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

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特徵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

基本信息

作 者:張兆松 著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8362出版時間:2008-11-01版 次:1頁 數:384裝 幀:

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訴訟法

內容簡介

《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一、選題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我國司法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保證司法公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繼續推進司法改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最佳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同時,《刑事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等法律的修改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專著中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上述主題展開的,這些論證和建議不僅深化了理論研究,而且對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無疑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二、資料翔實,論證充分。作者在論著中引用了大量的學術觀點和實證資料。在探討一些具體問題時,既關注國際文獻和國外的相關制度,又緊扣我國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理論界的觀點,同時結合自己的司法實踐經驗,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既注意以世界的眼光來分析中國的現實司法問題,更注意從中國的法律實踐中提煉、歸納解決問題的途徑,論證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如作者對我國現行刑事公訴撤訴制度作了非常全而深入的研究,即涉及了該制度立法規定缺失、撤訴的性質不明確、撤訴的事由不明確、撤訴的時間規定不合理、撤訴後如何處理、處理的條件及處理的期限不明確、對撤訴的制約不力、被告人、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得不到有效保護、撤訴後重新起訴條件不嚴格,導致再行起訴普遍和延期審理後法院決定撤訴有違立法精神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完善我國的刑事公訴撤訴制度,要以制約權力、保障人權為基點,以實現撤訴價值為目標,認真總結多年來的撤訴實踐經驗,充分吸收借鑑國外及我國台灣地區關於撤訴的共通性規定,重構我國的刑事公訴撤訴制度的改革意見,並設計了具體的改革思路,即立法應當明確賦予檢察機關撤訴權,明確規定撤訴的理由和方式,明確規定撤訴的時間,明確規定撤訴的效力及重新起訴的條件,強化撤訴的制約監督機制,加強對當事人的權利保護,廢除延期審理後法院有權決定撤訴的規定。論證過程既有理論思辨,又有實證分析,有理有據,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作者簡介

張兆松,男,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浙江省金華市人,1985年7月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刑事檢察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助理檢察員、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審查批捕處處長、監所檢察處處長。2001年調入寧波大學法學院,從事刑事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現為寧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律系副主任、刑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理事,浙江省慈谿市人民法院司法實務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1999年被評為浙江省衢州市勞動模範,2001年12月獲“浙江傑出法學青年”稱號。2006年被寧波大學法學院評選為首屆“我最喜愛的老師”,同年又被評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曾在《法學》、《中外法學》、《法律科學》、《人民檢察》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有:《刑事檢察理論研究新視野》(2005年)、《瀆職犯罪的理論與實踐》(2007年),《公安廉政文化概論》(2008年)等。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

