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鶩之報

創鶩之報

國中文言文讀本。講的是一個農婦救了一隻受傷的野鴨,野鴨在傷好離開後給農婦家帶來很多野鴨,報答農婦,讓農婦家過上了小康生活。體現了人與動物的友好相處,人與大自然的共同生存。

基本信息

原文

昔皖南有一農婦,於河邊拾薪,微聞禽聲,似哀鳴,熟視之,乃鶩也。婦就之,見其兩翅血跡斑斑,疑其受創也。婦奉之歸,治之旬日,創愈。臨去,頻頻頷之,似謝。月余,有鶩數十來農婦園中棲,且日產蛋甚多。婦不忍市之,即孵,得雛成群。二年,農婦家小裕焉,蓋創鶩之報也。

拼音

chuāng wù zhī bào

翻譯

以前皖南有一個農婦,在河邊拾柴,隱約聽到鳥叫,像哀鳴,(她)仔細看,是野鴨。農婦走近,見它的兩翅膀上血跡斑斑,懷疑受傷了。農婦捧野鴨回家,治療了十天,傷口痊癒。(野鴨)臨行時,頻頻點頭,好像在感謝農婦。過了一個多月,有幾十隻野鴨來到農婦園中棲息,且每天產很多蛋。農婦不忍心賣,就孵化了,孵出小鴨成群。第二年,農婦家生活小康,原來是受傷的野鴨的報答。

寓意

只要我們有善心,我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心中有愛,快樂無處不在!

有付出就有回報!

人為善終有善報,不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農婦的善行是她得到的創鶩之報的根源。

1.

只要我們有善心,我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心中有愛,快樂無處不在!

2.

有付出就有回報!

3.

人為善終有善報,不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

4.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農婦的善行是她得到的創鶩之報的根源。

字詞解釋

1. 薪:柴火;

2. 就:走近;

3. 奉:通“捧”,捧著;

4. 頷:名詞作動詞,點頭;

5. 市:賣;

6. 雛: 雛(chú)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鳥類):~雞、~燕;

7.旬日: 十天 。

8.鶩: (wù)野鴨子

9.蓋: 句首語氣詞,表解釋原因,可理解為“原來”。

10.創: 創傷。

11.裕: 富裕。

12.熟視:仔細看。

13.去: 離開。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容齋隨筆》,其內容大多涉及經史典故、諸子百家之言及詩文語詞等。作者洪邁(1123-1202),南宋文學家、學者。一生涉獵書籍甚眾,若有所得,便隨筆記下,前後歷40年方成《容齋隨筆》。

文言知識

“創”,有兩種讀音。讀“chuāng”時,指受傷,傷口。如:文中“疑其受創也”及“創鶩”的“創”均指受傷。“創愈”的“創”則是指傷口。讀“chuàng”時,解釋為開始,開始做。

小詞典

驅馳

在文言文中“驅馳”實際上是兩個近義動詞“驅”和“馳”的連用,而非一個詞。用來表示鞭馬快速前進,又引申表示“奔走效勞”。《出師表》:“遂許先帝以驅馳”。

①鞭馬前進。《賜絹為糧》:“威自驅驢單行,拜見父。”

②驅逐。《童趣》:“鞭數十,驅之別院。”

“馳”和“驅”在古代常連用,兩者在程度上有差異,“馳”比“驅”更進一步。

①使勁趕馬,是人的行為,也特指驅馬追擊。《飛將軍》:“鞭馬南馳數十里。”

②馬匹等跑得快。《小兒不畏虎》:“虎自山上馳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