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果大屠殺

剛果大屠殺

1993年至2003年間,剛果(金)陷入戰亂。尤其是1998年至2003年內戰,盧安達等6個非洲國家捲入,造成至少350萬人死亡。2001年初約卡比拉執政後,推行市場經濟政策,放鬆經濟管制,減少行政干預,2001年下半年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概述

1993年至2003年間,剛果(金)陷入戰亂。尤其是1998年至2003年內戰,盧安達等6個非洲國家捲入,造成至少350萬人死亡。
0

聯合國這份報告關於剛果(金)戰亂時期發生的大屠殺罪行,由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主導撰寫,共545頁。報告內容基於聯合國調查員從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戰亂期間犯罪檔案。
聯合國調查人員編纂的大屠殺報告幾易其稿,1日在瑞士日內瓦公布了最終報告。從法新社得到的報告文本看,最終報告提出,剛果(金)戰亂期間,外國軍隊和反政府武裝可能製造了戰爭罪行和大屠殺。報告所提涉嫌在剛果(金)犯有戰爭罪行或傷害性行為的國家有盧安達、烏干達蒲隆地安哥辛巴威查德
聯合國10月1日發布關於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發生的大屠殺調查報告,暗示數個國家軍隊和反政府武裝製造暴行。不出意料,報告內容一出,引起盧安達、烏干達等相關國家強烈反應,威脅退出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

剛果(金)背景介紹

1998年8月2日,班尼亞穆倫蓋族(盧安達圖西族移民)士兵在烏干達和盧安達軍隊的支持下發動武裝叛亂。隨後,辛巴威、安哥拉和納米比亞等國應剛果民主共和國政府的請求出兵相助,形成地區衝突。叛軍及烏干達、盧安達控制了占剛果民主共和國領土一半以上的東部、東北部地區,造成剛果民主共和國分裂分治的局面。1999年7、8月間,衝突各方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簽署了停火協定。

2000年,衝突各方多次就停火、脫離接觸等問題達成協定,聯合國安理會也就剛果民主共和國問題通過多個決議,但剛果民主共和國衝突的政治解決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2001年1月,約卡比拉繼任總統後,積極推進和平進程,國際社會也以此為契機加大了促和力度。2月,安理會就剛果民主共和國問題通過第1341號決議,要求衝突各方脫離接觸;外國軍隊就從剛撤軍制定詳細的日程表;並決定在剛部署550名軍事觀察員和約2300名武裝人員。3月,在衝突各方開始脫離接觸之後,聯合國軍事觀察員和保護部隊開始陸續進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約卡比拉總統執政後,強調建設法制國家,加強民主良政,保障人權,實行政治開放,允與反對派進行內部政治對話。

0

剛果民主共和國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採礦業占經濟主導地位,加工工業不發達,農業落後,糧食不能自給。曾是非洲經濟狀況較好的國家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起,因政局持續動盪,剛經濟連年負增長。2001年約·卡比拉執政後,推行市場經濟政策,放鬆經濟管制,加強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剛巨觀經濟狀況有所改善。2003年過渡政府成立以來,採取措施加大財政、稅收等部門的改革力度,改善投資和經營環境,規範經濟活動,並恢復了全國範圍內的河運、空運和部分鐵路運輸,人員、物資流通較前順暢。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及剛主要援助國增加了對剛發展援助,並免除了其部分債務。但連年戰亂使剛經濟積重難返,國家重建任務艱巨。礦業、水力和森林資源豐富。採礦業比較發達。農業落後,糧食不能自給。自1990年以來,由於政壇混亂,加上西方國家中止與蒙博托政權的政府間合作並實施外交制裁,國民經濟持續惡化,連年負增長,通貨膨脹最高達4位數。1997年卡比拉政權建立後,決定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推行私有化,提出振興國民經濟、初步擺脫貧困的三年發展計畫,並於1998年6月30日發行新貨幣"剛果法郎"。但1998年8月武裝衝突爆發後,國家重建三年計畫被迫中斷,經濟形勢再度急劇惡化。洛卡比拉推行戰時經濟政策,採取整理金融,外匯管制等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初約卡比拉執政後,推行市場經濟政策,放鬆經濟管制,減少行政干預,2001年下半年經濟狀況有所改善。

