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號分類法

《冒號分類法》:S.R.阮岡納贊創製的一部綜合性分面組配式分類法。因1933年第一版首先採用“:”作分面連線符號而得名。至1960年連續修訂6版,1963年重印了第六版,並作了較大修改。1977年第七版只出了少數幾個類的非正式本,大類數量由42個增至105個。

基本介紹

《冒號分類法》
Colon Classification
S.R.阮岡納贊創製的一部綜合性分面組配式分類法。因1933年第一版首先採用“ :”作分面連線符號而得名。至1960年連續修訂6版,1963年重印了第六版 ,並作了較大修改。1977年第七版只出了少數幾個類的非正式本,大類數量由42個增至105個。《冒號分類法》從第五版後 ,同時出版兩個版本,一種是基本分類表,另一種是專業分類表,叫做“深度分類表”。《冒號分類法》是分面分類法的典型,在基本類下按照不同分類標準同時列出多組單獨概念,形成若干分面,在類分文獻時,根據文獻主題因素,在各分面中選取對應概念,然後將代表這些概念的標記符號按預先規定的分面排列次序組配成代表該文獻主題的分類號。除了主類表外,還有通用復分表,稱之為共同焦點。《冒號分類法》有許多優點,它的類表篇幅小,容納性大 ,標引文獻能力強,能及時反映新學科和新主題,可以滿足讀者多種檢索的要求。

相關條目

旅遊 社會 自然 環境地理 建築 科學藝術 經濟 軍事武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