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蒼耳

刺蒼耳

刺蒼耳,一年生草本,常生於路邊、荒地和旱作物地。果實具鉤刺,常隨人和動物傳播,或混在作物種子中散布。花期8~9月,果期9~10月。種子繁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刺蒼耳刺蒼耳
原產地:南美洲;在歐洲中、南部,亞洲和北美歸化。

入侵時間及地點:1974年在北京豐臺區發現。入侵地:安徽、北京、河南、遼寧、河北。

危害特點

生長在榨油廠附近的垃圾上,亦侵入農田,危害白菜小麥大豆等旱地作物。

形態特徵

刺蒼耳刺蒼耳
高40~12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節上具三叉狀棘刺。葉狹卵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3~8cm,寬6~30mm,邊緣3(~5)淺裂或不裂,全緣,中間裂片較長,長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柄,背面密被灰白色毛;葉柄細,長5~15mm,被絨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球狀,生於上部,總苞片一層,雄花管狀,頂端裂,雄蕊5。雌花序卵形,生於雄花序下部,總苞囊狀,長8~14mm,具鉤刺,先端具2喙,內有2朵無花冠的花,花柱線形,柱頭2深裂。總苞內有2個長橢圓形瘦果。

消長規律

一年生草本,常生於路邊、荒地和旱作物地。果實具鉤刺,常隨人和動物傳播,或混在作物種子中散布。花期8~9月,果期9~10月。種子繁殖。

控制方法

在結果前拔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