多國反應

最終報告內容幾天前已經泄出,聯合國公布報告幾個小時前,盧安達政府抨擊這份報告充斥“錯誤、危險”,烏干達軍方稱報告是“垃圾”,分別表示要退出聯合國維和行動
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形容這份報告“荒謬”。盧安達外交部長路易絲·穆希基瓦博9月30日夜間發布一份聲明中說:“盧安達明確宣布,這份報告從頭到尾充斥錯誤和危險。”穆希基瓦博還指責聯合國“改寫歷史”,“不適當地把屠殺指責加於盧安達”。
聲明說,聯合國報告過於依賴使用匿名訊息源、道聽途說和“未公開姓名、未經審查和未確認身份的調查員和證人”。這份報告直接抹煞了盧安達為安置胡圖族難民所作的廣泛努力。

0

烏干達軍方9月30日稱這份報告是“垃圾”。烏干達國防部發言人費利克斯·庫拉伊傑中校說:“我們無法善意接受這份報告。他們沒有就這些指責向我們徵詢,沒有我方立場。”
烏干達外交部長薩姆·庫泰薩9月30日致信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警告說,這份報告破壞了這一地區國家為地區和平與安全所付出的努力。庫泰薩要求不要公布這份報告。
烏干達還威脅要重新考慮其在索馬里的維和部隊部署。
蒲隆地政府也要求報告去除涉及指責本國軍隊和前反政府武裝的內容。
盧安達此前威脅說,如果聯合國公布譴責盧安達軍隊涉嫌在剛果(金)實施屠殺的報告,盧安達將退出聯合國維和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初為此特地訪問盧安達,就報告內容與卡加梅、穆希基瓦博等會晤。盧安達隨後保證繼續參加維和行動。
盧安達派遣了數千名軍人參加聯合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以及查德、海地和賴比瑞亞的維和行動。烏干達則派出4300名軍人參加非盟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
美聯社說,如果盧、烏兩國當真撤回維和部隊,確實會令聯合國頭疼。

屠殺引發的屠殺

說起發生在非洲的大屠殺,很多人立刻會想到“盧安達”。
1994年,共有接近100萬人,在盧安達被屠殺。起因是“農民階級胡圖族”和“貴族階級圖西族”的民族(階級)矛盾。兩族究竟誰應當為屠殺負主要責任,至今還是學術界討論的話題,但國際主流意見偏向於同情圖西族。胡圖族戰敗後,其一部分武裝力量逃到了臨國剛果。

0

時任剛果總統的蒙博托,其個人感情十分厭惡圖西族,對於投奔而來的胡圖族(解放盧安達民主陣線)相當寬容。而已在盧安達建國的圖西族,和還待在剛果的胡圖族,經常發生武裝摩擦。
1996年11月,蒙博托推行民粹主義政策,突然發布“驅除圖西族”命令,而引起境內圖西族的武裝反抗。此時,一直以反動黨面目出現的剛果人卡比拉突然發難,迅速聯繫自己的好友,時任盧安達總統的圖西族卡加梅,與烏干達、蒲隆地一道,組成聯軍,滅掉了蒙博托政權。
自此,大規模戰亂開啟,剛果人民地獄般的日子到來了。

永恆的利益

卡比拉坐穩總統寶座後,突然發現這些請來的圖西族人,好多打完仗後就不走了,賴在剛果非得謀個一官半職不可。那幾個請來的外國軍隊,甚至還糾結人力,大肆掠奪占領區的貴重礦產。
1998年,卡比拉決定解除政府內圖西族高官的職務,同時也要求盧安達、烏干達即刻撤軍。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這些當年你請來“打天下”的僱傭軍,剛剛拿錢拿到手軟,現在就被你“過河拆橋”,怎么可能心甘呢?不到一星期,剛果境內的圖西族再度叛變,於是盧安達、烏干達、蒲隆地又組聯軍向剛果展開進攻。
數星期後,安哥拉、辛巴威、納米比亞、查德、蘇丹等參戰支持卡比拉,他們與盧安達、烏干達、蒲隆地等國進行的“第二次非洲世界大戰”,正式在剛果的土地上打響。
所謂“大屠殺”,其實是指在“剛果多國會戰”中,正規軍及武裝團體殺害平民的嚴重暴行。

