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上座率

列車上座率

列車上座率,根據鐵道部的計算方法是,“列車上座率”是指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比率,反映了列車席位利用率。高鐵列車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復用的,所以上座率超過100%並不一定超員。

官方算法

鐵道部舉例解釋:以CRH3C型動車組為例,該車定員556人,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556=86%。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儘管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但是該趟車的上座率應計算為(480+100)/556=104%。
備註:由於高鐵列車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復用的,所以上座率超過100%並不一定超員。

質疑

高鐵售票動態高鐵售票動態

2011年8月初,鐵道部網站發布訊息,截至2011年7月31日,京滬高鐵運營一個月以來,共開行動車組列車5542列,日均179列;運送旅客525.9萬人,日均17萬人,平均上座率107%。
網友“JungleGym”發微博稱,我每次坐高鐵(次數不下50次)都有空座,滬寧高鐵也是周末尖峰時段才會滿員。我從未見過車廂里有站的乘客,不知107%數據從何而來?
網友“來看看123”說,“看到這個訊息著實讓我吃驚,不知道這個‘平均上座率’是如何計算的?我在7月26日乘坐G124次列車時看到的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二等座車廂里最多不會超過30%的座位上有人坐,一等座人更少,商務座只有3個座位有人。”

鐵道部回應

外界有人質疑,鐵道部關於“平均上座率”的數據與乘客的感受有差異。當時,鐵道部解釋說,中國鐵路運輸統計已經信息化,每一趟列車的旅客購票人數是計算機統計生成的,準確可靠。旅客之所以對上座率高低的感受不同,主要是由於每日、每月、每年的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而每一趟列車的上座率是很不均衡的。
據媒體2010年報導,針對一些旅客反映的滬寧高鐵上座率如此之高,為什麼自己乘坐時車廂常常很空的質疑,鐵道部相關負責人曾分析說,首先,列車上座率是一個平均數,不同時間的列車上座率很不均衡;其次,高鐵車票銷售時,不會在首發站把所有車票銷售一空,會為中間車站預留一些席位以保證公平,因此也會出現上車後發現空車廂的現象。

專家觀點

“鐵道部統計數據不客觀”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鐵道部算法有問題,其中有水分,不客觀。從經濟角度來講,其上座率與票款收入也不對稱。同樣,也會讓乘客產生誤解。“107%的上座率聽上去挺唬人,但是實際上沒數據上那么多人。”
葉青提出,應該統計列車的有效上座率。具體公式為:
有效上座率=有效里程數/座位里程數。
備註:有效里程數:該座位有人乘坐時列車行駛里程數;座位里程數:該座位空置或有人時列車行駛里程數。有效上座率不會超過100%。
舉例:按照鐵道部的舉例,如果開行上海至南京直達列車,在上海有480人購票上車,上座率為480人×300公里/556人×300公里=86%。
如果不是直達列車,該車在上海有480人上車,在蘇州停靠時下車400人、又上車100人並坐到終點,到南京站時該車僅有180人。則該趟車的有效上座率=[(400人×100公里)+(80人×300公里)+(100人×200公里)]/556人×300公里=50.36%。
備註:據了解,上海至南京全長300公里,上海到蘇州約100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