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設計

制度設計

一直以來,政策學者十分關注對政府可以用來實現其目標的各種基本工具或用具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從最初的歸納性創建有關通用性工具的廣泛列表以供政策分析者使用,轉移到對工具的各組成元素的更簡潔的、但仍然有用的規範的發掘努力上。從通用性工具到完全規範化政策的轉移,需要設計者不僅僅了解基本的組成元素。例如,使外部性內部化的庇古稅至少應該規定該稅收適應的稅基和稅率,以及徵稅所依賴的行政性工具,等等。設計者也許要設定用以指定這些細節如稅基、稅率的準則,而不是直接地規定它們。這些規則和規格的創建就可以看做是制度設計。我期望政策分析者通過更好地理解制度設計是這個問題的最初原動力,從而能夠知曉如何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一直以來,政策學者十分關注對政府可以用來實現其目標的各種基本工具或用具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從最初的歸納性創建有關通用性工具的廣泛列表以供政策分析者使用,轉移到對工具的各組成元素的更節劍的、但仍然有用的規範的發掘努力上。從通用性工具到完全規範化政策的轉移,需要設計者不僅僅了解基本的組成元素。例如,使外部性內部化的庇古稅至少應該規定該稅收適應的稅基和稅率,以及徵稅所依賴的行政性工具,等等。設計者也許要設定用以指定這些細節如稅基、稅率的準則,而不是直接地規定它們。這些規則和規格的創建就可以看做是制度設計。我期望政策分析者通過更好地理解制度設計是這個問題的最初原動力,從而能夠知曉如何制定出更有效的政策。

但是,你很快就會發現,這項工程涉及到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依賴於其嵌入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背景。這些背景因素提供了一種為制度設計提供機會和製造障礙的現有制度環境。對制度設計的根本性理解需要有關制度和制度變遷的理論。近年來,隨著社會學者對制度的興趣復燃,不斷湧現出了大量的可能的理論來源。

本書的貢獻者利用各種資源來確認理解制度設計的意義。儘管它在實際套用方面的貢獻遠不如我原先預期的那樣大,但我仍然認為,無論對政策分析者還是制度經濟學領域的學生業講,它提供了某些有價值的東西,並邁出了比較謹慎的一步。

目錄

企業理論:契約論視角的回溯(代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制度設計:概述

1.1 引言

1.2 制度研究的議程

1.3 公共政策和制度設計

1.4 結論

第二章 制度設計:代理理論的角度

2.1 引言

2.2 基本模型和承諾問題

2.3 隱藏行動和風險分擔

2.4 額外信息的價值

2.5 團隊生產

2.6 結論

第三章 購者自慎:制度、契約和俄羅斯的商品交易所

3.1 引言

3.2 新制度主義和契約強制執行

3.3 蘇聯和俄羅斯的商品交易所

3.4 制度設計與契約

3.5 第三方強制執行

3.6 制度和可信的承諾

3.7 俄羅斯交易所的現狀

3.8 結論

第四章 制度的理性選擇理論:對設計的意義

4.1 引言

4.2 有變化的重複博弈及其對制度設計問題的適用性

4.3 制度中的合用:重複的囚徒困境博弈

4.4 制度中的協調:性別戰博弈

4.5 更複雜的模型:變化和交流

4.6 更複雜的模型使博弈適合於真實的政策問題

4.7 結論

4.8 附錄:有變化的重複博弈的正式模型

第五章 制度設計中的慣例和規範

5.1 引言

5.2 慣例、習慣和文化

5.3 規範、品德和團體

5.4 規範的闡述對制度設計的意義

5.5 結論

第六章 貿易糾紛的解決制度:加拿大——美國自由貿易協定的案例

6.1 引言

6.2 糾紛解決制度和貿易政治

6.3 FTA下的糾紛解決制度結構

6.4 NAFTA下的小組審議議程

6.5 結論

第七章 制度設計的兩種慣例:對話和決策

7.1 引言

7.2 理性和設計的概念

7.3 道德前提和制度

7.4 制度設計的兩種慣例

7.5 結論

第八章 政策網路系統和治理

8.1 引言:制度主義和網路系統

8.2 政策網路系統:主要特點

8.3 戰略治理

8.4 網路系統管理和重建的方法

8.5 結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