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鰟鮍

刺鰟鮍

刺鰟鮍,雄魚吻部具珠星,雌魚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棲息於溪流緩水區,以藻類為食,常生活于山澗溪流的緩水區,個體小,體長不超過90毫米。

興凱刺鰟鮍

學名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Dybowsky),鯉科
體扁薄,呈橢圓形。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有硬刺。
生活於江湖淺水區。主食藻類和植物碎屑。生殖期在4~5月,雄魚吻部具珠星,雌魚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卵粒大,橢圓形。分布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峨眉刺鰟鮍

俗名:峨眉刺鰟鮍 產地及產期: 分布於四川岷江水系。
介紹:
體扁薄,呈橢圓形。口須1對,長度大於眼徑。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期間雄魚的吻部出現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常生活于山澗溪流的緩水區,個體小,體長不超過90毫米。

多鱗刺鰟鮍

學名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Woo,鯉科
體較長,扁薄。須1對,長度小於眼徑之半。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完全,側線鱗38~39。背、臀鰭具硬刺。生殖季節雄魚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棲息於溪流緩水區,以藻類為食。為小型魚類。體長130毫米以下。分布於浙江、湖南等地。

越南刺鰟鮍

學名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鯉科
體較高,扁薄,呈橢圓形。須1對,長度小於眼徑。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期間雄魚吻部有珠星,雌魚具產卵管。
常棲息於湖泊及河流的淺水區。個體小,常見體長為60~100毫米。分布於長江以南各水體。

寡鱗刺鰟鮍

學名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Bleeker,鯉科
體扁薄,極高,幾近圓形。無須。下咽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側線鱗31~33。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時期雄魚吻部有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為生活於江湖中的一種小型魚類,一般常見體長為50~70毫米。分布於長江水系。

大鰭刺鰟鮍

學名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Bleeker,又叫豬耳鰟鮍,鯉科
體扁薄,卵圓形。具短須一對,下咽齒1行,齒面具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均具硬刺。
小型魚類,但在鰟鮍魚類中屬最大的一種,大者體長130毫米。在靜水或緩流、水草叢生的環境棲息。雜食性。生殖期4~6月。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
分布廣泛,在淺水湖泊內數量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