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舞

刀郎舞

屬於刀郎文化,刀郎舞又稱“刀郎賽乃姆”,主要表現刀郎人狩獵過程。歌手引吭高歌,“哎呀呀”呼喚人們準備打獵。舞者雙手左右擺動、左右半轉,表現獵人將濃密的灌木撥開尋找獵物。女舞者時而高舉右手,時而高舉左手,為男獵手舉火把照明。舞者忽而似彎弓欲射,發現獵物衝上去展開搏鬥的舞姿。狩獵勝利,舞蹈的氣氛熱烈而歡快,表現出刀郎人男女共同維繫生存的默契情愛。

概述

刀郎舞在南疆葉爾羌河中下游的兩岸,有一片美麗富饒的綠洲,這就是麥蓋提縣,聞名天山南北的刀郎舞之鄉,

..

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會跳刀郎舞。在節假日,在豐收之後,在婚禮上,在喜慶之時,能歌善舞的人們便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一起,跳起刀郎舞。刀郎舞是維吾爾族的一種民間舞蹈,它歷史悠久,形式完整,具有濃郁的邊塞氣息和風格。舞姿開朗大方,粗獷矯健,使人歡樂,給人以力量和鼓舞。刀郎舞是麥蓋提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

介紹

“刀郎舞”是一種以狩獵活動貫穿始終,迥異於其他舞蹈的大型民間舞蹈。分“且克提賣(跟蹤獵物)”、
刀郎舞刀郎舞
“塞乃姆”(圍獵搏鬥)、“塞尼開斯提”(狩獵告捷)、“色里瑪(喜慶勝利)4大段,表現了古代刀郎人在原始森林中與大自然抗爭的智慧和勇敢。
“刀郎舞”是刀郎人生命的一部分,自小兒至老者不跳刀郎舞的刀郎人幾乎是找不見的。

由來

“刀郎”是麥蓋提的古地名,它的意思是成堆成群。在很久以前,這裡沒有人煙,只有沙丘、鹼灘、紅柳、胡楊。而在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卻有一塊良田綠洲,居住著一些很早很早遷移或者戰爭遺留下來的人。後來由於大自然的變遷和宗教的傳入,以及戰爭的影響,這塊良田綠洲變成一堆一堆的沙丘,人們只好向葉爾羌河流域搬遷。

..

同時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葉城縣、莎車縣等地也流入一部分尋求生活出路的人。這些按地區習慣分居成堆,形成一堆一堆的居民點,當時維吾爾族稱其為”堆郎”,後來語音又轉變成“多郎”或“刀郎”。至今在麥蓋提縣居民中,仍有不少人稱自己為“刀郎人”。自古以來,勇敢驃悍、勤勞樸實的刀郎部落就在這裡生息。這裡森林茂盛,野獸出沒,刀郎人經常狩獵,他們定周末為狩獵日,每逢這天,青年人手持長矛、木棒。弓箭一起狩獵。勝利返回後就聚在一起跳舞和演唱“刀郎木卡姆。”這裡還有一部分人從事耕種,每當風調雨順、糧豐畜壯之時,人們便圍著篝火,通宵達旦出狩獵的緊張和戰鬥氣氛。

刀郎舞的最大特點是:

節奏明快、動作剛勁,所有動作都是勞動過程的形象化。刀郎木卡姆視頻連結點擊在節假日,在豐收之後,在喜慶之時,能歌善舞的刀郎人們便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一起,跳起刀郎舞。刀郎舞做為一種民間舞蹈,是麥蓋提刀郎人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其歷史悠久,形式完整,具有濃郁的邊塞氣息和風格。舞姿開朗大方,粗獷矯健,使人歡樂,給人以力量和鼓舞。當佳節喜慶、賓朋光臨時,隨著激烈的手鼓敲響,剛健的“刀郎木卡姆”套曲高奏,一雙雙老頭老太、一對對姑娘小伙子便會自動地紛紛地步入場中,翩翩起舞。刀郎舞”所表現的是“狩獵全過程”,分為五個部分的舞蹈基本上由兩人為一組的對舞形式構成,現在保存下來的有四組動作,全部演出最後部分是競技性的旋轉。從那近似挽弓騎射的矯健舞姿和動律特點中,現代人隱約可以看到當年刀郎人的狩獵生活和戰爭情景。

音樂

伴奏刀郎舞的音樂叫“刀郎木卡姆”,它原有十二個套曲,但已有三個套曲失傳,現留下有九個套曲。
..

