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丹

刪丹,是山丹的原名,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是一個半農半牧縣。

地理位置

刪丹是山丹的原名.
[地名]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張掖市的東大門。東鄰永昌,南接青海、北靠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南北長148公里,東西寬89公里,總面積5402平方公里,耕地85.7萬畝,常年耕種面積46萬畝。海拔1550-4441米,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高,西北低,屬大陸性高寒半乾旱氣候,是一個半農半牧縣。

歷史悠久

山丹原名刪丹,歷史悠久。據《山丹縣誌》載,刪丹古城在焉支山谷地近鐘山寺處,"以曉日出映,丹碧相間如'刪'字,又名刪丹山,而縣以此得名。"山丹秦時為月氏地,漢初屬匈奴,後由驃騎將軍霍去病收復,為張掖郡所轄。隋初改為山丹衛,清代改置山丹縣,屬甘州府。建國初屬武威專區,1955年後屬張掖專區,2002年屬地級張掖市。

區域範圍

全縣轄7鄉4鎮,115個行政村,4.2萬戶,20.3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7萬人。有漢、回、藏、滿等12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792人。縣內有93922部隊、山丹培黎學校、中牧公司山丹馬場、山丹農場、山丹煤礦、山丹糧食中轉儲備庫、山丹焦化廠、張掖地區山丹水泥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水泉煤礦等省、市、軍隊駐丹單位和企業。

資源豐富

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煤(儲藏量4億噸)、矽石(儲藏量5838萬噸)、高嶺土(儲藏量8600萬噸)、鐵礦石(儲藏量80.34萬噸)、白雲岩(儲藏量7300萬噸)、石英沙(儲藏量50萬噸)等10多種。工業起步較早,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學、鑄造、採礦、輕工、加工等六大工業支柱,現有山丹油脂廠、清泉水泥廠、位奇水泥廠、陶耐公司、金冶公司、龍化公司、高原龍食品有限公司、瑞源啤酒麥芽廠、蘭池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1000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1戶。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機制磚、花崗石板材、耐火材料、石油鑽井泥漿助劑、腐植酸磁化肥、炭黑、陶瓷、白酒、植物油等。

農業發展

山丹種植業以糧、經、飼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小雜糧等,面積15萬畝左右;經濟作物有油菜、啤酒大麥、脫毒馬鈴薯、亞麻、瓜菜、中藥材等,面積25萬畝左右;飼草以毛苕子苜蓿為主,面積6萬畝左右。初步形成了油料、專用小麥、啤酒大麥、纖用亞麻、脫毒馬鈴薯、中藥材、砂田西瓜等主導產業。林地保存面積80萬畝,其中經濟林6萬畝。糧油總產量8000萬公斤左右,果品總產量400萬公斤以上。畜牧業以養羊為主,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為1萬頭、50萬隻、6萬口、50萬隻。
縣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焉支山森林公園大馬營草原等自然風光和漢明長城、大佛寺、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艾黎與何克陵園、長城文物陳列館等人文景點。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發展迅速。1998年建成全省文化先進縣。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90%、96%。有中、國小152所,幼稚園3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30673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9.87%。2001年,科技在經濟成長中的貢獻率達到44%。共有衛生(防疫)院所19所,縣城有縣醫院、中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農村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所。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深入,1997年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1998年建成全國體育先進縣。
2001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61億元,第二產業4.1億元,第三產業4.39億元,農業增加值2.34億元,鄉及鄉以上工業增加值0.49億元,財政收入482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47元。
"十五"期間,我們將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增強機遇意識,推進對外開放,完善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山丹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參觀考察,觀光旅遊,經商創業,投資開發,共創美好明天。
[釋名]開紅花的百合叫山丹。它的根,味稍差,不如開白花的百合山丹的根似百合,但小而瓣少,莖也短小;它的葉子像柳葉,與百合的葉有別。4月,山丹開紅花,花有六瓣但不向四面垂下,也結小的籽。

山丹根介紹

[性味]味甘,性涼,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腫瘡、驚邪、女子非經期大量持續出血。
花:
[功效主治]主活血。
蕊:
[功效主治]敷疔瘡惡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