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危機

再危機

前摩根史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通過對比20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和剛剛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用大量的事實、數據和嚴密的推理,說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表象下潛藏的危機。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賣點一:徹底說清了中國房市泡沫、股市低迷、物價飛漲、熱錢湧入、出口疲軟、內需不足之間的內在邏輯;

賣點二:謝國忠曾經成功預言了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回歸後的房價下跌和上世紀末中國的通縮,在投行擁有極高的聲譽,擁護者和冬粉眾多;

賣點三:書中所談的問題,無不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者、普通投資者,讀者廣泛。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前摩根史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通過對比20世紀90年代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和剛剛發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用大量的事實、數據和嚴密的推理,說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表象下潛藏的危機。

產生樓市泡沫飛漲、股市低迷、物價高漲、國內消費不足這些嚴重問題的根源就是產業結構不合理、財富分配不均、信貸漏洞、國有企業參與投機和政府的無力。

作者簡介

謝國忠: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財新傳媒特約經濟學家;《新世紀周刊》首席專欄作家。 1960年生於上海;1983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路橋系;1987年和1990年分別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 1990年加入世界銀行,參與拉美、南亞及東亞地區、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工商業發展項目,並負責處理該銀行於印尼的工商業發展項目,以及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電訊及電力發展項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Bank,擔任企業財務部的聯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史坦利,任亞太區經濟學家,其間被基金經理客戶評選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分析師。2007年,因為個人原因離開摩根史坦利。 謝國忠早年之所以能贏得業界認可,是因為他作了三大成功預言:亞洲金融危機、香港回歸後的房價下跌和上世紀末中國的通縮。他的預測之所以應驗,並無神秘之處,不過是他學術功底和批判思維自然而然的結晶。 謝國忠對形勢和趨勢的準確判斷,得益於國際視野下的思維方式——多角度,重國情,集歷史、文化及傳統的複雜因素於其經濟分析的框架之中;得益於獨立經濟學家的立場——追求立意新穎,見解獨到,絕不人云亦云;得益於極具挑戰的個性——喜歡辯論時興奮、新鮮的感覺,當預測成為現實時,他的成就感倍增。 作為一名具有思想者氣質的經濟學家,其寫作不僅在知識與見解的廣度與深度上超越眾人,而且文采極具感染力,學養與才情兼備。

目錄

第一輯年經濟最大調整在即

最偉大的套利

向何處大轉移

災難的啟示

雙重調整無法阻擋

年經濟最大調整在即

求諸效率

我們和日本一起變老

中國發展模式限制

政府應當為私營企業做什麼

二次探底之憂

第二輯樓市泡沫破裂時,我會通知你

中國房地產難題有解

診斷高房價

動真格才能縮小地產泡沫

房地產陷阱

中國政府有能力讓房價降下來

最後的探戈

第三輯走向滯脹

樓市泡沫破裂時,我會通知你

中國進入通貨膨脹時代

通脹反擊戰

通貨膨脹,政府何為?

地價“硬著陸”經濟“軟著陸”

獨特的泡沫

走向滯脹

第四輯泡沫驚夢

中國沒有巴菲特

泡沫難馴

降息幻象

流動性祛魅

寬鬆投機

泡沫驚夢

第五輯人民幣烏雲壓城

中美貿易失衡求解

中國不會讓人民幣貶值

先加息後升值

避免下下策

美元向好

美元會在什麼情況下崩盤?

人民幣烏雲壓城

第六輯 勿將更深的痛苦留給明天

苦捱“核冬天”

世界經濟冰火兩重天

勿把更深的痛苦留給明天

全球亦將失去年?

第二次衰退

信心把戲

“刺激—復甦”春夢難長

“綠芽”難長

不穩定的平衡

不同的退場

附錄:

謝國忠網路訪談:中國應該給百姓發股票

書摘

8.中國發展模式限制

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賺“快錢”的心理,這種心理在社會、大學尤其企業界盛行。其原因是政府相對市場的強權。若要促進本土技術和品牌的發展,最好的政策就是減弱政府的權力,提升市場的作用,同時讓研究型大學復歸教研本位過去25年裡,外資和廉價勞力拉動的出口,以及政府導向的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儘管中國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品和電子產品市場,但是在消費者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是外國品牌,而且中國的投資依賴於外國技術。中國既未形成自己的一流品牌,也未發展出主流技術。

最近五年,韓國從一個成本和數量主導的經濟體,成功轉型為品牌和技術主導的經濟體。這對中國是一個刺激。中國政府可能會在2006年實施一系列政策來促進本土品牌和技術的發展。這種初衷是良好的,但是政府的政策可能很難達到目的。

政府可能會採取稅收激勵、標準設定、政府採購等手段。但這些手段無益於改變當前盛行的賺“快錢”的心理——中國消費者品牌和專利技術發展之所以落後,主要是受到此種心理的影響。

政府相對市場的強權,是導致中國企業短期行為的主要原因。若要促進本土技術和品牌的發展,我認為最好的政策就是減弱政府的權力,提升市場的作用。

中國發展模式的限制

過去25年裡,中國的真實人均收入年均增長達8.1%。該模式的成功要歸結於兩點:(1)海外華人掌握的出口專業知識和中國的廉價勞動大軍相結合,刺激了收入增長;(2)中國政府動員資源的能力很強。

儘管過去取得了成功,但中國的政策制定者越來越擔心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擔心來自三個方面。首先,產能明顯過剩,尤其是在基礎建設領域。這使中國政府動員資源啟動大項目的經濟回報受到影響。當前這種模式若延續下去,只能導致更多的浪費,最終使增長放緩。

其次,中國當前的出口規模已經非常大,在這個基礎上,高增長率很難長久維持。1980年至2005年間,中國出口增長了41倍,平均年增長率達16%。單從數學意義上來說,中國也不可能使如此高速的增長在未來25年內,甚至在未來十年內重複一遍。

假如當前的出口增勢再延續十年,中國的出口將會比歐洲、日本以及美國的出口總額還要大。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因為美日歐是中國的主要消費者。在未來十年,中國出口的年均增長率可能會從過去25年間的16%降至6-8%。因此,中國需要啟動內需,以維持增長。

再次,數量主導的增長模式帶來了環境惡化和自然資源損耗。中國目前80%的水資源遭到污染,這可能會帶來健康危機。中國去年消費了21億噸煤炭,如果照當前的消費趨勢發展,未來十年中國的煤炭消費量將在這個基礎上再翻一番。

據BP能源統計,中國的煤炭儲量占全球的12.6%,但其煤炭消費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之多。如果當前的趨勢持續下去,中國可能會在四十年內用光其所有煤炭儲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