、便民高效的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征繳體制機制,將有利於為提高社會保險費統籌層次奠定良好基礎,有利於為研究推進適時完善繳費比率和推進非稅收入法治化進程奠定良好基礎”。

2018年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說明了國家對降低社保費率的統籌考慮與推進。

降低社保負擔問題在各地受到高度重視。廣東省政府近日發文,明確提出“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推進全省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執行全省統一的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單位繳費比例高於14%的按14%執行;合理確定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逐步過渡至全省統一標準。

專家建議,有關部門應及時啟動社會保險費收入測算工作,摸清費基、費率和收入底數,測算收入變化情況,結合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妥善處理好征管力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係,把最佳化征管與減稅降費統籌考慮。

降成本’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任務之一,要求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社保基金繳費在企業稅費負擔中占較大比例,社保費率在未來仍需繼續下調。在名義費率只降不升的前提下,只有提高實際徵收率,才能緩解財政壓力,將企業的繳費負擔降在明處,保證公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