目錄

探尋刑事司法公正之路——序《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
模式之爭還是理念之辯?——序《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
前言
內容提要
第一章 刑事司法解釋制度研究
第一節 刑事司法解釋的主體
一、檢察機關是否具有刑事司法解釋權
二、刑事檢察解釋的正當性問題
三、地方各級司法機關能否成為司法解釋的主體
四、法官能否成為司法解釋的主體
第二節 刑事司法解釋的效力
一、刑事司法解釋的效力範圍
二、越權刑事司法解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三、刑事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
第三節 刑事司法解釋的原則
一、刑事司法解釋的原則之爭
二、刑事司法解釋的合法性原則
三、刑事司法解釋的合理性原則
四、刑事司法解釋的明確性原則
第四節 刑事司法解釋的目標
一、刑事司法解釋目標的爭議
二、主觀說為主兼顧客觀說之提倡
三、擴張解釋及其限制
四、擴張解釋與類推解釋的關係
第五節 刑事司法解釋的制度缺陷
一、解釋範圍不明確
二、違背司法解釋的原則,損害法律的權威
三、司法解釋程式不規範,有損司法解釋的嚴肅性、有效性
四、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司法解釋的監督不力
第六節 完善刑事司法解釋權的若干建議
一、加強司法解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杜絕越權解釋
二、進一步完善司法解釋的程式
三、加強刑事立法解釋
四、嚴格刑事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制度
五、加強對刑事司法解釋的檢察監督
六、制定《司法解釋法》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研究
第一節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一、我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規定
二、國外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三、我國是否有必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
四、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認定
第二節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範圍
一、《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是指罪名,還是指犯罪行為
二、對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8種犯罪行為,應定何種罪名
三、法定的8種犯罪應否限定為“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四、如何完善相對負刑事責任範圍
第三節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罰適用
一、未成年人能否適用無期徒刑
二、未成年犯罪人能否適用財產刑問題
三、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
第四節 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制度
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代理人制度
二、推進未成年人犯罪原則上不逮捕羈押制度
三、擴大酌定不起訴比率
四、建立暫緩起訴制度
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第五節 未成年刑事審判制度
一、提高非監禁刑的適用率
二、建立暫緩判決制度
三、推行人格調查制度
四、嘗試引入心理鑑定制度
第三章 檢察偵查權制度研究
第一節 檢察偵查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關於職務犯罪偵查權歸屬的爭議
二、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二節 檢察偵查權的立法完善
一、當前檢察偵查權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檢察偵查權的立法完善
第三節 檢察機關內設偵查機構的設定模式
一、檢察機關內設偵查機構設定模式的缺陷
二、檢察機關內設偵查機構設定的構想
第四節 檢察偵查權的監督制約機制
一、現行檢察偵查權的監督制約機制
二、現行檢察偵查權的監督制約機制的缺陷
三、檢察偵查權的監督制約機制的重構
第四章 刑事公訴制度研究
第一節 刑事公訴的證明標準
一、公訴案件證明標準應當降低
二、公訴案件證明標準的重構
第二節 刑事公訴方式的選擇
一、現行刑事公訴方式的缺陷
二、刑事公訴方式改革的爭議
三、刑事公訴方式的構想
第三節 酌定不起訴制度
一、酌定不起訴的法理基礎
二、酌定不起訴制度的性質
三、酌定不起訴的條件
四、酌定不起訴率的控制
五、酌定不起訴制度的完善
第四節 刑事公訴撤訴問題
一、我國現行刑事公訴撤訴制度的沿革
二、我國現行刑事公訴撤訴制度的缺陷
三、國外刑事公訴撤訴制度之比較
四、完善我國刑事公訴撤訴制度之思路
第五章 刑事審判監督制度研究
第一節 審判檢察監督制度的缺失
一、監督對象的有限性
二、監督範圍的狹窄性
三、監督標準的抽象性
四、監督方式的事後性
五、監督程式的模糊性
六、監督手段的疲軟性
七、監督效力的受制性
第二節 審判檢察監督制度的重構
一、刑事審判監督中若干觀點辨析
二、強化刑事監督的若干構想
第六章 刑罰執行制度研究
第一節 刑罰執行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作用
一、刑罰執行的概念、特徵
二、刑罰執行與審判的關係
三、刑罰執行中被執行人的權利保障
第二節 刑罰執行程式中不同主體的角色定位
一、刑罰執行中法官的定位
二、刑罰執行中檢察官的定位
三、刑罰執行中辯護律師的定位
第三節 刑罰執行程式中的辯護職責與作用
一、刑罰執行程式中辯護制度的價值目標
二、刑罰執行程式中辯護律師的職責界定
三、執行程式中辯護律師的作用分析
第四節 刑罰執行檢察監督機制的完善
一、現行刑罰執行檢察監督機制的特點
二、現行刑罰執行檢察監督機制的缺陷
三、重構刑罰執行檢察監督機制的初步構想
第七章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第一節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簡述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特徵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
第二節 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一、我國現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
二、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構想
第三節 辯護律師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地位、職責和作用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辯護律師的地位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辯護律師的職責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辯護律師的作用
第四節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辯護律師制度的完善
一、刑事法律援助過程中辯護律師的身份定位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過程中辯護律師職責的明確
三、刑事法律援助過程中辯護律師權益的保障
第五節 監獄法律援助制度的構建
一、建立監獄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監獄法律援助制度的可行性
三、監獄法律援助的制度設計
第八章 刑事賠償制度研究
第一節 《國家賠償法》的歸責原則
一、現行《國家賠償法》歸責原則的認識分歧
二、現行《國家賠償法》的歸責原則是違法原則
三、在遵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對歸責原則作出新的解說
四、刑事賠償歸責原則的立法完善
第二節 刑事存疑案件的賠償問題
一、存疑案件賠償問題的爭議
二、刑事存疑案件應當賠償
第三節 錯案與刑事賠償的關係
一、刑事訴訟中錯案標準和範圍界定的分歧
二、如何界定錯案的標準和範圍
三、國家賠償中錯案範圍的界定
四、轉變觀念,重塑正確的錯案觀和刑事賠償觀
第四節 《國家賠償法》中的免責問題
一、關於《國家賠償法》第17條第3項免責範圍的爭議
二、《國家賠償法》第17條第3項免責範圍的把握和完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