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之地

再生之地

影片講述了1950年冬,一批在侵華戰爭中犯有嚴重罪行、曾在蘇聯服勞役的日本高中級軍官被移交我國,關押在我撫順戰犯管理所。所長潘雲,管教科長佟景陽等工作人員遵照黨的政策和周恩來同志指示,對他們開展了艱苦細緻的改造工作。但這批深受法西斯軍國主義毒害的戰犯,在原日軍中將師團長伊藤弘一的唆使下,有的拒絕改造,尋釁闖事。我方工作人員面對戰犯抗拒改造行為,進行有理有節的鬥爭,使他們在事實面前低下了頭。審訊戰犯工作開始了,戰犯們採取各種方法對抗審訊,我方工作人員以而心的說服教育和政策攻心等實際行動……

基本信息

影片梗概

1950年冬,一批在侵華戰爭中犯有嚴重罪行、曾在蘇聯服勞役的日本高中級軍官被移

再生之地再生之地
交我國,關押在我撫順戰犯管理所。所長潘雲,管教科長佟景陽等工作人員遵照黨的政策和周恩來同志指示,對他們開展了艱苦細緻的改造工作。但這批深受法西斯軍國主義毒害的戰犯,在原日軍中將師團長伊藤弘一的唆使下,有的拒絕改造,尋釁闖事;有的消極對抗,不服管理。我方工作人員面對戰犯抗拒改造行為,進行有理有節的鬥爭,使他們在事實面前低下了頭。審訊戰犯工作開始了,戰犯們採取各種方法對抗審訊,我方工作人員以而心的說服教育和政策攻心等實際行動,摧垮了戰犯的精神防線。原日軍典獄長黑川、七三一部隊細菌戰女專家川島真美子等紛紛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罪行。潘雲在與曾參加過反戰同盟的春田接觸中,無意中知道了自己收養的女兒潘婷是伊藤戰時失散的親生女兒。他忍受著失去女兒的痛苦,委託春田回國後尋找婷婷的生母,以使他們母女團圓。戰犯們通過參觀日軍在華罪行展覽,參觀萬人坑等,受到很大震動,連十分頑固的伊藤也開始轉變。1956年,我最高人民法院特別軍事法庭對最後一批戰犯進行審判,本著寬大和人道原則,沒判一個戰犯死刑。戰犯們回到管理所,從日本來探望的親人正在等著和他們相會。潘雲把潘婷送來與親生父母相見。伊藤由衷地感到中國人民的寬厚善良,堅定了改造自己、重新做人的決心。兩年後,全部在押的日本戰犯被我國政府釋放,戰犯們對給予他們第二次生命的這塊土地依依不捨,伊藤把自己手書的"日中不再戰"送給潘雲。表達了伊滕和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影片除揭露日本侵華戰犯陰暗、卑怯的醜惡心靈外,更集中表現了我國政府一貫堅持的革命人道主義方針,通過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情節和真實動人的藝術形象,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改造戰犯政策的巨大威力。

編導準確地把握住戰犯們的思想轉變歷程中某些重要的契機和片斷,給予歷史的和適合銀幕要求的藝術表現,展示了這項征服靈魂的工程所蘊含的艱巨性和重要意義。較成功地塑造了性格、經歷、面貌各異的戰犯群像。

獲獎

1984年楊光遠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攝影獎

1984年史平一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錄音獎

1984年費蘭馨、朱鳳堂、李琴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服裝獎

1984年胡浩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1984年費蘭馨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美術提名

1984年鞏志偉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音樂提名

1984年顏必君、馮小金、鄧偉麗獲第四屆“金雞獎”最佳化妝提名

1992年第一屆“中國電影優秀攝影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