每套分五個段落,每段配有兩首詩歌,加在一起,全套共四十五段樂曲,九十首詩歌。用沙塔爾、獨他爾、熱瓦甫、卡龍琴、艾捷克、手鼓等樂器演奏。 孤寂的痛苦使綠洲人更加需要感情傾訴和交流,從而對人類表達情感最重要的載體——音樂有著特殊的愛好。音樂,滲透到綠洲人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音樂,是綠洲人表達情感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解讀之二:舞蹈動作?刀郎舞動作粗獷,節奏感強烈,熱情奔放,具有深厚的草原生活氣息。“滑沖”和“微顫”是刀郎舞最突出的動律特點。“滑沖”是在快速的邁步或撤步時形成的衝勁效果。“微顫”是由於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貫穿於動作的始終。這些特點,反映了刀郎人過去在顛簸的山地、泥濘的沼澤或鬆軟的沙礫中艱苦的勞動生活。“滑沖”和“微顫”是和鼓的節奏緊密配合的,形成了刀郎舞特有的風格動律。刀郎舞的伴奏音樂,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保持著濃郁的草原風格和勞動氣息。現在保存下來的刀郎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稱,多用“比亞萬”(意為戈壁草灘)等富有地區特色的名稱,作為曲調的標題。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節奏的五個段落組成,段落之間的銜接和諧自然,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高潮。?刀朗舞的伴奏音樂叫“刀朗木卡姆”或“刀朗賽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一種類型的歌舞組曲,曲調結構樸實,演唱風格寬廣豪邁,保持著濃郁的地方風格和勞動氣息。現在保存下來的刀朗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稱,多用“比亞萬”(意為戈壁草灘)等富有地區特色的名稱,作為曲調的標題。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節奏的五個段落組成,段落之間的餃接和諧自然,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高潮。

..

刀朗木卡姆的歌詞內容豐富,主要表現了刀朗人的勞動和生活,以及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刀郎木卡姆的歌詞,是隨著時代不同而變化的。過去多以嘲諷、反抗統治者為主,而解放後,則以歌頌新時代和幸福生活為主。歌詞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唱起來鏗鏘有力。“刀郎舞”的伴奏樂器全部都是樂師自製的,非常古老獨特。特別是小手鼓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小手鼓的擊打具有獨特的風格,如擊打“賽乃姆”節奏時,後半拍給以強擊的藝術處理,使得鼓點紮實有力。刀郎舞進入高潮時,鼓手情緒激昂,常把小手鼓高舉頭上用全掌猛擊,使鼓點更加響亮鏗鏘,給舞者以強烈的鼓舞。生命的張力?觀看刀郎歌舞,明顯感受到其中那種無拘無束、蓬勃昂揚、一往無前、不可遏制的原始生命力在奔涌吶喊、在傾吐宣洩,具有極強視覺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刀郎歌舞表現的基本內容,就是他們作為遊牧民族的先祖群體狩獵的生活場景和對自身偉大力量的自豪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紛紛翩翩起舞,俯仰旋轉,穿插騰挪,只見滿台落英繽紛,氣氛熱烈。演員們的肢體動作粗狂豪放、剛勁有力,生動地再現了遠古祖先們依靠智慧、膂力、勇猛和團隊精神,

..

在胡楊林中與野獸拚死搏鬥,終於圍獵成功的喜悅場景。文刀化郎交木融卡的姆瑰寶新疆地處三大經濟(農業畜牧業、商業)、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古文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三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烏拉爾語系、印歐語系)薈萃交融、相互影響的土地上,維吾爾人吸收了阿拉伯、波斯、埃及等地區的樂舞藝術,不斷豐富完善自身固有的樂舞藝術傳統。維吾爾族人民以本民族的民間樂舞為基礎,借鑑並吸收其他民族的樂舞藝術精華,才使得維吾爾“木卡姆”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歌詞

刀郎木卡姆的歌詞,是隨著時代不同而變化的。過去多以嘲諷、反抗統治者為主,而解放後,則以歌頌新時代和幸福生活為主。歌詞講究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唱起來鏗鏘有力。

分布

刀郎舞流傳頗廣,不但在麥蓋提,而且在葉爾羌河畔的巴楚縣莎車縣,在吐魯番盆地,都可以看到刀郎舞的英姿倩影。目前,跳刀郎舞已成了維吾爾民眾慶祝節日和閒暇娛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很多體操和武術動作也揉和到這古老的民間藝術中了,使刀郎舞更加灑脫剛勁,引人入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