根本矛盾

殖民時代之前,如按生活方式劃分,圖西族以畜牧、貿易居多,而胡圖族多為農民。但是,兩族間通婚一向極為頻繁,無法單單從相貌、體態特徵來區分其族群歸屬。

0

再者,社會地位的不同也往往與社會分工相適應,不能視為一個是壓迫民族,另一個為被壓迫。
因此所謂“民族意識”、“民族認同”,多系近百年形成的“新思維”。盧安達境內山丘林立,有50萬之多。傳統上,人們只有家鄉(即“來自何山丘”)觀念,而不是強調歸屬哪個族群。這說明歷史上盧安達內部的民族隔閡與糾紛,遠遠不及媒體的誇大。本地人對教派、民族意識並非如此執著,即便偶有衝突,多能審時度勢、適可而止。反倒是二十世紀以來,經外界挑撥、渲染、供應大量軍火,才將矛盾擴大為毀滅性戰爭。尤其是比利時殖民當局的野蠻統治手段造成盧安達上千萬人口死亡,方使得胡圖與圖西兩民族之間關係急劇惡化。

追求民主的艱辛歷程

1960年,民主剛果獨立。“開國之父”盧蒙巴在位不及4個月,即在一場美國中情局與蒙博托聯合設計的政變中被俘致死。
蒙博托主政後,一方面冒充自己是“盧蒙巴的後繼人”,另一方面,透過獨裁手段,斂取巨大國家財富於私囊。其執政32年中民不聊生,自己卻乘坐包機週遊世界。
在政治上,軍人出身的蒙博托認識到了多黨制的“危害”,並想從根本上剷除這種危害。於是,他把剛果打造成了非洲大陸非常典型的黨政合一、黨國合一國家。
推翻獨裁者,卻迎來“父子皇帝”朗.卡比拉,亦是剛果國父盧蒙巴的“追隨者”之一。其曾經連續20年“造反”,卻沒有扳倒蒙博托。
1977年,老卡比拉的命運終於迎來了轉折。他就讀於坦尚尼亞三蘭港大學,與同為校友的後來成為烏干達總統的約韋里·穆塞韋尼、後來成為盧安達總統的卡加梅結為好友。後來,就如同第一段描述的一般,老卡比拉帶著同學的部隊,把獨裁者蒙博托打跑了,獨攬國家大權。但當同學之間“反目成仇”後,老卡比拉又在連續的戰爭中,被刺殺了。

0

不過老卡比拉留了一手棋:在他依靠武力奪取政權後,曾頒布總統令,規定只有他領導的解放剛果民主力量聯盟為合法政黨,其他政黨一律不得進行任何活動。老卡比拉死後,他的兒子約瑟夫·卡比拉上位了,在剛果最初舉行的幾次選舉中,小卡比拉還不到35歲,而35歲是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最低年齡。剛果議會為此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將總統最低年齡的限制降至30歲,並將選舉延期舉行。
歡天喜地搞大選,轟轟烈烈鬧暴動2006年6月30日,剛果舉行了46年來的首次多黨民主選舉。整個過程耗資4億5千8百萬美元,由聯合國組織、監督進行。這也是聯合國成立以來從事過的規模最大、操作最複雜的助選行動。由1萬7千6百人組成的國際部隊保證選舉在和平、有序的形勢下行。
新聞中有這樣令人動容的一幕:一位剛果婦女含淚說:對我們來說,今天是歷史上偉大的一天,我很激動。這是一個轉折點。現在我們又可以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自豪了。
但這位剛果婦女的眼淚還未風乾,首都金夏沙的街頭就槍聲大作、裝甲車轟鳴,現任總統小卡比拉和副總統本巴的衛隊及支持者們大打出手。起因正是本巴懷疑小卡比拉在選舉中作弊了。兩方的戰鬥持續經年,時常傳來“死亡過百”的新聞……

結語

民主剛果“暴力選舉”的現實,和泰國黃衫軍頗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些國家的確具備了民主制度,但總有某個超越選民的階層,習慣性的用暴力推翻票選結果……但畢竟聯合過渡政府已建立了,多黨政治也是必然之路。繼續走下去,民主剛果總有“名副其實”的那一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