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蟲皮炎

刺毛蟲皮炎是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引起的炎症反應。我國常見的是黃、綠刺毛蟲,多發生於6~9月份的刺毛蟲活動期。皮損多發生於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皮膚被毒刺刺傷後一般先有刺痛、灼熱感覺,隨即在刺傷部位出現紅腫或大片腫脹,一般全身症狀較輕,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病因

刺毛蟲生活於樹叢、草地上,長5~8 cm,黑褐色,全身有無數針狀細毛,毛有微細的導管,內含鹼性毒液,若刺毛刺入人皮膚,將毒液注入皮內引發本病。

臨床表現

本病多發生於6~9月份,皮損好發於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當皮膚被刺毛刺傷後,起初有瘙癢、刺痛、燒灼感,然後是外癢內痛。在刺傷部位的中心,出現米粒至豌豆大或更大的蕁麻疹樣皮疹或腫脹,周圍可有邊界不清的紅暈。紅暈經6~7小時後自行消退,遺留米粒至黃豆大的紅色斑丘疹,有瘙癢感,同時斑丘疹又可轉變成風團樣反應,如此這般反覆發作。如果穿著被毒毛污染的衣物,可引起皮膚廣泛發疹。毒毛若觸及眼部,可引起急性結膜炎、角膜炎。本病發於口部時可致口唇高度腫脹。多數患者全身症狀輕微,嚴重者可致死。

檢查

患者皮疹處可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刺毛。

診斷

診斷要點如下。
1.接觸史
有樹蔭下納涼或接觸樹上刺毛蟲、蟲繭史。
2.流行季節
本病多發生於6~9月份。
3.典型症狀
皮損好發於面、頸、前臂等暴露部位。在皮膚刺入中心出現米粒大的丘疹或水皰,周圍呈水腫性紅斑。自覺瘙癢,搔抓後局部灼熱、疼痛。若刺毛接觸眼、口唇可致急性眼結膜炎、角膜炎、口唇高度腫脹。
4. 輔助檢查
用放大鏡觀察患者皮疹處,如見到刺毛更可確診。

治療

1.一般治療
可用膠布貼上患處,反覆多次以拔除毒毛。
2.藥物治療
(1)局部紅腫明顯時可使用1%~2%明礬溶液冷濕敷。
(2)皮疹密集時,可使用1%鹽酸吐根鹼水溶液3ml在患部的近心端皮下注射,可立即止痛。有心臟病、低血壓、肝腎功能不全者、孕婦及幼兒禁用。
(3)症狀嚴重時使用抗組胺藥和止痛片。

預防

重點是消滅刺毛蟲,可摘除並銷毀有刺毛蟲卵塊的樹葉。夜間用誘光燈捕殺蟲蛾。噴灑1%敵百蟲液以殺滅樹上的幼蟲。不在有刺毛蟲的樹下晾曬衣物、玩耍或乘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