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作品。李白以樂府古題填新詞,把原題祝賓主長壽之意變為當及時行樂之辭。

作品原文

前有一樽酒行二首

【其一】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⑵。

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慾醉朱顏酡⑶。

青軒桃李能幾何⑷,流光欺人忽蹉跎⑸。

君起舞,日西夕。

當年意氣不肯傾⑹,白髮如絲嘆何益。

【其二】

琴奏龍門之綠桐⑺,玉壺美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與君飲⑻,看朱成碧顏始紅⑼。

胡姬貌如花⑽,當壚笑春風⑾。

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此題即古樂府“前有一樽酒”。傅玄有作。其言置酒以祝賓主長壽之意。李白變而為當及時行樂之辭。

⑵淥酒:即清酒。

⑶酡:因飲酒而面紅。

⑷軒:堂前欄桿。

⑸蹉跎:虛度光陰。

⑹傾:超越。

⑺“龍門”句:龍門,山名。名“龍門山”者共有四處。傳說龍門山上桐樹善作琴。西漢文人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使琴摯斫斬以為琴。

⑻催弦拂柱:彈琴前的準備工作。催弦,上緊琴弦。拂柱,調整弦柱,校正弦音。拂讀bì。

⑼看朱成碧:形容酒喝得眼花繚亂,視覺模糊。

⑽胡姬:古代西域出生的少數民族少女。一般泛指酒店中買酒的女子。

⑾壚:酒店中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作品譯文

【其一】

春風東來,掩面而過。金樽淥酒,頓生微波。

可惜園中,落花紛紛,不堪其多。美人慾醉,醉顏朱酡。

可嘆這青軒桃李能耐多久?流光欺人,歲月蹉跎。

與君起舞,奈何太陽卻要西下。

少年意氣,不肯消磨。如今白髮如絲,感嘆又有何益?

【其二】

奏起龍門綠桐所制的琴瑟,玉壺盛滿美酒,酒清若空。

催弦拂柱,琴聲丁冬,與君痛飲,喝到看朱成碧,醉顏開始紅潤。

胡姬美貌如花,當壚而笑,面如春風。

邊笑春風,邊舞羅衣,當此美景,你今天不醉,就是個傻蛋,還談什麼歸宿?

作品評析

這兩首詩是李白以樂府古題“前有一樽酒”而填的新詞。第一首詩寫流光易失,少壯易老。前六句為第一段,寫時光易失。由春風聯想到落花,由落花聯想到美人朱顏如同桃李,不能有幾時紅艷,此皆因流光欺人之故。後四句為第二段,感嘆人生易老,少壯不能挽回。“日西夕”有兩層含義:一層用來烘托悲情,一層暗示人到暮年。

第二首詩寫及時行樂。首句言琴佳,次句言酒清,三四句寫在琴聲中痛飲,後五句寫面對如花少女的歌舞歡笑,應大醉而歸。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