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顯花植物

前顯花植物由M.Chadefand(1943)提出, L.Emberger(1944)和 P.Martens(1951)所贊同的分群,但也有許多人反對。通常都有大形種子,並具有內、中、外三層厚的種皮。

英文翻譯

pre-phanerogam

生物介紹

M.Chadefand(1943)提出, L.Emberger(1944)和 P.Martens(1951)所贊同的分群,但也有許多人反對。包括裸子植物,即顯花植物在種子內部形成(下一世代)胚之後,則和母體脫離。而厥類植物形成孢子或稍有差異的異形孢子,孢子脫落之後發芽形成原葉體,然後受精形成。在中間的階段,雌(大)孢子是大形的顆粒(grain)即所謂的“種子”,受粉後脫落,不久受精,因此在“種子”中明顯地沒有胚。這一點在區別類群時受到重視。蘇鐵蕨類(Cycadofilices)、開通類(Cay-toniales)和苛得狄類(Cordaitinae)、化石植物以及現在生存的蘇鐵(Cycas revoluta)和銀杏(Gi-nkgo biloba)。通常都有大形種子,並具有內、中、外三層厚的種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