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松

張兆松

張兆松,男,1962年10月出生,漢族,浙江省金華市人。現為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法學》、《中外法學》、《法律科學》、《人民檢察》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已出版專著四部,主持、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課題。

基本信息

研究領域

中國刑法,監獄學

社會兼職

大學畢業後長期從事刑事檢察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助理檢察員、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審查批捕處處長、監所檢察處處長。

2001年調入寧波大學法學院,從事刑事法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理事

浙江省訴訟法學會常務理事

榮譽獎勵

1997年被評為浙江省衢州市首屆“十佳檢察官”

1999年被評為浙江省衢州市勞動模範

2001年12月獲“浙江傑出法學青年”稱號。

代表性成果

著作

《刑事檢察理論研究新視野》(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瀆職犯罪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7年版)

《公安廉政文化縱橫》(民眾出版社2008年版)

《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選擇》(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科研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檢察權制約機制研究》(07BFX5018)

最高人民檢察院研究課題:《瀆職犯罪的理論與實踐》(GJ2006D06)

法務部課題:《監獄法律援助制度研究》(06SFB5020)

論文

1、《論職務犯罪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實現》,張兆松,《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12年3月發表

2、《論檢察機關刑事審判監督角色的轉換》,張兆松,《學習與探索》,2011年6月發表

3、《論檢察權監督制約機制的重構》,張兆松; 張利兆,《法治研究》,2012年1月發表

4、《完善審判檢察監督路徑之思考》,張兆松; 乾紅光,《中國司法》,2011年6月發表

5、《“村官”受賄犯罪認定的困境及立法對策》,張兆松; 張利兆,《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4月發表

6、《論職務犯罪初查權監督制約機制的完善》,張兆松,《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1年5月發表

7、《偵查羈押制度的實踐困境和完善路徑》,張兆松; 王顯祥,《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4月發表

8、《試論構建監獄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張兆松; 謝如程,《求實》,2008/S1發表

9、《審查批捕方式的反思與重構》,張兆松,《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年1月發表

10、《訊問犯罪嫌疑人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困境及對策》,張兆松,《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3月發表

11、《刑事司法權配置與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章國田; 張兆松; 鄔烈波,《人民檢察》,2010年5月發表

12、《檢察機關偵查管轄的缺陷與立法完善》,張兆松; 乾紅光,《中國司法》,2010年9月發表

13、《廢除貪污受賄罪交叉刑之思考》,張兆松,《中國刑事法雜誌》,2010年10月發表

14、《論我國刑法中交叉刑的廢除——完善貪污受賄罪刑罰制度之思考》,張兆松; 張應立,《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0年4月發表

15、《強化人大對司法權監督的思考》,張兆松; 張利兆,《法治研究》,2010年11月發表

16、《完善刑事公訴撤訴權監督制約機制的構建》,張兆松,《時代法學》,2009年2月發表

17、《質疑附條件逮捕》,張兆松,《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年3月發表

18、《刑事司法如何面對國企轉制中的資本“原罪”問題》,李和仁; 張利兆; 張炳生; 張兆松; 潘申明; 倪愛靜; 王志勝; 曾祥生,《人民檢察》,2009年10月發表

19、《論檢察機關逮捕權制約機制的重構》,張兆松,《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 》,2009年5月發表

20、《附條件逮捕制度批判》,張兆松,《現代法學》,2009年5月發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