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光和

冉光和

冉光和,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經濟學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畫獲得者 。現為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重慶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國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兼人力資源與生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1978-82西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87-89攻讀農村金融碩士學位。1989-93留學澳大利亞,1990年獲得新英格蘭大學農業經濟學專業學位,1992年獲得新英格蘭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西南農業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到美國依阿華州立大學學習MBA,1999年到日本愛媛大學作學術交流,2001年到俄羅斯進行學術訪問。

1982-1989西南農業大學講師,1993-1995西南農業大學副教授,1996西南農業大學教授。1996年至2004年任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1997年任博士生導師。2004-2007任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任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2005-2007任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院長。2008-2010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

現任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農村金融與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帶頭人。

已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際國內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表論文70多篇,出版專著、教材6部。出席國際學術會議30多次。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以及部省級項目共41項。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三峽庫區應建成國家級生態經濟特區》、《從國家安全的高度保護好三峽水資源戰略儲備庫》、《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種養大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辦法研究》等研究成果報送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從國家安全的高度保護好三峽水資源戰略儲備庫”、“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獲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批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獲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批示。提出的“金融產業化發展理論”、“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理論”、“三峽庫區應建成國家級生態經濟特區”等理論和政策建議受到理論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央政治局、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重慶市政府、湖北省政府等高度重視並在全國產生很大的影響。

領導的套用經濟學學科的金融產業經濟、政府經濟管理和農村經濟管理研究方向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研究實力強、年齡層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科學研究體系。

學術兼職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組委員

中國農業部軟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重慶技術經濟與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副理事長

重慶金融學常務理事 重慶市農村金融學會常務理事

重慶市政府決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重慶市發展改革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重慶市計畫生育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

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分行財務顧問專家

重慶市大渡口區政府決策諮詢專家委員

主要科研項目

《金融產業經濟學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構建與創新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基於交易成本視角的農村金融資源開發機理與風險控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財政金融政策與城鄉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財政貨幣政策變化對農業發展影響及配合模式的實證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協調機制、模式選擇與綜合政策研究》(國家發改委招標諮詢項目)

《中國貨幣供應問題研究》,(國家教委項目)

《三峽庫區建成國家級生態經濟特區的規劃研究》(重慶市政府重大項目)

《重慶農民工問題研究》(重慶市科委重大招標項目)

學術論文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luctuations on Chinese macroeconomy”,《Agricultural Economics》,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1995,VOL12,No1。

“農村金融市場與農村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中國科協第二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科技出版社出版,1995,7。

“市場經濟中的農村金融調控體系”,《農業經濟問題》,1994,第3期。

“中國農村金融產業化發展問題研究”,《農業經濟問題》,1995,第12期。

“中國金融產業化運行機制研究”,《報刊複印資料》轉載《重慶金融研究》, 1998年第1期。

“初級階段中國農村金融基本特徵及發展戰略研究”,《農業經濟問題》1998年第5期。

“財政資金市場化配置問題研究”,《財經問題研究》,1999年第7期。

“中國農村金融產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農村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

“財政貨幣政策配合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第1期。

“中國貨幣陷阱問題及對策研究”,《金融參考》,2000年第3期。

“三峽庫區應建成國家級生態經濟特區”《改革》2003年第10期。

“金融產業規模化發展問題研究”《上海金融》2003年第10期。

“中國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研究”,《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第1期

“農戶信用評估系統”,《運籌與管理》,2004第3期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金融服務研究”,《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第2期

“財政投資信用資金配置模式研究”,《投資研究》,2004第7期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三峽水資源戰略儲備庫的保護與開發”《改革》2005年第2期。

“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經濟研究》,2005年第9期。

“遵循客觀規律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重慶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關係的區域差異”,《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2期。

“地方政府負債風險的生成機理與預警研究”,《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9期。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動機與績效評價體系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06年第7期。

“縣鄉政府負債擴張:一個收益與成本的解釋”《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第1期

“資本投入、技術進步與就業促進”《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7第2期

“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差異的解釋”《經濟研究》2007第5期

“財政支出結構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統計與決策(理論版)》2007第4期

“失業保險金與再就業行為”,《經濟學(季刊)》2007第7卷第1期

“金融影響經濟成長的內在機制—基於勞動分工理論的分析”,《金融研究》2007第6期

“要素投入、貨幣供應與中國經濟波動”,《管理世界》2008第2期

“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約束效應研究”,《中國軟科學》2008第7期

“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成長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為例”《農業經濟問題》2008第7期

“要素投入、邊際生產率估算與省際經濟成長差異”《改革》2008第8期

“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以重慶市為例”《城市問題》2009第10期

“金融資本形成與經濟成長”《經濟研究》2009第9期

“農戶收入結構對農戶投資的影響問題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9第1期

“公共服務供給與經濟成長關係區域差異的實證研究” 《財經問題研究》2009第11期

“政府公共支出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基於VAR模型的檢驗”《重慶大學學報》2009第2期

“政府主導型的長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生態經濟》2009第10期。

“中國多元化農業投資的巨觀績效及協同效應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10第1期

“基於POT-GPD損失分布的農業自然災害VAR估算”,《統計研究》2011第7期

“中國金融成長與出口結構最佳化關係及變化趨勢研究”,《管理世界》2011第4期

“基於勞動力有效利用的農業產業化路徑選擇”,《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第10期

“財政收支、貨幣供給與經濟成長關係及變化趨勢”,《當代財經》2011第2期

出版專著

《中國農業生產波動研究》,(英文),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 1992

《中國貨幣供應問題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商務印書館出版,2004年

《金融產業資本論》,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

《財政金融政策與城鄉協調發展》,科學出版社,2009

《農村金融資源開發機理與風險控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現代農村金融制度構建與創新》,科學出版社,2013

榮譽獎勵

1997獲農業部“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專家”稱號

200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2年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

1996年論文“農村金融市場與農村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獲重慶市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1998年論文“中國金融產業化運行機制研究”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001年《中國貨幣供應問題研究》獲重慶市政府頒發“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2年《財政貨幣政策變化對中國農業發展影響及配合模式的實證研究》獲重慶市政府頒發“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5年《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商務印書館出版)獲重慶市政府頒發“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6年指導並主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為博士生)《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研究報告被國家哲學社會學科規劃辦公室報送國務院並被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批轉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獲重慶市政府頒發“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6年《金融產業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商務印書館出版)獲教育部頒發“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9《金融產業資本論》獲重慶市政府頒發的“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9年論文《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獲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經濟學一等獎。

2009年指導並主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為博士生)《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研究報告獲教育部中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經濟學二等獎。

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研究報告《財政金融政策與城鄉協調發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被領導批示,並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採用。專著《財政金融政策與城鄉協調發展》獲重慶市政府頒發的“重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