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毒

刺五毒

刺五毒,端午節民俗之一,是指農曆五月有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有驅除蟲害的象徵。

簡介

五月是熱天的開端,毒蛇開始活躍,魑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因此,須在五月初五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系五色絲、刺五毒、點雄黃就是消災防毒的幾個主要方式。

五色絲,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代表色,火色為紅,土色為黃,木色為藍,金色為白,水色為黑,合五色線係為一條線縷,又名長命縷、續命縷等。漢代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古文介紹

詩云:“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這裡面,東君舉起弓矢射天狼是為了防止災禍降臨人間。同樣的,刺五毒也是人們祈求安康的行為。

五毒和刺毒方法

五毒就是蠍、蛇、蜈蚣、壁虎、蟾蜍,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出沒的時間,要用種方法預防五毒的毒害,所以古人制五毒圖刺之,以求祛除災病。刺五毒,就是把五毒的畫像做成靶子,參加者用飛鏢投刺五毒。

點雄黃,將雄黃酒點塗在民眾手上,寓意邪驅避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